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可以采用层层跟进的方法,先分析执政党治理,再分析执政党治理体系,最后再分析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这样,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的内涵,理解也更透彻。
  关键词:执政党治理;执政党治理体系;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099-02
  作者简介:章勇,男,苗族,重庆秀山人,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
  政党有其产生和发展规律。政党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回应。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1]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适应了革命环境变化和历史发展进程而体现出了革命党的现代化,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必须适应建设环境变化和改革发展要求而体现出执政党的现代化。这是历史方位变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而要实现政党现代化其实就是要实现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逐层理解:一、执政党治理
  治理是一个外来词汇,曾经在西方学界很热。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2]可见,治理理论是研究包括政府、市场、公民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协商管理公共事务的相关理论,其实质是通过促进市场和社会发育最大化增进公共利益,具有多主体性、互动性、协调性、民主化、法治化等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党的根本属性与治理理论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特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理念和客观事实恰恰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鲜活体现。但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执政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因此,合理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的科学成分来完善执政党治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条件下形成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制度、机制和评估体系。
  实际上,治理是包括理念、制度、机制、绩效在内的有机结合的综合体。没有理念做基础,治理不会自觉;没有制度作保障,治理难以可持续;没有机制作支撑,治理没有落实动力;没有绩效作标准,治理效果难以考核。因此,治理要通过规范各个主体的职能职责来实现,通过制度机制来落实,最后还要通过一些列指标体系来衡量实际效果。理解了治理的四方面因素才算完整地理解了治理的内涵,缺少任何一个因素,理解都是不完整的。二、执政党治理体系
  执政党治理体系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套内涵了执政党治理理念和运行机制的制度体系。作为执政党,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活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执政党治理体系涵盖执政党自身建设和执政党执政活动两方面。自然地,执政党治理体系就包括执政党自身建设制度体系和执政党执政制度体系两方面。这两个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执政党自身建设主要是相对于执政主体而言的。概言之,执政党自身建设制度体系就是关于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思想理论建设包括制定正确的的纲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民;组织建设包括党员队伍、领导干部队伍、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党的各级组织和民主制度建设,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建设;作风建设包括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培育优秀时代新风,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为民、务实、清廉、勤政、民主、法治作风;反腐倡廉建设就是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防止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制度建设就是按科学、民主、法治的要求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执政党执政活动就是执政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也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的活动。如何做好这些活动,就涉及到执政方式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政党为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标,都会自觉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3]在革命时期,我们党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很快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了革命成功。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但反应出执政方式随环境和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既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处理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界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支持各职能部门依规依法开展工作。建立管理公共领域的多元协商机制,让各个领域都能尽职尽责、共享力量,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
  简言之,执政党治理体系是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各项制度的总体。各个制度之间须相互配套、相互衔接。
  三、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了解了执政党治理和执政党治理体系滞后,理解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较为容易了。可以说,新常态下提出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时代要求,也是主观自觉。当前,经济社会结构性失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三大差距依然很大,思想观念、利益格局、体制机制受到束缚,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法治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挑战依然严峻。这就是当前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和客观现实,是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是我们理解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政策依据。根据党的政策和相关理论,我们认为,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执政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和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和执政活动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过程。这一内涵说明了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与执政环境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执政环境和历史使命变化了,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会有不同的内涵。也说明了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是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和执政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这就要求执政党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和执政规律来思考自身建设和执政活动,对各治理主体进行科学定位,科学界定多元主体的职能职责既相互关系,提高党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4.
  [2]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我们的全球之家>),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3.
  [3]刘宗洪.政党执政规律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J].探索,2012(5).
其他文献
[摘要]批评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批评根据批评者的素质性格及批評者的心情出现两种类型:理智型批评与非理智型批评。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理智地对待。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宽容大度,语言温和,讲究批评艺术。让学生在诚挚的微笑中接受批评,才能达到药到病除,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理智型批评 非理智型批评 批评的艺术    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
目的 探析对抑郁症患者应用正念认知疗法(MBCT)干预对于其心理状态与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与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几种典型的不公正现象,如利益分配问题、政治方面不公正,并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包括城乡及地区之间的统筹发展、实施政治民主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为社会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不公正 现象 社会公正 改善 措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18-01  
摘 要 法律阶级性理论,自50年代传入中国,便引发我国法理界学者的激烈争论,至今余波未息。争论主要围绕法律的阶级性与继承性、社会性、民主性三性质之间的冲突展开,为探究法或法律是否具有阶级性、法或法律是否应当具有阶级性这两大问题,各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不少学者混淆了法与法律二词之间的区别,使法或法律的阶级性理论研究陷入混乱状态。本文旨在理清法与法律两者之间的区别,在确认阶级性的研究主体的基础上,以
摘 要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初步建成,监狱系统如何正视长期法治缺位的现状,如何配套建设相关制度完善依法治监,如何专注于保障罪犯法律权益以夯实依法治监的基础,都是我们未来必须直面的课题,本文通过调研初步阐释对上述 焦点的解读,以期能够为未来的变革提供可供参照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法治理念 依法治监 法律权益 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陈骋,浙江省南湖监狱民警。  中图分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相关的执业技术人员实行的准入控制。本文介绍了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制定情况和基于注册设备工程师制度的知识要求,分析
对MgO·2B2O3-18%MgCl2-H2O过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结晶动力学过程进行测定,给出结晶动力学方程.析出固相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进行物相鉴定.提出使用
摘 要 起诉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判的行为。起诉在古代往往称之为“首告”、“控告”,起诉人称为“控告人”、“告诉人”。古代“ 狱讼”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司寇》,其中狱是指争讼或者以罪名相告,近似于现代的刑事诉讼,而讼则是争财或者以财货相告,近似于现代的民事诉讼,不过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狱讼可以相互使用,也没有严格区分“公诉‘和”自诉”。  关键词 起
期刊
摘要:“9·11”事件发生后,我国法学界对反恐问题的研究日益热烈。但基于对反恐的所谓“恐”的认识不同而意见分歧、见解各异。笔者认为,概念用语的混乱不利于研究者们在同一语境平台上展开对话,往往造成自说自话、各执一词,不利于反恐研究的深入。为了避免本文在研究中使用这些概念发生混乱或冲突,并避免阅读者因此产生混淆和疑惑,进而明确立法完善的对象,有必要选择一个可以涵盖我国反恐范围的基本概念。笔者将尝试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