“开门立法”重源头

来源 :上海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koxi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6月19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共提出2013-2017年立法规划建议项目255件。立法资源毕竟有限,哪些项目可以纳入规划?哪些尚待东风?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法治研究会经过多轮筛选,于7月17日向市人大常委会分别递交了筛选结果报告。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五年立法规划初步筛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表示,此举意在打破人大和政府的内循环,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智力资源作用,共同筛选出真正符合人民期盼的、有质量的建议项目。
  汇智库细做“立法前评估”
  由于255个建议项目涉及上海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科院突破学科界限,按照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部署,成立政法、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专家评议组,汇集了经济学家左学金、历史学家熊月之、社会学家卢汉龙在内的50多位知名学者。
  为了保证筛选意见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社科院进行了两轮筛选。第一轮筛选中,不仅每个建议项目包干到人,研究领域相近的专家还两两组合,互相复核对方的初步意见,提交专家评议组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形成初选结论。第二轮筛选则更加强调“少而精”的原则,专家学者不仅对纳入初选范围的建议项目“好中选优”;而且再次审视初选淘汰的建议项目,将确有立法需要、却因形式不合格而落选的项目“起死回生”;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在既有的建议项目之外,拓展性地提出了6个立法建议项目,做到“拾遗补缺”。
  在筛选过程中,专家学者们发现,建议项目有些“不平衡”。比如,立法建议项目中要求立新法的多,建议修改的少,建议废止的仅有1件。而完整的立法活动要做“加减乘除”,立、改、废并举,尤其要通过法规修改制定出管用的“关键几条”。又比如,从立法内容上看,建议项目仍然偏重于经济领域立法,尤其是管理型的立法。今后应该扭转这个局面,将社会立法和文化立法置于和经济立法同等的地位,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立法,稳步促进民主政治立法。
  从筛选结果来看,这些“不平衡”得以缓解。市社科院建议制定、修改或废止的有49件,其中制定22件、修改24件、废止3件,建议修改的项目超过了建议制定的项目,建议废止的项目也有所增加。从项目构成上看,政法类、经济类各11件,社会类8件、文化类9件,生态类10件,分布更为科学。
  “社科院法学所专家参与人大的立法后评估工作议已成传统,但以‘独立第三方’身份承担立法规划建议项目筛选还是第一次。”社科院副院长、法学所所长叶青更愿意将立法建议项目筛选视作是一次“立法前评估”活动。他认为,在“前评估”阶段就坚持民主立法精神,不仅立法建议项目的来源多元,遴选过程也广纳各方意见,可以从源头上克服“关门立法”、“部门立法”的弊端。
  开微博倾听“草根心声”
  与上海社科院侧重听取学者意见不同,市法治研究会作为社会团体,格外注重吸收社区居民、乡镇郊区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两新组织白领、中小企业业主及小区团队领袖等社会群众的意见。研究会将市人大常委会收到的立法建议项目“合并同类项”,形成了174条立法建议项目,并进行了三轮筛选。首先通过开展征询和座谈进行“初筛”;然后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城市管理6个专题研讨,构成“复筛”;最后由熟悉法治工作实务并有研究水平的同志对“初筛”、“复筛”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再加上研究会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39条立法建议项目作为“终筛结果”。
  哪些项目更受社会关注?研究会在按“需要”为1分,急需为1.5分,对汇总后的174个项目做了关注度测评,养老保障、食品安全、个人信息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物业管理、拆违等问题得分超过100分。权力监督、发展社会组织及见义勇为等立法需求也很强,关注度分别达到106.9%、120.37%、111.11%。
  此外,研究会还引入了“微博筛选”,“@闵行法宣零距离”、“@侠骨柔情”、“@海民视角”等账号就物业管理、车牌拍卖、月子会所等10个与民生关系密切的话题,请网友谈谈看法。仅仅5天,网友发表评论达到61624人次,转发达到86779人次。
  “线下征询座谈研讨有‘深度’,线上微博评论交流有‘广度’。”市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徐秉治认为,两者相结合,既最大限度地汇集了民意,又将立法规划筛选的过程变成了向全社会宣传法治精神、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
  “第三方”贡献立法思考
  在编制立法规划之外,“第三方”对人大立法工作提出的思考和建议,也让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眼前一亮”。
  市社科院提出,地方立法要在数量上尽量“减肥”,在内容上尽量“瘦身”。立了法就一定要管用,保证能解决关键问题、保证实施资源能跟上,且能有效弥补“立法的缝隙”。立法不应超越社会阶段,搞“奢侈立法”和“景观立法”,而应着眼于大多数人的惯常品格和言行,着眼于既有的社会发展水平。
  市法治研究会则建议不断深化完善“开门立法”。与编制立法规划时项目多、时间短的状况相比,具体立法时项目单一、焦点集中、讨论充分的情境更有利于开门立法、公众参与。要让各个方面人士、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有分歧的看法得到充分争辩和广泛论证,从而实现立法成本上做点“加法”、执法成本上做点“减法”的目标。
  据悉,“第三方”提出的筛选结果和立法建议将得到充分的运用。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在酝酿形成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初步建议,并将再次征求全体市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将“开门立法”的理念贯穿于五年立法规划形成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费老师待人热情,没有架子,不讲空话,不摆官腔。他讲真话、办实事,只要是百姓的困难,只要合法合理,他不分份内、份外,都帮着管。多年来我亲身看到,信访接待千头万绪,工作量既繁重又复杂,他总是任劳任怨,认真对待每一个百姓”。这是一位上访十几年的访民章某写给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刘云耕主任的表扬信,表扬市人大信访办副主任费兴耀同志不辞辛苦,尽心尽力,为她丈夫解决了难题,帮助她家庭摆脱困境。  为群众解决难题就
期刊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今年6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推进本市农村水利建设专项监督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本市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监督调研。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项工作汇报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专项监督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定华指出,水利兴、农业旺、国家安,推进本市农村水利建设对于保障本市农业生产、改善郊区农民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本市农村水利建
期刊
李国弟代表是浦东新区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深刻认识到人大代表不是荣誉和光环,而是一种权利和责任;他常说不讲原则当不成代表,不愿奉献当不好代表,不动脑子当不了代表。他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尽心尽职尽力当好一名能说会写善干肯学的人大代表,决不辜负人民的信任、支持和重托。  用妙语生动反映社情民意  基層社区的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既要真实又要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要力求用通俗易懂的
期刊
最近,市人大常委会集中举办了机关干部培训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对提高常委会履职水平、圆满完成本届人大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人大工作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党和人民群众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大机关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学习人大工作的基本业务,进一步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更好地发
期刊
■宝山区人大常委会调研议案办理情况。为进一步了解11号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情况,8月24日,宝山区人大常委会督办11号代表议案工作小组在顾村镇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顾村镇有关部门和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在各方努力下,大居配套服务在购物、出行、就医、文体设施、市政设施、综合管理运营等10多个方面得到较快推进,保障和方便了居民基本生活。现阶段,大居正值居民入户高峰和装修高峰,总的入户数已达1万余户,给大
期刊
在履职尽责的代表路上,有一位善学习、精调研、勤代言、勇创新的人大代麦。他就是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签定中心副主任蒋建华。  善于学习,提升能力加足油  人大代表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五年来,蒋建华代表走出了一条精彩的履职之路。人民选我为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他深知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不僅要有强烈的履职意识,更要有过硬的履职能力。为了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蒋建华代表始终把
期刊
近年来,张载养摄影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摄影比赛中获奖。今年8月,在赴云南、贵州考察學习期间,拍摄了许多优秀人文和风光作品。现摘登部分,以飨读者。
期刊
今年人代会上,148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4件议案,要求市政府尽快完成本市旧区改造目标,同时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旧区改造工作开展监督调研,督促市政府加快工作进程。市人大常委会经过研究,采纳代表意见,将旧区改造这“天下第一难”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4-5月,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本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365”危棚简屋改造、“十五”新一轮旧区改造和“十一五”成片二级旧里改
期刊
最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在不同会议上几次谈到人大要在大局下工作,要更加注重在大局下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善于在大局下思索怎么样做好具体工作。她指出,如果我们不把大局认识清楚,或者不知道大局、不懂大局,具体工作就经常会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不够理想。殷一璀主任的这段讲话内涵丰富,实际上提出了当前市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与要求,就是做好新形势下的市人大工作,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必须增强人大在大局下依法履
期刊
2003年始,在市政府统筹部署下,本市组织实施了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果,每年均顺利完成国务院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与此同时,为满足社区入住居民出行、就学、就医、购物等需求,上海市委、市政府还将配套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提出了配套设施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工作要求,强调要把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