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侧卫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俄空军来说,这是一款并不需要的“过时”飞机;而对苏霍伊而言,苏-35除了要填补PAK-FA投产前的海外市场断档外,还担负着挑战伊尔库特联合体苏-30系列市场主导地位的重任。
  
  2008年2月19日,莫斯科当地时间11时25分,苏-35战斗机在试飞员谢尔盖·博戈丹的驾驶下腾空而起,进行了历时55分钟的首次试飞。就在成功首飞的第二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及其继任者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来到茹科夫斯基视察。两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联合飞机公司的一个重要会议,讨论在茹科夫斯基建立国家飞机生产中心。视察期间,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专门参观了苏-35原型机,听取了相关人员的介绍,还坐入驾驶舱体验了一番。
  一切都似乎意味着“侧卫”家族新掌门人在俄航空业届首屈一指的地位。然而,从苏联到饿罗斯一脉相承的传统来看,苏-35一系列高调亮相的举措本身就已经表明了自身的尴尬。对于饿空军来说,这是一款并不需要的“过时”飞机;对苏霍伊而言,苏-35除了要填补PAK-FA投产前的海外市场断档外,还担负着挑战伊尔库特联合体苏-30系列市场主导地位的重任。
  早在1988年,苏霍伊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在苏-27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现代化改进型苏-77M。自1992年起,苏霍伊以苏一35的名义将苏-27M推向出口市场,但却未能售出一架飞机。虽然出口毫无建树,但却并不能因此而认为该项目是个完全失败的计划。实际上,苏-27M/苏-35身上的很多特征在后来向印度、马来西亚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出口的苏-30MK系列多用途战斗机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包括带鸭式前翼的气动布局、相控阵雷达和推力矢量发动机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最为先进的苏-30改型均由位于伊尔库斯克的伊尔库特联合体生产,而该厂则是苏霍伊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苏霍伊下属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厂(KnAAPO)生产着性能略逊一筹的苏-27SK(苏-27出口型)和配备老式N001雷达的苏-30MKK/M K2多用途战斗机。这些飞机除向中国大量出口外,还从越南、印度尼西亚及委内瑞拉找到了一些销路。但在2002年中国不再按许可证生产苏-27SK、且停止继续采购苏-30MK2后,KnAAPO的经营立刻陷入了困境,被迫大批裁员。在过去的4年里,这家坐落于共青城的工厂只售出了30多架飞机。
  KnAAPO未来将负责生产代号T-50(PAK-FA)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但该机在2015年之前无望投产,甚至有可能迟至2020年方能下线。在此之前,KnAAPO需要一种过渡性产品来取代滞销的苏30MKK/MK2,这也正是苏霍伊研制“新”苏-35的主要原因,即凭借新苏-35重新赢得中国及其他市场的青睐。
  


  新苏-35(也称苏-35BM)项目始于2002年,苏霍伊于2003年在迪拜首次公开了新战机模型,其工厂内部代号T-10BM(BM意为大幅度现代化改进)。项闩当时仍处于设计阶段,直到2007年夏季,KnAAPO才完成了首架原型机苏-35-1的装配,随后在同年莫斯科航展上做了静态展示。
  苏35-1的外形与原来的苏-27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变化有方向舵宽度增大、垂尾高度略有降低及尾锥长度有所缩短。此外,苏-27背脊处的大型气动减速板被取消,代之以能差动偏转的方向舵;机鼻轮改为双轮设计。外形上虽然没有太大改变,但苏-35BM实际上采用的是全新设计的机身,复合材料部件的比重大幅增加。相比苏-27,苏-35的内部载油量增加至11500公斤,增幅高达22%。
  苏-35BM的动力装置为丽台上星科研联合体(NPO-土星)设计、乌发UMO工厂制造的AL-41F1(产品117S)发动机。AL-41F1是苏-27上AL-3IF发动机的现代化改进型,更换了新的风扇,提高了涡轮前温度,并配备了新式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AL-41F1的最大推力达142.2千牛,比AL-31F整整提高了16个百分点。AL-41F1还装备了能沿垂直方向扭转15度的推力矢量喷口,类似于苏-30MK上的成熟设计。
  NPO-土星在2003-2007年问完成了5台用于测试的117S发动机。其中117-01和117-02在地面接受测试;117-03由一架充当测试平台的苏27S M搭载升空(试验在2004年3月15日展开);117-04和117-05装在首架苏-35原型机上。2008年11月30日,莫斯科附近雷卡希诺的NPO-土星办公分处用117-02发动机完成了苏一35升空所必不可少的拓展测试。117-02共完成了200小时(100次循环)的台架测试,期间推力矢量喷口进行了6000次扭转试验。2008年2月5日,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TsIAM)宣布,苏-35的发动机完成了升空准备,为飞机的首飞打开了绿灯。
  NPO-土星目前已经把重点放到了发展117S的量产型上,它将拥有更长的工作寿命,其他方面也有所改进。在目前正在制造的后续8台试验发动机中,2台将用于工作寿命测试;1台会送往TsIAM做热力学测试;1台用来完成特殊试验,还有1台接受国家验收测试。剩下3台将装在第二架苏-35原型机上(一台备用)。
  根据飞机实际情况进行维护保养是苏-35的一项重要改进,与以往的定期维护保养相比,新保养方法大大降低了飞机的维护成本。相较于苏-27,苏-35的机体设计寿命增加了数倍之多,达到6000小时,发动机寿命则为4000小时。
  
  400公里烧穿
  
  苏-35火控系统的核心是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院开发的N035“雪豹”-E雷达。“雪豹”-E与苏-30MKI上的BARS雷达共用部分模块,但由两台solo计算机组成的电脑系统却是全新设计的。在新的两级式机械驱动机构带动下,雷达的水平扫描角增加了60度。与“雪豹”相比,“雪豹”-E的工作频率范围也更广,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大有提高。其能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打击其中的8个。在所谓的远程探测模式下,“雪豹”-E能探测出350-400公里外的目标机型号,而现有雷达的探测距离仅为“雪豹”-E的一半。
  从2005年6月24日起,“雪豹”-E由一架苏-30MK2搭载升空进行飞行测试。2007年1月,装上新式雷达天线的“雪豹”-E完成了首次飞行测试(雷达天线因缺乏旋转机构而被锁定在固定角度)。首架苏-35-1原型机没有配备雷达,负责航电系统测试的2、3号原型机才会完成全系统整合。“雪豹”-E的量产工作将由位于梁赞的RPZ工厂负责,该厂同时还为苏-27和苏-30MK2生产N001雷达。
  不过由于“雪豹”-E采用的是无源 相控阵体制,在未来的出口市场上将处于明显劣势,因为大部分竞争对手很快都将安装主动电扫相控阵雷达(AESA)。苏霍伊可能在苏35的下一阶段现代化升级计划中为其换装AESA。提赫米洛夫研究院目前正在为T-50战斗机开发Sh121AESA雷达,其简化改进型日后可能会被苏-35选用。苏-35曾打算安装一台用于自卫的小型后视雷达,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类装置的用处似乎不大。
  由乌拉尔光学仪器厂开发的OLS-35光电探测与跟踪装置是苏霍伊战斗机的制式装备。OLS-35由红外测向器、热成像模块、激光测距仪和目标指示装置组成。光电设备在尾追模式的对空目标探测距离为70公里,迎头模式时为40公里。纵向探测范围正50度-负15度,横向探测范围左右各60度。由于精密仪器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新型光电设备具有更出色的性能,苏霍伊专门为苏35定购了一套,但现在还未就是否大批采购做出决定。
  苏霍伊将苏-35称为“高智能战斗机”。苏-35的所有机载设备通过数据总线受两台计算机控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苏霍伊在开发苏-30MKK/MK2时,有意放弃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开放式架构,以防止国外客户通过简单的自行升级和仿制脱离对苏霍伊的依赖。飞行员通过座舱仪表板上的两具MF1-35大型液晶显示器来掌握主要的作战和飞行信息,两具显示器并排安装,尺寸均为9×12英寸,分辨率1400×1050。此外,飞行员还可利用广角抬头显示器和三个小型显示器了解其他信息。
  
  武器库
  
  2003年展出的苏35可在翼下挂载两枚K-100-1超远程空空导弹(产品172S-1),它由位于叶卡捷林堡的诺瓦特导弹设计局研制,开发工作始于1991年,原本是为苏-27SM准备的。苏-35可携带5枚该型导弹,还可在机身下方挂装一枚机械制造科学生产联合体设计的“宝石”重型反舰导弹。
  根据2005年苏霍伊的一份宣传手册,苏35有多种武器可供选择,其中包括:3枚诺瓦特开发的Kalibr-A巡航导弹(属于“俱乐部”家族)、5枚Kh-58UshE远程反辐射导弹、5枚Kh-59Mk反舰导弹、6枚Kh-31P/A反辐射/反舰导弹、3枚1500公斤或8枚250-500公斤制导炸弹。2007年的宣传手册中又添加了5枚Kh-35U反舰导弹。在同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几种新式导弹被加入苏35的武器单,但它们中的大部分并没有出现在航展上,包括R-77M中距空空导弹和R-74M近距格斗导弹。至于空地打击武器,新成员有Kh-38M电视制导空地导弹、Kh-31AD反辐射导弹(均在航展上展出)、彩虹公司制造的一种新式轻型导弹及制导炸弹(未展出)。
  对苏-35来说,K-100超远程空空导弹可算作最为重要的武器,导弹在设计局内部代号172S,出口编号K-100-1或172S-1。K-100的射程高达300-400公里,能打击高度3-30公里、速度4000公里/小时、机动过载12G的目标。由于保密制度极为严密,人们对开发状况所知甚少,似乎目前还未进入空中测试阶段。如果研制成功,K-100将成为俄罗斯空军的标准空空导弹,苏-35和PAK-FA均会装备。
  苏-35的自卫装备包括雷达和无线电告警设备及电子干扰装置。其中后者可能是位于茹科夫斯基的卡卢加无线电工程研究院(KNIRTI)开发的SAP-518型,它由一部内置高频(H-J波段)组件和一部装在吊舱内的中频(E-G波段)模块组成。
  
  只为出口
  
  苏霍伊视苏-35为PAK-FA干2020-年投入市场前的出口主打产品。但苏-35的开发进度却一再拖延。苏霍伊在2004年宣称苏-35将于2007年投产,然后又推迟到2009年。原型机实现首飞后,苏霍伊又将这一日期更改到2010年11月。到2008年年底,KnAAPO生产的2、3号原型机完成首飞,与首架原型机不同,这两架飞机将配备全套火控系统。
  按照俄罗斯的构想,苏-35将被列入与中国间的军事合作谈判中。委内瑞拉在2006-2007年曾购买了24架苏-30MK2V,现在又对苏-35产生了浓厚兴趣,据说正考虑采购一批。叙利亚、利比亚和巴西也是苏-35的潜在购买国,对上述国家中的大多数而言,购买“纯正”俄制战机(相比之下,苏-35的对手苏-30MKI大量使用了来自法国、以色列和印度的机载设备)最大的好处是不必担心美欧实施的军事禁运。苏-35预计共将生产300架。
  尽管苏-35主要是一个出口项目,但苏霍伊还是希望俄罗斯空军能部分采购。为本国生产的苏-35将被称为苏-37(又是一个重复使用的编号),它将配备俄制敌我识别系统、电子战,通讯系统和更为先进的雷达。但目前俄罗斯空军的国防采购计划中并没有新战机的预算,只是同意对现有的苏-27做现代化升级。在苏-27的第二阶段改进中,被称为苏-27SM2的自用型号将装备“雪豹”-E雷达,以及为苏35研制的武器,甚至发动机。俄罗斯目前正在对苏-27实施第一阶段现代化改进,即将它们升级至苏-27SM标准。后者在苏-30M K2基础上开发而成。俄还打算参照苏35改进苏-33舰载机。因此,短时间内俄空军购买苏-37战斗机的可能性不大。
其他文献
宁波 王辉  请问什么是“撑杆水雷”?    编辑部:撑杆水雷是一种19世纪中期各国海军普遍使用的触发水雷。这种水雷的雷体为金属壳,内装炸药和引信,由水雷艇携带。攻击时,将水雷固定在从水雷艇艇艏向前伸出的长杆顶部,以攻击目标。现在这种水雷早已淘汰,但偶尔还能在海军博物馆中看到它的踪影。    上海 张玲  能介绍一下前一段时间以色列在与和哈马斯的冲突中所使用的白磷弹吗?    编辑部:白磷弹是一种
期刊
台军在“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中宣称,目前两岸形势虽然和缓发展,但在“大陆迄今未放弃对台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台湾面临的军事威胁仍明显存在”,预判2020年后解放军将具备突破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的军力,以及大规模对台决胜能力。    为马英九量身打造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了让新“总统”能重新审视所谓的既有“国防”政策,“立法院国防外交委员会”于当年7月17日三读通过了“国
期刊
2008年3月10日傍晚,伊比利亚半岛宁静的埃尔费罗尔港湾,无数西班牙人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自为西班牙历史上最大的战舰敲碎香槟。地球的另一面,2艘同型巨舰也正在紧张建造中,金融风暴下的海上军备竞赛在南太平洋隐隐浮现……    “内陆国家”的海洋再认识    “在文化传统上澳大利亚并不是一个海洋国家,而是一个带着强烈大陆内向情节的岛国”,澳大利亚人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和丛林文
期刊
美国空军视角  ——太平洋地区的天空太空网空战略  ◇卡罗尔·钱德勒,美国空军上将    美国一直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天空、太空和网空国家。在这个广大的区域中,有着和我们国家相关的利益和战略挑战。我们在太平洋地区的持久利益,遍布经济、政治和安全关系的各个领域。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在这个地区的交往对区域安全和全球安全都至关重要,未来几十年中,其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面对复杂的太平洋地区的
期刊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由中国为巴基斯坦海军建造的首艘F-22P型导弹护卫舰,已于2008年4月7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顺利下水。在上海访问的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塔希尔上将参加了F-22P型导弹护卫舰首舰“祖尔菲卡尔”号(舷号251)的下水庆典仪式。以总统穆沙拉夫为首的巴国内政要也在当天纷纷发来贺电,就中方对巴国军事现代化提供的帮助表示由衷的赞扬。  另据巴基斯坦国防部官方网站2008年4月19日报道
期刊
近年来,中国高层领导人和军方高级官员已经多次强调了海军现代化的重要性。最为明显的是,胡锦涛主席曾在2006年12月发表讲话强调,“建设一支在新划纪和新时期能够胜任自己历史任务的强大的人民海军是非常必要的”。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和政委胡彦林在《求是》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海军现代化的重要性。原文作者据此认为,这些举措使得中国海军现代化的紧迫感骤然上升,也似乎显示出北京对海洋安全的关注正在提升,
期刊
编者按:过去五年里中印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同一时期的美印关系也越发亲密。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东亚不扩散项目资深研究员袁劲东,近期于《全球政治评论》杂志发表了文章《亚洲三角:中国视角下的印度崛起》。袁劲东的这种“身份代入”式研究相对于美国大部分“中国问题专家”的主观保守论调而言,有一定新意。不过限于自身立场,他显然不认同中印关系的双边互动,而是希望在北京、新德里与华盛顿之间构建所谓
期刊
在台湾海军的征兵宣传资料上。有一句多年不变的广告词——“加入海军,环游世界”。“敦睦远航”的确承载着一代代台湾淘军官兵“环游”了世界,而其由此建立的远洋作战信心与冲动,正在被5000海里外的一群海盗撩拨……    台湾媒体近日报道,由于亚丁湾地区频传海盗打劫商船,台“国安会”正研议,要不要自己派军舰到当地护航。消息一出,立即在岛内外引发争论。我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指出,如果台湾的船舶需要护航,可以通过
期刊
2009年对于马来西亚军队建设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许多大型重点项目将在今后两年内得到落实。据悉,在马来西亚“九五”计划(2006~2010)期间,政府将拨款152.7亿林吉特(48亿美金)用于防务军购,其中包括了许多大型采购项目。    陆军    马来西亚陆军的前身是成立于1933年3月1日的马来志愿兵团。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十分重视陆军装备的建设。尤其是进入2l世纪,马陆军为适应国防及联合
期刊
近年来,北京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深入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战斗力的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贴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要求,确立了“平时精细管,战时精确保”的装备管理新理念,按照“着眼科学化、把握系统化、突出信息化、平战一体化”的思路,探索了机械化条件下装备管理向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管理转型的新方法和新路子,在装备管理理论、法规、机制、手段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实现了装备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