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往之梦归来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iadong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深人靜的时候,独自一人伫立窗前,望着遥远的夜空,思绪万千,飘遥远方。不知何时,爱人为我披上外衣,轻柔地问我在想什么。我说,什么也没想。其实,我在想,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孤舟沉寂,落叶萧萧;抉择两难,梦何所依……
  回望军旅,二十余载;往事如烟,形影相随。想当初,热血青年,胸怀大志,心系橄榄,投身警营;而如今,组织培养,春华秋实,官拜团副,实则幸然!依稀记得,曾经何时,从赣北到西南,从乡村到城市,从列兵到中校,从基层连队到军级机关,无论身处何地、在哪岗位,始终谨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不忘初心,敬业守职,忠诚奉献,把使命高举头顶,用热血熔铸芳华,书写无悔军旅,镌刻永恒篇章。
  逐梦青春
  青春是一本书,青春是一首歌,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我的青春走过菁菁校园,定格在橄榄方阵。
  在我看来,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多彩的,青春是绚烂的。每个青春男孩都有梦想情怀。有的希望成为科学家,可以尽情探索人类未知;有的希望成为“父母官”,可以情系百姓造福四方;有的希望成为企业家,可以叱咤风云,纵横商海……而我,青春之初的梦想是考上好大学,跳出农门,走出大山;再后来,因羡慕部队表哥的飒爽英姿,便改了主意,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穿上绿色的军装。
  十八岁那年,一个秋意渐起的时节,面对江南一所大学的通知书和征兵喜讯,我踟蹰不前,是选择大学深造,还是做一名默默奉献的军人?我扪心拷问,其实上大学和从军都是我梦寐以求的。
  那一夜,我失眠了,望着窗外满天星斗,仿佛看到自己走进大学校园,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但刹那间,又在幻想,如果穿上军装,扛上银星,我的人生该是怎样的一幅动人画卷?
  那一刻,我心动了,决心坚守忠诚报国的信念,带着美好的梦想,怀着乡亲的期盼,收拾色绿的行囊,开启军旅征程。
  终于,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我如愿以偿地迈进了云贵高原的一座山城军营。
  新兵连集训是在林城大慈桥的一个小山坡上进行的。
  在那里,我的青春有过心酸,有过纠结,有过泪水,有过欢笑。还记得,站在山顶新兵连偌大的操场,触目可及山那边街市亮丽的风景,但由于严格紧张的学习训练,日程被挤得满满,虽然近在咫尺,但对于一个新兵来说,要想出去逛逛,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那时,一个月下来,我瘦了十多斤,脸也黑了几许。想象中的军营与现实的反差给我沉重一击,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是不是一个错?甚至,萌生了临阵退缩的念头。
  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利用下哨间隙,在学习室铺开信笺,尽情地向母亲吐露不想干的心绪。后来,被查夜的新兵连指导员逮了个正着,姜还是老的辣,指导员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没有批评我,只是嘱托我早点休息,让我愧疚万分。
  几天后的一个周末,中队文书递给我一张信笺,上面写着一段话:“新训是军旅生涯的起点,酸甜苦辣是必经的历程。要做高山之巅的苍松,不要当温室中的花朵;要做天空中的雄鹰,不要做屋檐下的小燕。在你拥抱伟大理想和拥有大好机遇的时候,不要畏惧前进道路上的坎坷。要以一种奋进的心态对待苦难,要有一股强劲的毅力开创未来……”落款正是前些天夜查的那个指导员。
  那一刻,我为自己的退缩和懦弱感到无地自容。自此,我重新打起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悉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刻苦搞好每一天训练,不断提升自己军政素质,并利用业余时间书写点滴感悟,向《新训快报》投稿,很快就在新兵连小有名气。新训结束时,我被表彰为新兵“训练尖子”。
  紧张而短暂的新训结束后,上天又给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我原本狭隘的认知里,以为凭自己的现实表现,应该可以分配大家通常所说的令人向往的大城市连队。宣布命令的那一刻,我却去了一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偏僻小山村连队,那里只驻扎着一个排,只有几十号人,最大的“官”就是个中士代理排长。那里没有直线加方块的威武气势,没有摸爬滚打的动人风采,甚至没有清脆的哨音和嘹亮的军歌,有的只是无边的寂寞和冷清。这一切与我内心向往的热血洒疆场、马革裹尸还的军营生活截然不同。那一刻,我迷惘了,狂热的心也随之降到冰点。
  岁月如白驹过隙,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失落感也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从此改变了我已偏离的人生航向。说的是红其拉甫的一个边防哨所,有一位指导员的妻子崔艳先后三次上红其拉甫看望他,都因为大雪封山,只能通过电话听一听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当她带着幼小的女儿算好第四次来到边防哨所,想和丈夫团聚时,这年提前到来的大雪封住了通往哨所的唯一小路。当她遗憾不能见到丈夫时,两岁的女儿又因感冒发烧引发高原肺水肿,永远留在了雪山上。连长命令,全连列队,注目国旗,为孩子送行。当她看到雪山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后,什么也没说,只身悄悄地离开了红旗拉甫。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军人情怀?一个人的生命终将在岁月里消失,但一个人的爱国之情能永世长存。
  自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信念,越发努力拼搏,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训练,厚实素质底蕴。闲暇之余,我积极撰写文章,宣传身边典型。当稿件在报纸上变成铅字时,大家目光也渐渐多了些赞许,我的生活似乎也一下子明亮起来。就这样,我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勇敢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军的第三个年头,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以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驻区部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原武警指挥学院,跨入了神圣的军中象牙塔,实现了期盼许久的军校梦。
  忠诚永恒
  忠诚是军人的本色,奉献是军人的价值。我的军旅之路,致力忠心向党,竭诚奉献,迈动无坚不摧的步子,陪伴着寂寞苦楚,数落着春花秋实,铸刻成岁月的永恒。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22载军旅路,付出的是辛劳和汗水,收获的是成长和喜悦。默默清点,满满荣誉,一张张泛黄的奖状、一本本折皱的证书、一枚枚闪亮的勋章、一块块金色的牌匾,记载着曾经过往,留下了片片印记。   为官一任,争先创优当先锋。曾在基层大、中队任主官9年,先后积极带领官兵参与国家一级警卫、大型国际会议安保、常态武装巡逻、应急抢险救援等重大任务,所带单位8次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个中队连续4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3个单位被荣记集体三等功。
  还记得,2008年那个初春,对于贵州省来说,是尤为特殊的时节。这年初,贵州省遭遇了一场50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顿时,机场告急、交通瘫痪、群众受阻、乡村受灾,时任武警贵阳市支队花溪区中队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的我主动请缨,带领中队官兵全力投入到“抗凝冻、保民生”战斗中,时时活跃在环城高速、贵阳机场、政府广场、城市干道和乡间田野。在救灾现场,我与全体官兵一道挥锹舞铲,破冰除雪,肩扛背挑,运送物资。战斗中,锋利的冰碴刺破双手,凛冽的寒风沁入心骨,但为了“保畅通、保通电、保平安、保生产”的神圣使命,大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以赴为广大群众开启“绿色通道”。
  尤为深刻的是,那时花溪区石板镇苗族同胞的聚集地是贵阳市雪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供电线路的修复是重中之重。春节前夕,为了灾区千家万户群众的光明,我主动放弃了休假,带领官兵积极协助地方电力部门修复供电线路,与电力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冒着冻雨寒风在崇山峻岭中蹒跚而行,连续奋战至除夕夜,方才将通往这儿的用电线路全部修复。那时,老母亲打来电话,无奈地说:“娃儿,年夜饭你是赶不上了,娘给你留着我亲手包的饺子呢!”瞬间,我满脸泪花,但看到万家灯火通鸣,听到苗岭山乡欢呼阵阵,我会心地笑了。
  那个年夜,虽然我和部分官兵没能吃上完整的年饭,没能看上完整的联欢晚会,却幸福满满。官兵们抢险救援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贵州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中队也因此被表彰为“抗凝冻保民生”先进集体。官兵们的士气受到极大鼓舞,干事创业激情倍增,经全体官兵共同努力,这年底,中队摘掉了多年后进的帽子,跨入了省级先进的行列。
  还记得,在我担任贵阳市某监狱驻警中队主官时,全国正在探索科技助勤和纵深推进正规化建设,所在单位作为全省最大看押目标单位,被总队列为“两看”目标AB门建设和正规化建设样板基地。为抓好AB门建设试点,在经费紧张、技术欠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我们中队注重对上加强请示汇报、对外加强协调联络、本级派员外送培训,积极协调目标单位保障经费120余万元,在全国率先打造出“两看”目標AB门建设的示范和标杆,受到了时任武警部队最高首长和司法部的高度褒奖。中队因与目标单位“三共”活动开展扎实,成效突出,双双被司法部和武警总部联合表彰为“三共”活动先进单位。为圆满完成总队赋予的正规化建设试点任务,中队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坚持软硬并举,双管齐下。在硬件设施上,采取“上级拨付一点、本级筹集一点、目标单位支持一点、中队官兵节省一点”的方式,及时筹集经费,跟进保障到位;在建设标准上,本着“利于战备、方便生活、耐用实用、重管长远”的原则,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
  担任武警大队政治教导员、党委书记之初,单位面临机构改革调整,新组建武警机动力量。刚接受一纸命令时,新建大队部连住所都没有,分队也只有几名干部编制。要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组建,任务很重,形势逼人。受领任务后,我和机关业务处室同志,第一时间赶赴兄弟单位机动大队和特战分队调研取经,及时给党委提出建议,为首长决策和兵力抽组提供参考决策,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调整改革任务。人员抽组到位后,大队兵员来自20多个不同单位,成分复杂、思想活跃、素质差异大,加之担负临时勤务多,官兵长期处于动态中,部队一度呈现“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思想难掌控、力量难统筹、标准难统一”的状态,安全风险高,建设层次低,严重制约部队建设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我带领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紧贴任务需求,加强工作研究,按照“试点先行、分布推广、立起标准、全面统一、精抓细抠、深研细训”的思路,狠抓教育引导,凝聚思想共识,统一建设规范,催生战斗力生成。工作中,撰写总结的《动态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三新”探析》《把握阶段特点转化后进战士》理论研讨文章和“五小”活动激活教育“一池春水”、动态枪弹管控“十要”等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军《政工导刊》《武警政工》上刊发并在总队范围进行交流。着眼支队党委提出的“把大队打造成属地处突反恐“拳头”中的“重头”、“尖刀”中的“刀尖”这一目标要求,大队党委注重把握全局搞筹划,研究举措抓落实,精心组建队伍,坚持常态演训,强化实践锻炼,在任务中磨砺提升官兵,锻造“锋利的刀尖”“善战的勇士”,大队全面建设整体跃升,机动备战能力大步跨越。3年间,我先后带领官兵参加各类临时勤务和机动备勤上百起,均圆满完成任务。所带官兵先后有15人考上武警部队院校和保送入学,2人荣立二等功,56人荣立三等功,参加武警部队“巅峰”特战比武,5人斩获共同基础、单兵战术、快速精度射击单项奖,1人获武警部队“勇士勋章”,3名“特战尖兵”退役后被地方公安机关防暴突击队录用。
  携笔从戎,书写军旅芳华。从军以来,在火热的军营,我始终坚持笔耕不辍,做到“读一书、思一事、谋一篇”,记录军旅生活深切的体悟、温暖的感动、精彩的瞬间、催人奋进的英勇典型和先进事迹。先后出版一部学术论文成果集,书写筹备《军旅回望录》,在军内外各类报刊传媒发表文章1000余篇,参与了《武警院校教学案例选编》《官兵友爱》系列丛书编撰,论文《强化荣辱意识,保持政治本色》被收入中国共产党《党的文献》选编研究,散文《寻根铸魂在延安》被《人民日报》百姓周刊转载,网络日点击量高达10万余次。个人先后6次被表彰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员”,3次被《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
  孜孜以学,敢立潮头竞风流。入伍以来,我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意识,珍惜机会,争分夺秒,刻苦钻研,修身强能。先后积极参加各类脱产学习、院校培训和自学考试,取得了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贵州大学法律、基层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3个本科毕业证书和1个硕士文凭。学习期间,我始终谨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信条,潜心研究,勇争第一,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关怀,努力为单位增光添彩。2012年参加上海政治学院任职干部培训,撰写的教学案例《标兵中队遇到的挠头事》荣获一等奖,被评为贵州总队选送学员中唯一“优秀学员”。2016年赴武警部队最高学府指挥学院中级培训,参加各类评比竞赛,荣获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并撰写了学习成果集《学海遐思》一书。该书由武警指挥学院政委、正军职少将程跃进亲笔作序,学院图书馆永藏,因此我被荣记个人三等功,系来自武警总部机关和全国武警内卫、水电、黄金、交通、森林部队800多名中级培训学员中唯一立功人员,学业成绩刷新了贵州总队干部在武警最高军事学府中培、干训的荣誉历史。   正所谓:天道酬勤,几多艰辛,几分收获。组织的肯定、领导的关怀、战友的鼓励,一直鞭策着我勇往直前,也给我的军旅生涯涂上了艳丽的色彩,个人先后9次被荣记三等功,12次被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带兵干部”“优秀四会政治教员”“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来路风雨兼程,奋进驰而不息,心有所属,感恩万分。
  路在何方
  自古逢秋悲寂寥,又是一年话别时。走与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究竞是坚定不辱使命的信念追赶强军兴军宏伟征程,还是保留解甲归田的淡泊迎接“忠诚大考”?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我看来,人是要有梦想的,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可沧海桑田,横流变迁,不是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有的人执念一生追梦,走过千山万水,拨开层层云雾,苦尽甘来,方才历久弥新。有的人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被横跨的沟壑半路阻断,山重水复疑无路,郁郁寡欢困其中,唯有另辟蹊径,方能宏图大展。
  作为新时代军人,多年的岗位历练和风雨洗礼,让我真正读懂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襟怀,领悟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忠诚,体会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纵然,内心孤傲、永不服输的我,何尝不期望高擎信念之火,点燃希望之光,以实际行动为强军兴军伟业贡献绵薄之力。可受诸多因素影响,我的军旅生涯面临着“枯井困驴”的境地。
  多年來,由于大部分时间和岗位都在基层,虽然说工作兢兢业业,单位成绩显著,个人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实现了当时的梦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由于军队工作性质特殊,长期以来与家人聚少离多,自感纵然称得上合格的军人,却永远亏欠亲人太多,尤其是当下家里老人多病、爱人两地分居、孩子尚还年幼,无暇顾及,心生愧疚。其实,原本也想凭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成就一番事业!可面对强军伟业新拷问,对照强军目标新要求,自感才疏学浅、作为有限,内心茫然、惶恐不安,加之整天烦琐缠身、人浮于事,心有余悸、夜不能寐。更甚,自感固于体制、疲于工作,思维僵化、视野狭窄,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是否真的该换个新环境,迎接新挑战?
  诚然,回归本真,心随所愿,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多少令人向往的愿景。可强军战斗号角,时时激荡着我内心深处的血性基因,焕发出我汹涌磅礴的无穷能量,催我奋进,促我前行。
  试问苍茫大地,究竟心安何处,奈我路在何方?
  一身军绿,一世情怀。时光终会老去,但那抹橄榄永驻心间,陪伴着我一路追梦,一路成长。
  (武警贵州总队参谋部)
其他文献
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过程。在花粉管的极性生长过程中,花粉管顶端存在着一个Ca2+浓度梯度。Ca2+梯度被破坏以后,花粉管的生长受到抑制。花粉管顶端的Ca2+梯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现代旅游开放为节点,梳理了布达拉宫的历史脉络和信仰体系,并对现代旅游市场中的各个角色进行分析,通过各个力量投放在布达拉宫产生的影响大概归纳了布达拉宫的多元文
期刊
随着半导体工艺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高性能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器运行速度之间的差异变得愈加明显,成为制约处理器性能提升的因素之一。从指令执行的角度分析,解决存
该论文主要分析了3C-SiC/Si的异质外延生长理论模型,指出缓冲层的生长是3C-SiC薄膜生长的关键.通过实验摸索出了适合的工艺条件,利用APCVD系统采用选择生长法成功的生长了3C-
明代传奇的素材多取之于前人小说,周朝俊的《红梅记》主要取材于瞿佑《剪灯新话》中的《绿衣人传》。《红梅记》继承和发展了《绿衣人传》中关于贾似道之事的描写,并以此为基础,增加了故事情节,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一、探其异  (一)关于情节  《红梅记》对《绿衣人传》中围绕贾似道这个反派人物的情节做了较大的改动。《绿衣人传》中关于贾似道的事件主要有:贾似道杀妾、读书人作二诗讥讽贾似道、道士留真言、
期刊
我对于河流的记忆,或缘于心底对家乡的思念。在皖北广袤的平原上,流淌着一条静静的河——北淝河,关于它的记载很少,我只知道它发源于河南商丘,流经安徽,最后注入淮河。它蜿蜒经过我家门前——安徽怀远县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离我家的老宅子也就一二里地远。小时候,我爬上树就能瞭望到不远处大片的水域,与它相识还得追溯到二十世纪童年时那次赶集的经历。  早春的淮北村庄,清晨周遭笼罩在漆黑的雾气中,大哥在床头轻声叫醒
期刊
江南的深冬,脚步急促般愈发地迫近了。人之所恼,以气候煞人为最,此话有理。故而惨遭彻骨湿凉侵扰而不愿出寝室半步者,大约不只我一个。  可对寒风阵阵的厌倦总归撼动不了既定的行程。就在这般可怖的严冬里,我等一行近百人将要启程前往同里古镇。按出发前的舆论风向来讲,观景怡情当为细枝末节,似无大用。学生们宁可将宝贵精力投入提早考虑回程“所感所悟”这类官方定调的头号任务上。平心而论,本人是没有脸皮作此批判的——
期刊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水华蓝藻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生理学机制,形成了极强的生态竞争优势。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ABA在植物体内的产生及其含量受到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并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诗词的国度,古代茶文化发展比较兴盛,文人墨客爱茶、饮茶,留下了无数的咏茶诗词,其中寄托了种种情怀,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茶文化盛行与文人墨客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他们的热爱才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国古典文学咏茶诗词的文化底蕴进行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