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文本会有多样的解读,作为一名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传统的教学评价仅限于极个别的优秀生和多数中等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激励,体验成功的欢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俯下身子,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同质量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少不了教师如春风雨露般的激励性评价。为此,我在评议教学中进行了激励性评价和研究,通过适时适度的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以鼓舞、以方向,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情感状态下自主学习、自愿探究、自主发展,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激励性评价的时机要适当
对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他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反复;相反,那些会导致消极结果的行为,以后得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在评价中就运用了强化,即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另外,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稳固的平台。当同学不敢举手的时候,目光期待和语言激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激励,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与信任中获得了自信,就会由不敢说到敢说了。以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评价,不会使学生与其它人相比而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其实就是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我从不放弃激励自信与强化自信的机会。当学生不敢举手时,我静静地注视等待并鼓励学生“你能行”;当学生回答失败时,我总是耐心地听他说完并鼓励他“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再努力”;当学生有出色表现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号召大家一起鼓掌,来强化学生的成功感;当好学生提前达标时,我会说“相信你能顺利的闯过下一关……”,用更高、更具挑战性的标准要求他们,使他们在更高的层面上产生新的需求;当个别学生稍差时,我把这看作“没什么”,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帮他们改正和矫正自己,学生会因为正确认识自己而感到高兴而没有压力。
这样抓住时机,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取得不同进步。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形成依赖的和谐氛围,不同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挑战新的目标,激励性评价真正起到了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机的作用。
二、激励性评价和方法要多样
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目标,我向来以不同标准来评价他们,所以,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真诚的激励。多样灵活的激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期待性评价。“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老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怀、爱护和鼓励,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教师,会以一种向上的激情如老师期望的那样进步。
2、定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的评语,由衷地赞美与鼓励学生,
学生会从老师的俯身中感到亲近,会从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主要有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所以老师要善于把这些需要化为自己的言行,诱导学生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学习。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于点拨,勤于鼓励,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感情上的补偿,就会忘我地学习。
4、互动性评价。课标中明确指出:“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以,在教学中,我除了本身努力去鼓励学生,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尊重也人、善于发现别人优点、诚恳地帮助别人克服不足的良好品质,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举两得的最好办法。
总之,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评价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长处和进步,这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真诚的激励使我们的评议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344700江西省南城县东方红小学)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少不了教师如春风雨露般的激励性评价。为此,我在评议教学中进行了激励性评价和研究,通过适时适度的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以鼓舞、以方向,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情感状态下自主学习、自愿探究、自主发展,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激励性评价的时机要适当
对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他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反复;相反,那些会导致消极结果的行为,以后得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在评价中就运用了强化,即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另外,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稳固的平台。当同学不敢举手的时候,目光期待和语言激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激励,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与信任中获得了自信,就会由不敢说到敢说了。以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评价,不会使学生与其它人相比而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其实就是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我从不放弃激励自信与强化自信的机会。当学生不敢举手时,我静静地注视等待并鼓励学生“你能行”;当学生回答失败时,我总是耐心地听他说完并鼓励他“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再努力”;当学生有出色表现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号召大家一起鼓掌,来强化学生的成功感;当好学生提前达标时,我会说“相信你能顺利的闯过下一关……”,用更高、更具挑战性的标准要求他们,使他们在更高的层面上产生新的需求;当个别学生稍差时,我把这看作“没什么”,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帮他们改正和矫正自己,学生会因为正确认识自己而感到高兴而没有压力。
这样抓住时机,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取得不同进步。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形成依赖的和谐氛围,不同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挑战新的目标,激励性评价真正起到了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机的作用。
二、激励性评价和方法要多样
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目标,我向来以不同标准来评价他们,所以,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真诚的激励。多样灵活的激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期待性评价。“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老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怀、爱护和鼓励,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教师,会以一种向上的激情如老师期望的那样进步。
2、定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的评语,由衷地赞美与鼓励学生,
学生会从老师的俯身中感到亲近,会从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主要有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所以老师要善于把这些需要化为自己的言行,诱导学生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学习。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于点拨,勤于鼓励,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感情上的补偿,就会忘我地学习。
4、互动性评价。课标中明确指出:“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以,在教学中,我除了本身努力去鼓励学生,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尊重也人、善于发现别人优点、诚恳地帮助别人克服不足的良好品质,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举两得的最好办法。
总之,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评价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长处和进步,这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真诚的激励使我们的评议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344700江西省南城县东方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