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dou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数据库系统教学的缺陷出发,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探讨了课程实验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 课程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7-01
  一、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开设的数据库课程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原理是基础,数据库应用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大部分院校都将数据库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例如开设Visual FoxPro、Access、SQL Server等。综合考虑,数据库课程开设存在如下一些共同的缺陷:
  1.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教学必须面向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必须体现为学而教、为用而学,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这一核心,形成培养合力。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往往习惯于研究“如何教”,而不太考虑学生“如何学”,往往将各种考试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管理部门为了整齐划一、便于操作,考试也往往背离职业教育特色。
  2.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实验设备不足、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问题,使得实验课程较少或实验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模式单一,忽视动手能力考核
  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末一张试卷作为学生的最终评分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规则和方法,而不能提高学生自身动手能力,有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及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好基本概念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数据库中的有些概念贯穿在课程的始终,这些概念的掌握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数据库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结合所学的数据库语言搞好每一章的课程实验,以便验证所学理论是很重要的。如在讲授SQL语言时,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据库,并结合所学内容做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实际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SQL语言的应用环境。在讲授数据库安全管理时,利用实际系统让学生对系统做数据控制、用户和角色建立等操作。提高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1)实验教学法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外,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课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一次实验课都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并且要先演示给学生看完成的效果,然后给学生提示需要用到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可避免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了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完成后,不能对实验效果置之不理,而是要对学生每一次课完成的“任务”打分,并体现在此门课程的成绩上,以促进学生在上课时间完成任务,没有时间聊天、玩游戏。
  例如在做Access中的窗体和报表时,首先给学生演示已经完成的作品,然后讲解具体的做法和技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教师辅助指导,实验完成后,可以找几个设计得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以增强大家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本课程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或者一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当前应该做的内容,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逐步完成项目,课程结束可提交项目,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作品,可以使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锻炼,也使得其他同学能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4.加强课程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是为了指导数据库实践,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部分单元训练,通过课程实验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掌握数据库课程。数据库课程实验分成两个部成:平时的课堂实验和课程结束后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数据库中必不可少的,我们采取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每4~5名同学为一组,为每组同学拟定一个题目,如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铁路售票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深入图书馆、学生管理部门或者相关企业进行系统调查,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出数据流图,编写数据字典,然后进行概念结构设计,从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中提炼出E-R图,再进行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维护的设计。让每一位同学明确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使每一组同学进行上机调试,使所有功能进行程序实现,最后让同学们进行设计答辩。
  通过课程设计和设计答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丰富了课程实践,掌握了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又使学生学习了系统设计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组协作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5.扩展学生思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由于教材的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也较慢,也由于课本编写的一些要求,所以课本上有些内容是陈旧的,对有些问题也不可能全面的介绍,有些新知识和前沿技术也很难溶入到教材中。我在讲授课程时,除了给学生有意的补充一些新知识外,又给学生开设了“数据库中的安全和维护”、“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的研究方向”、“数据库及其开发”等专题技术讲座。扩充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和社会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相接轨,以便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
  6.改革考试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期末考试采取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机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将平时成绩和课堂实验的成绩纳入最终成绩中,使平时成绩占30%左右,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不再考试前临时突击,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扎实。
  三、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所以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学更加丰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孟小峰,王珊等译. 数据库系统导论(第七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陈红编著.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3年来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提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会议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产科急重症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产科学及护理》“产后出血”一章教学中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100名护生进行循证护理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综合运用护理知识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产科学及护理》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循证护理 产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已在国内众多院校、众多学科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文章以《文件检验》课程为例,从岗位群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设
机器人看书看报、开车干活的漫画见了不少,关于机器人有爱心的漫画见得不多,到底机器人能否思想、有无感情,我是外行难以回答,只认为在文艺作品中的机器人是为此这般的,甚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