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官”罗崇敏的新政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官”罗崇敏,以主政红河时发起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闻名。59岁的他从云南省红河州委书记平调到省教育厅厅长4年间,写了3部关于教育的书。又推出诸多新政——处级干部重新竞聘上岗、机关党委公推直选、因“减负不力”免职十多位校长、大幅度倾斜民办教育、取消中考、率先在全国提出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甚至将主倡的“三生教育”推向全国,等等。
   或许如罗崇敏所说,“这是一个包容改革者的时代”,或许只是他足够幸运,他的改革进展尚算顺利。2010年10月,云南省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6省(1市)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这是西南诸省中惟一一个。
   然而,人们难免有疑问,一个教育落后的西部省份,能否承受如此超前的改革震荡?而一个追求“跨越式发展”的个性官员,在教育这一旧体制最坚固的领域中,如何完成与体制的磨合?
  
   对教育厅内部率先“动刀”
   55岁从地方大员转变为教育厅长,罗崇敏仍然未改他的本色。
   他对教育厅内部率先“动刀”——保安不再头戴钢盔,更不能对进出的人员进行盘问登记;上班时间,办公楼内的每一个房门都要敞开;墙壁粉刷一新;楼前原先乱停乱放的汽车,也被一律赶走,一块广场空地开辟了出来。
   早在2004年,罗崇敏曾在红河州的一个县强推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在教育厅,罗崇敏继续推行他的施政理念,尽管手段略显温婉。
   2008年4月,一场特殊选举在教育厅二楼报告厅展开,全体党员直接投票选举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厅机关党委副书记。以往这些职位都由党组任命。
   4位候选人在273名机关党员面前轮番演讲。一位教育厅官员回忆,演讲现场,有位党龄较长的老干部拍案而起,直斥“此举违反党章”,愤然离开会场。罗崇敏未作挽留。
   接下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展开——年满55周岁以上的原处级干部,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全厅所有处级副处级干部全部“就地卧倒”,所有职位全部纳入“公推竞岗”。
   一位教育厅干部告诉记者,方案酝酿了半年多。罗崇敏逐一拜访教育厅退休干部,“寻求人事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还在内部进行民主测验,以收集意见。
   结果,“年轻处长们,竞聘后基本还是处长,最多所在处室轮换了一下。”从语言文字管理处处长换成新成立的民办教育处处长的曾传虎说。8位年龄超限的老处长离开领导岗位。
   改革的代价是,“维持老处长们的待遇不变”。大会上,罗崇敏对“牺牲个人利益支持改革、服从大局的老处长”言谢。之后,罗崇敏将老处长们召集到一起座谈,其间拿出8套专门定制的西装,逐一为老同志换上。
  
   “给总理写信”
   与主政地方不同,教育厅长罗崇敏不可能再要求下级单位“特事特办”。“我现在必须谋求各方支持。”他说。
   2010年全国两会,恰逢教改话题引起热议,罗崇敏向时任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提出建设职教园区的想法,并报出令人咋舌的数字:“至少5亿”。几番解释后,省长欣然同意。
   一位教育厅官员坦言,以学校抵押贷款、学校盘活老校区资产、吸纳社会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等手段,“5亿的政府投资能放大10倍,至少50亿的资金能进来”。
   罗崇敏告诉记者,对落后的云南教育,超前投资会收到理想回报。“改革就是要打提前量,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浓重的今天,最大的节约就是最大的浪费”。
   他在红河时提出用两三年时间里,新建、扩建16所高中和100所幼儿园,从而使高中和幼儿园的入学率提升到50%以上。对比今昔,红河州教育局一位官员说,现在要完成相同的工程量,造价可能是当初的十倍。
   这位厅长沿袭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建设1000所乡村幼儿园、100所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以及改造600万平方米的D级校舍危房”等计划接连推出。
   省级财政不宽裕,罗崇敏通过各种方式求助于高层。汶川地震后的首个国庆节,罗崇敏上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直陈云南省财力困难。“我省现在还有五十多万个孩子在D级危房里读书、生活,D级危房是不能住人的啊!”
   另一办法是吸引民间投资。罗崇敏被下属戏称为“招商厅长”。他曾公开表示,“经我引来的资金已有几个亿了,还没拿到一分钱的奖励。”
   投资教育的民资多集中于昆明,罗崇敏多次找到时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大家都是想干事的人,情感上比较支持”,两人一拍即合。昆明市给予民办学校优惠土地使用,对出让供地的,实行政府零收益协议出让;对划拨供地的,只要用途不变,土地可以无限期使用……
   罗崇敏对民办教育“情有独钟”,“不要用短视眼光来看待弱势的民办教育群体。我们要回到教育规律上,民办教育繁荣之日,正是中国教育振兴之时”。他一上任,便把成立不久的“民办教育管理处”更名为“民办教育处”。在他看来,去掉“管理”,是“消除歧视”。“民办不是后娘养的,公办民办都需要管理”。
   4年下来,用罗崇敏的说法,“民办来一个我批一个,还可以开绿灯,先批再慢慢完善”,而审批通过的新建公办高校数量为零。有人问罗崇敏,新办高校为何审批遇阻?罗反问:民办是拿企业家的钱办教育,你们拿纳税人的钱,办不好咋办?
   “你为什么不汇报?”
   2009年初,教育厅抛出一份减负政策,除不允许补课、严禁以任何形式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和学校排名外,甚至对课外作业也作了量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当堂完成,三四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年级不超过45分钟……”“校长违规要解职,教师违规要清退。”
   “从1949年开始我们就谈‘减负’,中央下发相关文件一百多个,但为什么减不下来?”一次全省教育系统会议上,罗崇敏拍了桌子:谁补了课我就让谁下课!近20名中学校长因“减负”不力被免职。
   然而“减负”新政让许多家长难适应。寒暑假里,仍有许多学生进民办机构补课,“谁都不会让自己孩子跑在后面”。中学教师意见更大。
   罗崇敏痛感“减负”无力,再出“石破天惊”之举:2012年,全省取消统一中考,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在校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变一次考为多次考”。
   这一改革在宣布前,没有上报省委高层。一位省委高层在会上质问: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汇报?
   但这一改革与“减负”精神迥异的地方是,学业水平考试由原来的7门增加到13门,原来被长期忽略的音乐、美术等课程将被列入。教育学者熊丙奇质疑,“将集中变为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并未减轻,甚至有可能加重”。
   改革的最大争议在于所谓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主体有班主任、课任老师、学生、家长等,分A、B、C、D四个等级。
   昆明一重点中学副校长坦言,对改革前景并不看好。“当一个主观色彩浓重的指标计入升学成绩时,如何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问题很多。”
  
   “这为我们带来了麻烦”
   位于立交桥旁的云南省教育厅门前,竖起了一块刻有“教真育爱”的巨石。由此引出的“三生教育”,也许是罗崇敏诸多改革中,效果最好的一项。
   所谓的“三生教育”,是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一贯正襟危坐的罗崇敏对记者谈及这个话题时,激动地舞动起双手。“现在,教育的尊严受到严重挑战,教育的价值正在流失,教育的创造力开始枯竭。”他不讳言自己的忧虑,“教育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教真育爱。”
   昆明市一所重点中学内,一堂名为“直面生死、理解人生”的课展开。授课老师先播放了一部影片,而后组织学生模拟自杀和劝阻自杀的情景,最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临终遗言。
   一本“三生教育”的教材,号召学生“给未来的子女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等到结婚后再有性生活,解释为什么婚前守贞能给人追求梦想的自由等。
   教育厅德育处处长杨国良对记者说,“厅长从哲学、教育学中领悟颇多。”
   如何在全省推行这些与传统迥异的教育理念?在向一位省委高层领导汇报教育工作时,罗崇敏将“三生教育”单独列出。省领导最后做出肯定性批示。2008年年末,《人民日报》将云南开展“三生教育”的情况,以内参形式呈递高层,获得肯定性批示。
   目前,“三生教育”教材成为云南第一本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已在二十多个省份落地。
   然而,一切并非毫无波折。一家媒体报道“三生教育”时,将其理论基础归为“西方人本主义精神”。“这为我们带来了麻烦。”杨国良说。此后接受采访,杨国良都“正本清源”:“三生教育”背景来自于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党中央‘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改革者只能引领, 不能迎合”
   如何化解反对声音?罗崇敏总是一笔带过。他常说,“改革者只能引领,不能迎合”,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中层干部,“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事很少,能做成的事更少。”
   履新一年时,罗崇敏率先提出“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然而媒体报道时将此误读为“13年义务教育”,并指责它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相违背。直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将“普及十五年”列入长期目标时,质疑声才平息。
   他曾想把30%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市场运作盘活资源。这涉及到全校员工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不再享受体制待遇。“一旦涉及人的‘身份’问题,改革就无比艰难”。罗崇敏几经呼吁,最终石沉大海。
   罗崇敏还想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办大学。“需要名副其实的董事会,我们可以搞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校长执行制度”。但有人以“这与中央规定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相矛盾”为由劝阻。方案最终夭折。
   对59岁的罗崇敏来说,改革时间已经有限。他38岁当上副科长,不到12年便成为主政一方的正厅级干部,可谓备受命运眷顾。然而最近十年仕途停滞不前,很快已近花甲之年。
   为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他开始频繁接受采访。他依然自信,“我做的事情,如果不变成时代的印记是一种遗憾”。
其他文献
从贵州省地方民族高校的服务现状调查出发,提出通过深入开展特色服务、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方式来提升地方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提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
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已成为江苏省稻作生产的主体技术;但是,麦秸机械还田是否增加作业油耗一直没有准确的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阐明麦秸机械切碎与旋耕还田油耗指标。本试验通过大田实测比较作业油耗的差异,结果表明,收割时机械切碎麦秸油耗量并无增加,麦秸机械旋耕还田也并不增加油耗;耕层土壤灌水泡田不仅能减少旋耕埋草的油耗量,同时还能提高旋耕埋草率;麦秸旋耕还田的耕整质量还与耕作水层深度有关。可见,麦秸机械
建立了外围为气体,内部为液体射流的双流体模型,并用Chebyshev配点法研究了不同速度剖面自由射流的界面稳定性问题.利用非线性的坐标变换,将物理空间变换到计算空间,得到关于
今年8月28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它是根据多项标准对全世界140个城市适宜居住的程度加以评估得出的结果。  澳大利亚:墨尔本  墨尔本是有“花园之州”美誉的维多利亚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绿化覆盖率高达40%,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物、有轨电车、歌剧院、画廊、博物馆以及绿树成荫的花园和街道构成了墨尔本市典雅的风格,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墨尔本拥有全澳大利亚
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八次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凯里召开。近100位学报青年编辑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
根据菌株离体条件下产酶活性,从分离到的183株植物根围细菌中筛选了5株具有显著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的菌株进行温室试验,评价其协助寄主植物缓解干旱胁迫压力的能力。其中菌株H4-1L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显著缓解干旱对于植物的胁迫压力,根长增加25%~31%,鲜重增加27%~44%,叶绿素含量增加21%~83%,根系活力增加50%~56%。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采用渐近分析方法,建立了在周期压力驱动下,完全发展的圆管Poiseuille流当管壁存在局部不规则几何形状时的感受性问题模型.通过特征函数的双正交系统,应用Chebyshev配点法进
利用新的方法(Schmidt方法)研究加层压电材料中含共线并与材料界面平行的双裂纹在稳态弹性波作用下的动态问题,经富立叶变换使问题的求解转换为求解两对三重对偶积分方程.这
以混合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饱和土非线性本构方程和场方程,把非饱和土作为3种组分构成的饱和混合物来研究,首先根据土力学成果提出了非饱和土混合物的基本假设,推导出适用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