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奥运图书的出版可谓精彩纷呈。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共八名学生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其他新华书店以及民营书店进行了北京奥运图书市场的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752份,回收率75.2%。通过调查,笔者分析出北京市奥运图书市场的现状:
1.从获取奥运信息的渠道来分析,选择报纸的占29.05%,电视占35.81%,图书占6.08%,期刊占4.05%,通过网络占25%。见图1:

可见,市民对奥运信息的需求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来实现,而图书、期刊等印刷媒介处于次要地位。这说明奥运图书目前的读者较少,市场尚不成熟,需要出版社和发行商大力宣传。
2.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兴趣来分析,选择奥运人物的占25%,奥运比赛项目占33.04%,奥运城市占22.32%,奥运英语占15.18%,其他占4.46%。见图2:
可见,市民对各类奥运图书的需求比较均衡,然而奥运比赛项目的需求占到1/3以上,出版社应大力开发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发现近两年销售状况良好的奥运英语类图书。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都设置奥运图书专架,但专架上看不到奥运英语类图书,只有奥运知识,奥运人物等几类奥运图书。在调查中发现,奥运英语类图书的需求占15.18%,而出版社和书店却放弃此类图书的销售,原因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3.在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情况上,没有购买过的占56.16%,购买过但比较少的占43.83%。见图3:
可见,市民中没有购买过奥运图书的人居多,经常购买的没有,这说明奥运图书并没有像其他大众类图书一样受到普遍欢迎,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
4.从市民没有购买奥运图书的原因来分析,选择“价格偏高”的占13.33%, “经销点少,购买不方便”占13.33%,“没有自己关注的内容”占25%,“出版、经销机构宣传不够,并不了解奥运图书”占25%,“图书时效性不强,不如新闻快捷”占23.33%。见图4: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普及奥运知识的图书价格并不高,有些仅在10元左右。专业类奥运图书价格较高,一般40元左右。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都有跟风之嫌,奥运图书内容相对狭窄,内容少了,当然就缺少了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同时,出版社和书店的宣传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笔者在王府井书店的奥运图书专柜看到,许多人都在看奥运类的图书,该类图书的潜在读者还是挺多的。
5.从市民能够接受的奥运图书价位来分析,选择“15元以下”占30%,“15~30元”占68%,“30元以上”占2%。见图5: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15~30元基本是奥运图书的市场平均价格。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类的图书以及国外引进的奥运图书价格相对较高。
6.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地点,选择书城的占64.29%,小书店占14.29%,奥运用品专卖店占17.86%,其他地点占3.57%。见图6:
可见,市民购买奥运图书,比较青睐书城。至于奥运用品专卖店,笔者在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看到专门的奥运用品专卖店,但从营业员那里了解到,奥运图书专柜主要出售“福娃”、奥运会徽章之类的东西,并不出售奥运图书。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四层有奥运图书出售,该专柜在2006年8月底开设。以前奥运图书都摆放在体育百科中,其他的新华书店,只有一两本,夹杂在体育类图书中,有些书店甚至不销售奥运图书。
7.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价位,选择“15元以下”占29.03%,“15~30元”占61.29%,“30元以上”占9.68%。见图7: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北京读者普遍能够接受15~30元的奥运图书,出版社和书店就应该围绕这一定价区间进行策划,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8.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满意度来看,选择“满意,物有所值”占69.7%,“并不满意,性价比不高,与期望值有差距”占30.3%,“非常不满意,内容不完善,制作粗糙”有0人。见图8: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基本满意。这说明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推出的《奥运项目规则礼仪》和《奥林匹克知识市民读本》,实用性、针对性强,大众化,卖得不错。2006年3月,仅《奥运项目规则礼仪》一书,北京图书大厦就卖了498本。
9.在什么场所购买过奥运图书的调查中,选择在书城购买的占73.53%,小书店占7.65%,奥运用品专卖店占2.94%,其他地点占5.88%。见图9:
调查发现,奥运图书在三大书城比较齐全,其他书店则很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奥运图书的销售网点并不多,出版社应增加经销商的广度,新华书店应积极地将奥运图书销售网点铺开。
10.在“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是否满足市民需求”调查中,选择“是,我能在市场上找到需要的奥运图书”的占45.45%,“没有,一些我关注的奥运问题的图书在市场上并没有销售”占54.54%。见图10:
可见,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仍不满足市民需求,但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多是历史、常识、逸事的介绍,没有多少深度和内涵。笔者认为,奥运方面的书籍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有深度。我们的图书应该分析一下其他国家奥运会举办成功的优势和背景情况,学习他们的优点,借鉴一些经验和教训。目前,许多出版者在奥运出版资源上开发力度不够或能力欠缺。
对奥运图书出版大环境的分析:图书出版停留在低水平过剩阶段;图书出版中存在同步过剩的盲目性;图书生产资源的配置扭曲。
总之,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图书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截至2005年8月,国内出版奥运图书147种,然而数量虽多,但是选题好、立意高、质量高的奥运图书并不多。奥运图书的销售目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如何提高图书质量,避免选题重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网点,是目前奥运图书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社应明确奥运的真正内涵,开发更好的奥运图书,为北京“人文奥运”添砖加瓦。
书店回音
农村读物市场的多元化
如今,民营企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一批批农民放下了锄头进入工厂务工。因此,掌握多种技能不仅是少数企业家的自觉行动,也成为众多农民工的迫切需求,他们成为生产、技术、科普等方面读物的特定读者群。而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某一专业技术手册和通俗廉价的科普图书将是这一读者群追寻的主要目标。此外,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变的需求。在农村,农民盖新房要了解建筑知识,不少施工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掌握施工章法,提高技术。于是,有关室内装饰、居室美化等内容的图书,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农村图书市场所需图书类别从单一农业技术读物向多元化、多方位读物发展。但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农村市场,年图书销售量还不足全国图书销售的30%。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天的图书市场看上去琳琅满目,可是真正适合普通农民群众阅读的图书却很少。农民爱看、能看、能懂的图书种类很少。面对农民读物市场的需求,出版社需要走出“围城”,深入农村基层,在农村中找选题。只有这样,农村读物的出版才能够应对持续的发展。
(江苏通州市新华书店曹谦)
1.从获取奥运信息的渠道来分析,选择报纸的占29.05%,电视占35.81%,图书占6.08%,期刊占4.05%,通过网络占25%。见图1:

可见,市民对奥运信息的需求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来实现,而图书、期刊等印刷媒介处于次要地位。这说明奥运图书目前的读者较少,市场尚不成熟,需要出版社和发行商大力宣传。
2.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兴趣来分析,选择奥运人物的占25%,奥运比赛项目占33.04%,奥运城市占22.32%,奥运英语占15.18%,其他占4.46%。见图2:
可见,市民对各类奥运图书的需求比较均衡,然而奥运比赛项目的需求占到1/3以上,出版社应大力开发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发现近两年销售状况良好的奥运英语类图书。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都设置奥运图书专架,但专架上看不到奥运英语类图书,只有奥运知识,奥运人物等几类奥运图书。在调查中发现,奥运英语类图书的需求占15.18%,而出版社和书店却放弃此类图书的销售,原因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3.在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情况上,没有购买过的占56.16%,购买过但比较少的占43.83%。见图3:
可见,市民中没有购买过奥运图书的人居多,经常购买的没有,这说明奥运图书并没有像其他大众类图书一样受到普遍欢迎,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
4.从市民没有购买奥运图书的原因来分析,选择“价格偏高”的占13.33%, “经销点少,购买不方便”占13.33%,“没有自己关注的内容”占25%,“出版、经销机构宣传不够,并不了解奥运图书”占25%,“图书时效性不强,不如新闻快捷”占23.33%。见图4: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普及奥运知识的图书价格并不高,有些仅在10元左右。专业类奥运图书价格较高,一般40元左右。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都有跟风之嫌,奥运图书内容相对狭窄,内容少了,当然就缺少了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同时,出版社和书店的宣传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笔者在王府井书店的奥运图书专柜看到,许多人都在看奥运类的图书,该类图书的潜在读者还是挺多的。
5.从市民能够接受的奥运图书价位来分析,选择“15元以下”占30%,“15~30元”占68%,“30元以上”占2%。见图5: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15~30元基本是奥运图书的市场平均价格。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类的图书以及国外引进的奥运图书价格相对较高。
6.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地点,选择书城的占64.29%,小书店占14.29%,奥运用品专卖店占17.86%,其他地点占3.57%。见图6:
可见,市民购买奥运图书,比较青睐书城。至于奥运用品专卖店,笔者在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看到专门的奥运用品专卖店,但从营业员那里了解到,奥运图书专柜主要出售“福娃”、奥运会徽章之类的东西,并不出售奥运图书。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四层有奥运图书出售,该专柜在2006年8月底开设。以前奥运图书都摆放在体育百科中,其他的新华书店,只有一两本,夹杂在体育类图书中,有些书店甚至不销售奥运图书。
7.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价位,选择“15元以下”占29.03%,“15~30元”占61.29%,“30元以上”占9.68%。见图7: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北京读者普遍能够接受15~30元的奥运图书,出版社和书店就应该围绕这一定价区间进行策划,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8.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满意度来看,选择“满意,物有所值”占69.7%,“并不满意,性价比不高,与期望值有差距”占30.3%,“非常不满意,内容不完善,制作粗糙”有0人。见图8: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基本满意。这说明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推出的《奥运项目规则礼仪》和《奥林匹克知识市民读本》,实用性、针对性强,大众化,卖得不错。2006年3月,仅《奥运项目规则礼仪》一书,北京图书大厦就卖了498本。
9.在什么场所购买过奥运图书的调查中,选择在书城购买的占73.53%,小书店占7.65%,奥运用品专卖店占2.94%,其他地点占5.88%。见图9:
调查发现,奥运图书在三大书城比较齐全,其他书店则很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奥运图书的销售网点并不多,出版社应增加经销商的广度,新华书店应积极地将奥运图书销售网点铺开。
10.在“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是否满足市民需求”调查中,选择“是,我能在市场上找到需要的奥运图书”的占45.45%,“没有,一些我关注的奥运问题的图书在市场上并没有销售”占54.54%。见图10:
可见,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仍不满足市民需求,但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多是历史、常识、逸事的介绍,没有多少深度和内涵。笔者认为,奥运方面的书籍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有深度。我们的图书应该分析一下其他国家奥运会举办成功的优势和背景情况,学习他们的优点,借鉴一些经验和教训。目前,许多出版者在奥运出版资源上开发力度不够或能力欠缺。
对奥运图书出版大环境的分析:图书出版停留在低水平过剩阶段;图书出版中存在同步过剩的盲目性;图书生产资源的配置扭曲。
总之,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图书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截至2005年8月,国内出版奥运图书147种,然而数量虽多,但是选题好、立意高、质量高的奥运图书并不多。奥运图书的销售目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如何提高图书质量,避免选题重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网点,是目前奥运图书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社应明确奥运的真正内涵,开发更好的奥运图书,为北京“人文奥运”添砖加瓦。
书店回音
农村读物市场的多元化
如今,民营企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一批批农民放下了锄头进入工厂务工。因此,掌握多种技能不仅是少数企业家的自觉行动,也成为众多农民工的迫切需求,他们成为生产、技术、科普等方面读物的特定读者群。而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某一专业技术手册和通俗廉价的科普图书将是这一读者群追寻的主要目标。此外,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变的需求。在农村,农民盖新房要了解建筑知识,不少施工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掌握施工章法,提高技术。于是,有关室内装饰、居室美化等内容的图书,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农村图书市场所需图书类别从单一农业技术读物向多元化、多方位读物发展。但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农村市场,年图书销售量还不足全国图书销售的30%。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天的图书市场看上去琳琅满目,可是真正适合普通农民群众阅读的图书却很少。农民爱看、能看、能懂的图书种类很少。面对农民读物市场的需求,出版社需要走出“围城”,深入农村基层,在农村中找选题。只有这样,农村读物的出版才能够应对持续的发展。
(江苏通州市新华书店曹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