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炖蘑菇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始终没有下雪。
  早上急匆匆出门,我的尖尖的高跟鞋鞋跟踩碎了凋零的黄叶,本以为初冬的寒流已吹走了所有的绿意,猛一抬头,好家伙,竟然还有几丛植物倔强地绿着。在我心里,北京都算不上北方。在老家东北,大雪是纷纷扬扬地下,朔风是轰轰烈烈地刮,所谓冬天,就是毫不含糊地冷,冷得连云彩都被冻住,一朵一朵挂在碧蓝的天际,一动也不动。在这样的气候下,再倔强的植物也变得绵软无力。
  小时候,我是最喜欢冬天的。几场大雪过后,花花绿绿的棉袄、棉裤就开始往身上招呼,孩子们一个个像刚出锅的豆沙包,饱满而喧腾。每年冬天下雪后,我们家的餐桌上都会摆上一道最常见的东北家常菜—小鸡炖蘑菇。没什么原因,也没什么特殊的仪式感,可能就是年复一年,从父辈到现在,成了一种习惯。



  小雞炖蘑菇是最有东北白山黑水气息的一道菜,用鸡肉块和干蘑菇一同炖制而成。鸡肉一定不能用市场上常见的肉鸡,必须是散养在乡间地头的土鸡才行。在东北,我们把土鸡叫作“笨鸡”。很多农民并不是养鸡专业户,只是随手扔几只小鸡到田里,任由它们自然生长。地上的小虫、玉米成熟后掉落的种子,足以把这些小鸡喂养得肥硕。小鸡们是不怕人的,农民到地里干农活它们也不逃开,只是大摇大摆地在田间散步,过个一年半载,小鸡就长成了大鸡。
  小鸡炖蘑菇中的蘑菇也颇为讲究,除了主要在东北山区生长的榛蘑,其他蘑菇都不可以,而且必须是反复晾晒后的榛蘑才可入菜。榛蘑生长于每年七八月份,那是东北阳光最充足的时候。采摘后的蘑菇就平铺在房顶或广场上,让阳光狠狠暴晒几天,蒸发掉水分,也锁住了森林的味道。我爸爸在林场工作,一辈子都在和森林打交道。小时候,他带着我和弟弟上山去玩儿,我弟弟天资颇高,很快就认识了各种植物,而我只顾着采腐木上的木耳,为此能跑出去很远很远……
  相比吃饲料长大的肉鸡,土鸡肉质异常肥美,因此无须经历腌、煎、炒等工序,直接扔进滚水中,炖烂即可。东北菜分量都很足,一锅小鸡炖蘑菇足够一家人吃上几顿。反复加热几次后,因为汤汁的浸渍,菜会变得很咸,再加热时,加入清水和红薯粉,再次炖煮,依然美味。吃到最后,一锅鸡肉只剩下汤和骨渣,却还是舍不得扔掉。我奶奶在煮面条或炒其他菜时,就会舀一勺鸡汤放进去,胜过超市货架上的所有调味品。
  除了主菜,冬天的餐桌上佐菜也一定是少不了的。东北菜系中的佐菜以咸菜为主。冬季气候寒冷,新鲜蔬菜少,而咸菜易保存且刺激食欲,因此每到初冬,家家户户就大批购进蔬菜,腌制起各种下饭菜来。我们家常吃的咸菜是辣白菜和蒜茄子。我小时候会帮我奶奶腌制泡菜,做辣椒酱时眼睛被熏出了泪水,常常忘记洗手就去揉眼睛,然后就被辣得尖叫着满地打滚,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写过,有一次他去老师沈从文家拜年,张兆和炒了一盘慈姑肉片,沈从文先生吃了两片慈姑后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沈从文吃东西是讲“格”的,我猜这个“格”与“格调”有关。东北菜不讲“格”,讲究块大、料足、吃得饱,因此和其他菜系相比也就谈不上什么“雅”。但是东北菜天然具备更多的热情,因为亲情与义气是东北人最珍视的两样东西。这纯粹、朴实的性格体现在菜肴里,就是不停拥抱和冲撞味蕾的浓烈厚重的味道,管他什么前调、中调和后调,让你忍不住再去添一碗米饭才是餐桌上的真理。除了小鸡炖蘑菇,铁锅江鱼、铁锅排骨也是这个道理,山珍和野味汇聚在一起,葱、姜、八角等各种调料彼此融合,食材与食材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大快朵颐,再配上一壶烧酒暖了手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也就此消失了。
  2012年春节我从北京回家,我妈妈下厨做了小鸡炖蘑菇,我和我爸尽享饕餮之欢。酒足饭饱后,我推窗遥望,满天星斗。我回头跟我爸说:“外面星星好多哦。”我爸说:“那是因为北京星星太少了。下次回家是什么时候?带你去山上看真正的星空。”我说:“不一定,看工作安排吧。”我爸“哦”了一声,过了半晌又说道:“交了男朋友记得告诉爸妈一声,不要什么事都瞒着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室内暖气太燥热,我感到喉咙发紧,转头去厨房取水喝,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后来我妈告诉我,我在外工作这几年,我爸想我想得厉害,好几次半夜失眠醒来,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也不开灯,任凭心事涌出来。我妈披着睡衣,睡眼惺忪地问他怎么还不去睡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想闺女了。”
  北京始终没有下雪。
  而我,想家想得想哭。
其他文献
一  我租住的小窝里的一扇纱窗上有一个大洞,那是我家大大小小的老鼠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它们每天晚上从这个大洞里鱼贯而入,啃我的衣服、袜子、食物、书本。它们是侵略者,我除了咬牙切齿地恨它们,别无他法。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个大洞已被钢丝网补上了,且补得很细心。这让我很吃惊。  是谁呢?一桩悬案在我的小窝里发生。我破案的欲望油然而生,而这股欲望交织着另一股惊喜。  我问小初:“喂,是你吗?”小初说:
期刊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有志向的人自信自强;“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有志向的人心有远方;“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有志向的人情深意长;“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志向的人不会虚度时光;“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有志向的人看淡名利;“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有志向的人是最可靠的力量;“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新时代,新舞台,让我们“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经典咏流传》之致
期刊
我是北京人,我妈在一家三甲医院当护士长,我爸开了一间小卖部。我妈这人控制欲特别强,不许我同学到家里来玩,说我们名义上是一起做作业,其实是在互相抄袭;也不许我报考外地的大学,她说只要不盯着我,我就不会好好学习。实在不知道她为什么对自己的基因这么没信心。我爸生性懦弱,加上小卖部生意一般,挣钱没我妈多,在家就没什么话语权。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狗。我妈值夜班的时候,我会去邻居家跟狗玩,但我妈讨厌一切动物,
期刊
一  今天早上遛狗时遇到一位老爷爷,他好像特别喜欢我家“木头”。  他摸着“木头”的大脑门,不停地夸它:“毛真软。”“腿好长呀!”“眼睛这么大,长得真好看。”“这是金毛犬吧?听说值不少钱呢。”“一看就特别聪明,啥都听得懂吧?”“金毛能干着呢,帮主人买报纸、取快递,什么都会……”  我陷入迷茫—他说的是我家没皮没脸的三狗子吗?  他终于讲完了所有可以用来夸奖狗的词句,怯怯地问我:“我的微信不能发语音
期刊
一  北京秋深时,给小孩买了几盒柿子。外盒上写着“珠柿红”—不枉这样的形容,柿子的确是红得如赤霞珠一般。  这不是北方树上常见的磨盘柿,也不是江南村庄习见的那种圆柿子,而是长得如鸡心宝石般的柿子。拿着柿子轻轻一撕,最外一层极薄的皮便撕了下来,露出里面一层磨砂般的肉质皮,再里面才是鲜红的果肉。小时候,只有熟得最好的柿子才能顺利剥下这样薄的皮,那时心里不知要多欣喜;如今这柿子却颗颗如此,真是了不起,不
期刊
一  人间四月,想必是一年最好的光景。  柳叶有新眉,槐花正含蜜。大地换装,从土黄转为翠绿。暮春已退场,青杏悬在枝头,能酸掉牙。果核变硬,果仁白嫩。河坝里,水草渐盛,绿背青蛙展开前肢,拨出一圈又一圈波纹。有人在河边走过,留下椭圆形脚印,有黑斑蝴蝶落下去。  黑斑蝴蝶落下去。再落下去。  我和父亲去麦田。去麦田,打最后一遍农药。  父亲挑着两桶水,水面摆着几片冬花叶,防止水溅出来。冬花叶子像手掌,手
期刊
一  我知道,我的后半生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时刻:突然想把某件事念叨给母亲,然而,就像一根火柴划燃,还未完全亮起来,便倏忽熄灭。心底,深深重重地“唉”一声,木然停顿在那里,告诉自己—你,早已没了妈妈。  像个孤儿。  不,是永远的孤儿。  曾痴痴地以为,母亲会是永远等在故乡的那个人。之所以迷恋这种“永远”,是因为在自己看来,它没有尽头,也不该有尽头。直到有一天,母亲真的走了,从此再没有在院门口满眼满心
期刊
一  在伦敦,想要确定位置极其简单—使用Postcode(邮政编码)。只要你留下一连串字母和数字,再加上建筑物的名称或数字,邮递员就能送信、送包裹上门。  现在有了手机地图App,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的邮编,App就可以立即算出最节省时间的路线、乘坐交通工具最便宜的路线、换乘最少的路线,以及每条路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  在英国,处处都需要使用邮编。如果你的邮编有所改动,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你的银
期刊
一  养马岛在山东的牟平,那里留有我美好的青春记忆。  它离我的老家不远,都在胶东半岛。  那一年,我还在山东省水产学校上学,与七位同学在养马岛实习。带队的刘天玉老师比我们年长不了几岁,我们没大没小地,戏称他为“天先生”,他也就默认了。  到养马岛的当天,我们找不着住处。因那时养马岛上仅有一个大村落,据传是给秦始皇养马的马夫后代所建,距我们有四五里地。实习的那座冷藏厂处于半竣工状态,工友都没有住宿
期刊
高尔夫(Golf)与“高尔夫球”完全无关。实际上,Golf来自德语单词Golfstrom,指的是墨西哥湾暖流。这个大名鼎鼎的暖流,在大气环流和地转力的作用下,乘着西风带,一路从温暖的墨西哥湾沿着大西洋北上,暖湿气流以及降水让地处高纬度的欧洲地区也能有相当温和的气候,甚至,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和摩爾曼斯克的全年气温也可以保持在适宜人类聚居的范围内。可以说,墨西哥湾暖流是保证欧洲宜居的生命线。  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