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乎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虽然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背景因素,也有体制、机制、制度和个人自身因素。对策研究有:注重严格标准,把好用人这道闸门;注重简政放权,践行服务这个宗旨;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抓住防范这个关键;注重科学管理,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个保障;注重领导带头,抓住示范这个标杆。
关键词:高校;作风建设;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战略目标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系统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责无旁贷。高校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基本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高校领导干部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性锻炼,坚持把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制度端正作风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开展对高校巡视工作等,及时解决了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一些苗头、倾向性问题,有力地保障了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了高校跨越式发展,2005年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虽然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与领导干部所肩负的任务相比,高校领导干部作风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思想作风方面: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人为本观念、责任意识、宗旨意识等尚不牢固。此外,高校个别领导干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思路还不够清晰,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怎样培养人才等基本问题缺乏更加深入的思考。
2.学风方面。部分高校领导干部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对先进教育理念掌握不够、浅尝辄止、钻研精神不够等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
3.工作作风方面。高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互相推诿,缺乏敢于负责精神。②办事拖拉,缺乏效率意识。③对教职工的利益不关心;深入基层较少,指导工作不力;下基层目的不明,搞形式主义。
4.领导作风方面。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执行民主集中制,尤其“三重一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为民、务实、清廉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的自身要求不严,特殊化问题屡禁不止。
5.生活作风方面。少数领导干部招待客人超标准,铺张浪费;少数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公款吃喝;有的利用招生、招投标、学术研究、人事调动等方面的职权为自己乃至亲友谋取私利,甚至收受贿赂。
二、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背景因素上看。社会不良风气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影响是产生干部作风问题的主要社会因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历史时期。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薄弱,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基本建设投资急剧增加,物资采购大量上升,社会上一些不正当之风不可避免地渗透到高校中来,客观上诱发了部分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2.从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因素上看。①管理体制虚位。②现有制度建设不能有效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③用人机制有待改进。目前高校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用的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办法,高校特征不明显。
3.从领导干部自身因素上看。党性锻炼不够、学习意识不强、理论修养缺乏是部分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个体主观原因。高校一些领导干部主观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抓得不紧,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有的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表率和示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有的自恃身份特殊,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以工作忙为由,不愿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将理论学习任务化、形式化,学习浮躁,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策研究
1.注重严格标准,把好用人这道闸门。①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片面强调考察学历职称高不高、资历条件够不够、个人能力强不强的倾向。②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权,严格执行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的规定,并建立首推提名责任制,适当扩大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严禁违规操作。④进一步改进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条件成熟时可破格提拔,同时探索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推行选拔干部差额公示制,提高选拔工作质量。⑤不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高校巡视的工作,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收受贿赂、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情况或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以群众为主的民主考核,奖惩兑现,打破干部终身制。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等制度。
2.注重简政放权,践行服务这个宗旨。对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学校机关所拥有的权力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调动院系和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校(院)党政领导要经常深入院系、班级、宿舍、食堂、教研室、实验室等了解情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抓住防范这个关键。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要引导高校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加强民主建设,坚持民主责任制,严格“三重一大”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责任制,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
4.注重科学管理,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个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①不断完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围绕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上的实际问题,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和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②建立健全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党建目标管理和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的制度,把作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坚持量化作风建设目标,细化作风建设任务,明确作风建设责任,实行目标管理。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组织、纪检监察、人事、信访、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查找干部作风问题,剖析深层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5.注重领导带头,抓住示范这个标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领导和各中层领导都要自觉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校院(系部处)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既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又要从严要求,以身作则。同时要构建“班长”带成员、领导带干部、教师带学生的示范带动机制,形成人人关注作风、注意自身形象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3-1(6).
关键词:高校;作风建设;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战略目标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系统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责无旁贷。高校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基本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高校领导干部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性锻炼,坚持把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制度端正作风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开展对高校巡视工作等,及时解决了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一些苗头、倾向性问题,有力地保障了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了高校跨越式发展,2005年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虽然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与领导干部所肩负的任务相比,高校领导干部作风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思想作风方面: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人为本观念、责任意识、宗旨意识等尚不牢固。此外,高校个别领导干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思路还不够清晰,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怎样培养人才等基本问题缺乏更加深入的思考。
2.学风方面。部分高校领导干部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对先进教育理念掌握不够、浅尝辄止、钻研精神不够等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
3.工作作风方面。高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互相推诿,缺乏敢于负责精神。②办事拖拉,缺乏效率意识。③对教职工的利益不关心;深入基层较少,指导工作不力;下基层目的不明,搞形式主义。
4.领导作风方面。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执行民主集中制,尤其“三重一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为民、务实、清廉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的自身要求不严,特殊化问题屡禁不止。
5.生活作风方面。少数领导干部招待客人超标准,铺张浪费;少数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公款吃喝;有的利用招生、招投标、学术研究、人事调动等方面的职权为自己乃至亲友谋取私利,甚至收受贿赂。
二、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背景因素上看。社会不良风气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影响是产生干部作风问题的主要社会因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历史时期。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薄弱,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基本建设投资急剧增加,物资采购大量上升,社会上一些不正当之风不可避免地渗透到高校中来,客观上诱发了部分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2.从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因素上看。①管理体制虚位。②现有制度建设不能有效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③用人机制有待改进。目前高校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用的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办法,高校特征不明显。
3.从领导干部自身因素上看。党性锻炼不够、学习意识不强、理论修养缺乏是部分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个体主观原因。高校一些领导干部主观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抓得不紧,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有的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表率和示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有的自恃身份特殊,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以工作忙为由,不愿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将理论学习任务化、形式化,学习浮躁,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策研究
1.注重严格标准,把好用人这道闸门。①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片面强调考察学历职称高不高、资历条件够不够、个人能力强不强的倾向。②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权,严格执行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的规定,并建立首推提名责任制,适当扩大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严禁违规操作。④进一步改进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条件成熟时可破格提拔,同时探索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推行选拔干部差额公示制,提高选拔工作质量。⑤不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高校巡视的工作,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收受贿赂、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情况或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以群众为主的民主考核,奖惩兑现,打破干部终身制。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等制度。
2.注重简政放权,践行服务这个宗旨。对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学校机关所拥有的权力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调动院系和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校(院)党政领导要经常深入院系、班级、宿舍、食堂、教研室、实验室等了解情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抓住防范这个关键。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要引导高校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加强民主建设,坚持民主责任制,严格“三重一大”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责任制,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
4.注重科学管理,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个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①不断完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围绕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上的实际问题,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和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②建立健全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党建目标管理和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的制度,把作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坚持量化作风建设目标,细化作风建设任务,明确作风建设责任,实行目标管理。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组织、纪检监察、人事、信访、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查找干部作风问题,剖析深层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5.注重领导带头,抓住示范这个标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领导和各中层领导都要自觉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校院(系部处)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既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又要从严要求,以身作则。同时要构建“班长”带成员、领导带干部、教师带学生的示范带动机制,形成人人关注作风、注意自身形象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