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的体现。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国大学校训在英译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本文试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探讨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使其译文在忠实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再现原文的语言美。
  关键词:大学校训;校训翻译;翻译美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中国的大学不仅向国外输送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校训高度概括了中国大学的文化和办学精神,因此,将中国大学校训译成英文有助于向外来学者推介我国优秀的大学传统文化,提升我国大学的对外形象。
  纵观中国大学校训的语言特征,笔者发现,就其语言形式而言,多为对仗工整的四言八字或而言八字,而就其出处而言,多源自中国古代典籍,如《周易》、《中庸》、《论语》等,因此,中国大学校训虽以简短的语言形式出现,却往往蕴含了丰富的做人、求学等道理。这使得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成了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在很多大学的中文网站上,其校训往往居于最显眼的位置,而在其英文网站中,却难见校训的踪影。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如何再现原文的语义层面,忽略了中国大学校训中蕴涵着语言美。因此,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在忠实地再现原文语义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再现中国大学校训中的语言美,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 翻译美学理论概述
  在方梦之(2004:296)主编的《译学词典》中,翻译美学被定义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翻译美学中的基本构成为审美主体(译者)和审美客体(原文)。郭天博、胥瑾(2010:38)认为,优秀的译者首先能认识到原文的美,并且能在原文的制约下运用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实现美的再现和创造,甚至使原文更甚一筹。刘宓庆(2005:222,224)认为,审美客体(即原文)的美学要素包括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表象要素是指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视觉和听觉上的形态美。而非表象要素则为非定量模糊集合,指意境、神韵、气势、情态、韵味和风貌等。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说,中国大学校训这一审美客体多为四言八字或二言八字,本身讲究韵律、节奏,因此,在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即审美主体应当首先认识到校训这一文本本身所具有的美学要素,使译文与原文在实现语义上对等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二者在美学价值上的对等。
  三、 校训翻译应遵循的美学原则
  在翻译美学的理论指导中,译者应努力使译文再现原文的美,寻求二者在美学价值上的对等,而此时的审美标准应以译文读者的审美价值观为标准,即译文是否美需要译文读者来评判。因此,译文读者的反应即译文读者的审美价值观才是衡量一篇译作是否实现了审美再现的标准。
  1. 简洁美
  中国大学校训的表达简洁凝练,通常以四言八字或二言八字的结构体现出来,可谓是以简洁的形式体现深邃的内涵。而国外大学的校训,在选词上多为简单的中性词汇。从句法层面来讲,多采用名词性短语或介词短语结构,也有少量的简单句结构。由此可以看出,中外校训的共同特点是简洁浓缩。因此,再现中国大学校训的简洁美是校训英译应遵循的首要的美学原则。
  如中山大学的校训是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笔者在中山大学的英文网站上查询了该校训的英译,译文为“Study Extensively, Enquire Accurately, Reflect Carefully, Discriminate Clearly, Practice Earnestly”。此译文从形式上来看,采用动词+副词的并列结构,看起来与原文形似,也符合原文读者寻求平衡和对仗的审美观,但若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细细研究便会发现,此译文未能充分体现原文的简明扼要之美,也不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观。笔者在前文中曾提及,国外大学校训无论从选词还是句法结构,都遵循从简的原则。因此,译文首先需做到简洁凝炼,即再现原文的简洁美。而英文校训的表述中,很少采用动词+副词的并列结构,而是倾向于采用并列的名词或短语结构,包括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及不定式短语。因此,国内不少学者也对此校训的英译进行了试译。以下为两种版本的译文内容:
  译文1:Erudition, Enquiry, Reflection, Discrimination, Practice (杨春花译)
  译文2:To learn, to question, to reflect, to reason, to practise (操时尧译)
  从以上两种改译可以看出,译文1是在原译的基础上将其动词形式改为并列的名词,在选词上并未进行改动。译文2将原译的形式改为并列的不定式短语,同时将部分动词用更简单通俗的动词代替。笔者认为,从翻译美学的角度上来看,操时尧的译文更加符合国外校训“精”、“简”、“俗”的语言特点,更完美地再现了原文的简洁美。
  2. 音韵美
  音韵是校训语言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中国大学校训通常讲究工整对仗和押韵,通过一种工整或近似的平仄、对仗来形成音韵美感,达到原语创作者对语言美输出的诉求。因此,中国大学校训的音韵美通常是通过对仗、平衡和语音上的抑扬顿挫来体现的。而英文校训的音韵美则是通过语音上的修辞来体现的,如头韵、尾韵等。不管是中国大学校训还是国外大学校训,其对于音韵美的追求都是为了使得校训读起来朗朗上口,达到口传身授的效果。因此,为了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音韵美,译者多使用头韵或尾韵等语音修辞手法。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译文为“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通过头韵[s]使得译文读起来极富音韵美。再如暨南大学的校训“忠信笃敬”,其译文为“Loyalty, Credibility, Sincerity, and Piety”,很明显,在此译文中,尾韵[ti]的使用使得译文读起来郎朗上口。再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曾经被译为:“Learn to be an Excellent Teacher, Act as an Exemplary Person”。笔者查阅北京师范大学的网站,发现其已经英译文确定为“Learn, so as to instruct others, Act, to serve as example to all”。以上两种译文从选词上来说简单通俗,从语言结构形式上看也基本对称,但总感觉原文的美感有所失落,究其原因,则为译文中音韵美有所缺失。因此,笔者认为,杨春花(2011:83,84)的译文“An Expert on teaching; A model of behaving”从音韵上来看,头韵和尾韵的使用使得译文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形式美
  语言的形式美指的是通过文字结构和组合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中文校训的形式美通常通过对仗和平行的结构体现出来。而英文校训的形式美则通过平行、反复及仿拟等修辞手法体现出来。如美国的一所大学Lees-McRae College,其校训为“In the mountains, of the mountains, for the mountains”,从该校训的内容来看,很容易发现该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而简单的语言形式,一方面能让人们便于记忆;另一方面,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该校训仿拟了林肯总统的名言“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操时尧,2009:72)。因此,在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也可通过以上修辞手法来再现原文的语言美。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其英译本“Think of the source of water when I am drinking; love my country and give honor to my school”。很明显,此译文无论是从视觉上、听觉上或是文化上都无法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文的语言美。根据再现形式美的原则,笔者认为操时尧所给出的两种译文更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标准。译文1:“For country, for school, for self”。译文2:“Love yourself, love school and country”。以上两个译文是在理解该校训的深层含义(训示师生爱国爱校重自己)的基础上,分别仿拟美国韦伯大学的校训“For God and humanity”和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所得出来的。从译文读者反应的角度来看,以上两种译文都比直译所得出的译文“Think of the source of water when I am drinking; love my country and give honor to my school”更能传意,更具美感。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不是简单地将汉语转化为英语,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斟字酌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语言美。
  参考文献
  [1]操时尧.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失误例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9(5):69-72
  [2]范武邱,范头姣.中国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J].上海翻译,2008(2):41-44
  [3]方梦之.译学词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郭天博,胥瑾.翻译美学初探[J].文教资料,2010(4):38-39
  [5]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杨春花.修辞三要素视角下的大学校训英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1):82-8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年1月份-2014年2月份5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分别给予接分隔膜无针式输液接头输液与肝素帽接头皮针输液进行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水泥喷粉桩加固地基原理,并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作者在工程实际中的设计经验提出了设计程序框图及施工工艺操作,供设计时参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际上对医疗方面经过了多次的改革和创新,将医疗方式逐渐的简单有效化,在当代中国儿科急诊治疗小儿肠痉挛方面逐渐有了新的突破,临床应
摘要: 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型英语口语课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更多的关注语言的应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更注重如何使用语言表达思想,而不是局限于语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问题解决;研究生英语;口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总体而言,硕士研究生能够使用英语书面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同样的问题如果要用英语口语表达,不少学生觉得很困难,很多学生没有说英语的信心
本文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声波相速度群速度的普适表达式,表明它们以声波的传播方向为自变量,以介质的弹性常数为常量.随着复合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各向异性介质弹性常数的
会议
本文介绍了国产三轴深搅机在砂性土中的施工工艺、劳动组织、质量控制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深搅机在砂性土中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本文介绍对倒角机的大修方案的确定过程,和机床电气大修方案确定为PLC改造的PLC的选型,电路设计与接线方式,以及改造前后的功能对比.
目的:对胎儿肢体畸形超声声像图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方法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近年来来我院进行系统性超声检查的24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检查胎儿上肢长骨与下肢
摘要:物理学习选择能力是一种物理学习能力。中学生的物理学习选择能力是影响物理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二者有着比较高的正相关,并且相关性显著。增强中学生物理学习选择能力的策略有:唤醒学生的选择意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积极改变教师的角色,加强对中学生物理学习选择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选择能力;相关性;物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1.
目的:探讨手指末梢血血糖和静脉血血糖的结果差异对比。方法:样本采用美国强生稳豪型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日本奥林巴斯 AU4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血糖。对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