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层析成像研究青藏高原叶城-狮泉河地区深部构造

来源 :中国科学D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叶城-狮泉河地震探测剖面,始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穿越西昆仑造山带,终止于喀喇昆仑山东侧.本文作者利用天然地震体波完成了该区的三维走时残差反演,勾划出了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深部构造格局.获取了塔里木岩石圈以约40°倾角向南俯冲到西昆仑造山带之下约280 km的层析图像;地表出露的地体边界在层析图中均有显示,并能追踪到其向深部延续的清晰图像.尤其是发现了空喀山断裂与康西瓦断裂在200km深度下有相交的趋势.该区段也正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地带.
其他文献
在青藏高原中部的温泉盆地西侧发育了1条倾向东的强烈活动的近SN正断层——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它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区自晚新生代以来
利用计算机,建立行业数据库并开发相应的评价分析系统,可以客观、科学、系统地提高科研决策及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以"石油资源储量评价分析系统"为例,介绍了开发矿产资
塔里木库车坳陷依南2井侏罗系储集层砂岩中流体包裹体较丰富,主要发育有石油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及气态烃包裹体。石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110℃,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纬向平均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模拟了1980~1999年4~6月南海夏季风经向环流的建立和演变过程,并结合统计方法分析了模式输出的各物理因子和外界影响(
国家重大古建筑在大规模修复前要求进行精确的测绘工作,以取得较完备的科学记录档案,为古建筑规划保护和修复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的重要资料.
弥散地震评价是核工程选址中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在分析弥散地震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弥散地震评价中地震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弥散地震确定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等关键性技术内容。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河岩群是在最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新建立的构造岩石单位,主要分布于绿梁山—锡铁山—沙柳河一带,由石榴白云石英片岩、石榴(蓝晶)白云片岩
艾丁克罗赛岩体位于著名的喀拉通克-南马克苏特铜镍成矿中基性岩带的中部,产于那林卡拉—吉木乃二叠纪叠加型陆相断陷火山盆地,形成于海西晚期后碰撞造山的陆内裂谷构造环境,
申错侵入岩为一套中性 酸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 ,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 ,具有钙碱性岩的基本岩石化学特征和演化趋势。应用非正式的填图单位 ,可以划分为 5个单元 ,归并为 1个序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面临着数字时代在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全新改变,利用新的网络技术手段和电子出版物等教字载体来改造传统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已成为当前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