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认识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的成效与问题 自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多年来,围绕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棚户区改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方面,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了若干重大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了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和功能改善等领域相关重大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有力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北地区发展的面貌和水平发生了明显的改进。但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东北振兴战略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效,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东北地区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国有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比重“三个比重”仍然偏高,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形势严峻,对外开放水平低、创新创业能力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体制机制不顺、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突出,东北地区内在的发展动力尚未形成,较为严重地制约了东北地区今后的全面振兴。“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30年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为此,必须破除结构性和体制性约束,闯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