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冰记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无形的生命,时聚时散,川流不息。
   我曾包容万物。世界创始之初便有了我。万亿年来,我从不停息,流过每一寸土地,养育每一个生灵。没有我到不了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选择了留在生命最繁复的地方,养育着他们,而不再往别处去。
   我永远无憾。尽管有人谩骂我泛滥害民,有人毫无顾忌地污染我明澈的身躯,只要看到他们因我而生存繁衍,我便是仍旧欢喜的。也有无数人敬我爱我,视我为母,把我当成高高在上的神明,却从不曾把我当成知心。我以无尽的洪流去抵挡,那些岁月里沉积下来的,那些在寂静的时刻无孔不入的,孤独。我奔涌,于是可以不去想那些。
   我从未想过有谁会走近我身边。那一天,我一如既往地在浅滩间摇曳,这时他来了。他坐在岸边,一言不发,一坐就是一整天。我一开始感到无所谓,毕竟这么多年来举止奇怪的人总会有,就全当他在无意与我作伴吧。但有一天,他开了口,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话。 他说,世间太无常,你是否一直是如斯清冷?我一瞬间便相信了,他可以将这份无形无言的生命感同身受。感受到他轻微的触碰,我便轻柔地划过他的指尖。生平第一次,我生出了异样的感觉。会有人愿意走近我吗?
   后来,他总来看我,仍然自言自语,仍然一待一整天。从他零零碎碎的描述中,我知道了别人对他这种奇怪的性格已经习惯,把他视作不爱名利没有追求的异类。他说他毫不在意,因为远离世俗的生活才是他的追求。他说他不屑于与世人交谈,而只有我能够懂得他心中所想。每当此时,他的眼中都闪动着明朗的光,直通向那一份与我一样孤独清冷的灵魂,而这样的两个灵魂有时便能共核。我第一次深刻认识一个人,而因此,我便足以相信那个懂我的人就在眼前。千万年中,谁曾读懂我的孤独?每当他来到我身边时,我都能感觉到,那些杂质正在逐渐远去,自己的身体更加清澈。
   可终于有一天,他说他要离开这里,要去遥远而人迹罕至的北方。
   那天,他在这里待了好久好久,久到我一瞬间以为又一个千万年也要过去。我却知道,我不能离开这片土地,因为还有生命需要我的滋养。于是,我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期待着下一个春日的降临,期待着花开原野的那一天。有人将名利污物仍然往我身上泼洒,我仍然不为所动,因为我知道,总有一个人无论走到哪一个角落,都会与我相知相映,不为世间所染。
   一别5年,我来回流淌,人们终究需要我,因我的存在而生机勃勃。只是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如此近距离同我诉说,那些曾被掀开又堵住的孤独,在暗夜里随着我的身躯一起流淌,却无处安放。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北方是个好地方,又有更多的人离开了他们的故土,迁去了那里。而当这里已经稀稀落落的时候,我想,我终于有一个去北方的理由了。我要去找他。
   我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经行过变迁的景色二三,心中燃起迫切的感情,渐渐抹消了之前的那份冷清。每向前一寸,那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就更强烈一分,身躯越发炽热。我知道,从今往后,我的灵魂不再无依无靠,我将与世上唯一懂我的人相伴至我们之一泯灭——他就在那里。在灯火尽欢的庭院里,在人间留恋的富贵乡中,他与同伴们正一道把酒言欢。他没有注意到我的来临,也不曾停下言谈。管弦嘈杂,丽影纷纷,那些状如陌生的言语一遍遍回响在我耳边,穿过我透明的身躯,回旋,再从另一边刺出,被空气吞没。他的眼中仍然能看得到光,那圆滑生计的目光,能够直映射灵魂的光。有人将酒器连同剩酒一起从半空抛下,正落在我清澈的身上,千亿年来第一次感觉到痛。
   我转过身去,不忍再多看一眼,那些,那些,都是我曾经滋养过的生命。
   或许并不是历经多年就可以看淡一切,或许任何灵魂都有一隅最容易被触动的地方,或许我不该轻易地相信欢喜。可我是万物之源啊,我知道这些都不应该阻止我养育万物的使命。可我也有灵魂,也有感情,也想找到契合的归宿。所以,现在我应该何去何从?
   北方的空气不似过去,每一片都充斥着彻骨的凛冽,不多不少,刚刚能将心头的那一份焦灼消下。我离开了那一片是非之地,偶尔能听见自己掠过枯树枝的声音,像极了一阵阵低泣夹杂着孩童的歌谣,除此之外,万籁俱寂。正如同万物生长之始,也是如此寂静。热切的冲动被浇灭之后,一切归一,我逐渐理清了前方的路,要想平息,就必须要沉下来,我须用沉静来抵挡所有的风波,用明澈来安放所有的杂念,就如同重生。
   我继续前行,穿过色彩寡淡的森林与原野,越过人群熙攘和街头巷尾,直到到了近乎绝路的极寒山脚下,不觉停住身。我可以感觉到我的身体聚向一处,不再轻易分散,向内延展,再延展,终于收成最初的模样。这一方天地与我合為一体,我明白,也只有这无限广袤的天地,能够包容我这不再有温度的身体,将成为我永远安心的归宿。
   我静立于此,这一立,又是几百几千年过去。世人早已更迭了不知多少代,而这一次,我作为旁观者尽收眼底。当年的故事我并未忘记,只是在阅尽了千万种人间逸闻后,那种炽烈的感情已归于平淡,当时的欢喜悲伤都成了过眼烟云。而那些我曾滋养过的生灵们,称之为人的生命们,也无穷无尽地在人间沉沉浮浮,终化成一抹埃土消散。我依旧清冷似霜,不动声色,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将我触动。
   不知是多少年后的一个春天,竟在这片绝境之下留下生机。枝头霜还未解,却奇迹般染上一片绿,惹来探险的人三两驻足。我感到突如其来的一阵异动,映出一抹极明澈动人的光,初春惨薄无力的阳光也一瞬间洒下温度。我知道,在经过万千严冬之后,我即将又一次鲜活。人们一下被吸引了过来,彼此交换着心中的激动,言语间无不透露着欣喜和希望。
   快看啊,那块冰终于要化了。
  (编辑·李军)
其他文献
从影友到摄影记者  十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和朋友们一起玩摄影,各种内容都拍,打比赛,获奖……慢慢的,我想从风花雪月里走出来,希望拍摄得更有系统,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能否与摄影相结合。两年前,随着各地日报对本地新闻和图片方面需求的增加,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本地日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  很多人看起来,摄影记者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但其实这一行很辛苦,跑来跑去,各种事情都要出现场。做了摄
泰顺,地处浙南,生态环境连续五年荣居浙江省首位,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一个映着阳光,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系“中国廊桥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具有大量风格独特、极具历史价值的廊桥、古民居等古迹。这是一座底蕴深厚、孕育梦想的古老山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闽越文化、瓯越文化交相辉映,千百年来积淀了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  本次《大众摄影》联谊会暨“相约中国廊桥之乡”生
Luolan 罗岚 等待一个影  拍摄风景时常常因光线、天气等原因感觉画面有些平淡,作者巧妙运用“人”这个元素,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加入到原本平淡的画面中。从此,等待变得有趣了起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无法经常远足拍片,为了能拍到与众不同的照片,我经常在拍摄身边的景物尝试不同的手法。后来我发现动感效果拍得好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往往由各种
自然光,不仅是指晴天的阳光,也包括阴、雨、雪、雾等天气的散射光,还有日落之后的天光,夜晚的星光、月光。一般来说,自然光又分为日光和天空光,日光主要是指太阳直接照射的光,天空光主要是指太阳光通过大气层中的云雾和水汽等介质的散射光,又称天光。天光方向性不强,亮度比日光低,不能使受光物体产生明显的投影。摄影是用光影造型,对自然光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自然光的强度和方向时
Maria Snigirevskaya 和 Peter Lebedev是住在圣彼得堡的一对摄影师夫妇,上世纪80年代起,Maria开始在博物馆做摄影师,Peter 则是摄影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报道摄影很在行。2007年起,他们开始用大画幅相机和老镜头拍摄工作室内的一些物件:枯萎的玫瑰、干瘪的石榴、收集的各种玻璃器皿……黑白照片过滤掉色彩,光线成了描绘物件的主角,从窗外射入,在物体边沿散漫的反射。由于
“蚩尤故里·新化梅山”湖南娄底·新化全国摄影大展于去年10月盛大开幕,将贯穿今年全年。这里将信心满怀,迎接世人。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对于摄影人来讲,这是一个拍摄题材多样,拍摄内容极为丰富的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各不相同。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市内有
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没有许巍的古镇才是好古镇,没有凤凰传奇的县城不是好县城”,话虽打油,但说的没错,县城景观和旅游风潮下各地“古镇”的现状,莫不如此。不过,还在“古镇”游并不流行的时候,摄影师杨大洲就已经在拍摄古镇民居并且结集成书了。  十多年前,他的《西行写真》《漫游徽居》《信步胡同》《回首江南》等多本摄影图书是市场上的热销书。近些年,杨大洲多作为影像活动和出版的策划人,出现在影展评奖现场和书
风光摄影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记录,更需要寄情山水,借景抒情。所以在风光摄影中,光影与色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光影可以使大自然中的景物更加瑰丽神奇,色彩则会为镜头中的影像赋予个人的情感与情绪。袁国存拍摄的风光作品非常注重色温的变化,无论是幽静的冷调,还是炽热的暖调,都为他的风光摄影作品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引导着观者的思绪与心情。
前几天,一位刚喜欢上摄影的朋友找笔者咨询:是先买恒定最大光圈F2.8的专业变焦镜头呢,还是先买最大光圈F1.4的专业定焦镜头,并且声明资金不是问题。问他想拍什么,他琢磨了一下说也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就是经常出去旅游想带回点漂亮的风光照片,听别人说镜头光圈越大就越好于是便打算买。  这种情况在当下应该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笔者觉得有必要让他先弄明白不同镜头光圈的用途再说,所以就从曾经闻名于世的F64小组聊
小巧是追求  小型化早已成为摄影器材的发展趋势。照相机、镜头、三脚架、摄影包……无不在为轻巧便携而努力着,但是在小型化的道路上,闪光灯的步伐相对于照相机似乎要缓慢得多。具有高亮度的闪光灯多数体积庞大,重若砖头;体积小巧的闪光灯,指数功率多与相机的内置闪光灯相差无几,意思不大。的确,闪光灯的体积一向与指数成为正比,所以体积小、指数高的闪光灯一直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梦想,日清i40的出现可以说是圆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