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创意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完成对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知识概念的教授,还应该展开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综合培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打造小学创意数学课堂,并能够从提出创新问题、培养学生兴趣、开展生活实践中出发,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
  一、提出创新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曾经说过“没有问题的学生不能算是好学生”,由此可见问题在数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创意课堂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教学角度展开,如新知识点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展开新、老知识点的联想工作,从而产生两者之间有何关联性的问题;又如教师可以将较为抽象性的数学基础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方法。总之,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能够投身于问题的解决之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相关知识概念,随后教师可以挑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展示出一系列3的倍数,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交流探讨时间,使其能够展开关于3的倍数相关特征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比如3的倍数并不像2或5的倍数一样,可以单纯地依靠末位数数值判断,因此,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索思路,最终得出3的倍数相关数学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悬念以及疑惑的情景设置,能够使全体学生融入积极探索、发现问题的课堂环境之中,从而完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这样的课堂创设,相比传统“满堂灌”的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新意,学生也就更容易融入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成效。
  二、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科目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因为数学课程了解掌握起来较为困难的现状,而长此以往通常会磨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创意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趣味且新颖的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保持在课堂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水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一文中也指出数学的教学开展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课堂的教学展开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习知识点出发打造生动有趣的数学创意课堂情景,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从事数学活动时间,最终激发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数大小比较”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即可在课堂导读环节中为学生讲述有关分数的趣味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分数知识点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讲述西游记的故事:话说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一日饥渴难耐,恰好猪八戒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提出四人平分,一人四分之一,这时八戒不情愿了,认为自己应该分到六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悟空马上表示同意,并分好了西瓜,八戒在吃完西瓜之后才感觉到有些不对,同学们知道哪里不对吗?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明明5和6都比4要大,为什么悟空会同意八戒的想法呢?八戒又为什么感到不对呢?在这样的课堂导读环节中,教师通过风趣故事讲解,吸引了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再有效地引入分数知识的讲解,学生就能充分地投入学习中,并结合上述故事来进行理解,就能最终实现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生活实践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关教育部门倡导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展开中,也应该实现“实践与综合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而数学课程生活实践的开展可以分为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资料、思考、推理、交流、应用等方面,因此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对数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的实践开展过程中,实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再创造”,最终完成对小学数学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中,待小学生完成对面积、分数基础知识概念的学习后,教师即可利用“七巧板”的教具展开一项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思考、摆放等过程完成教材中的基本习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七巧板摆放出各种各样的有趣图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在七巧板摆放中的发现。在此类数学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水平都可以得到极高的提升,也能够了解到分数与面积等公式或概念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实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点的扎实掌握,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單位:江苏省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编者按: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原药生产能力达77万吨/年(有效成分计),实际年生产量在40万吨左右,是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农药年使用量在25万吨左右,居世界前列.现有
本刊讯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制售违禁剧毒杀鼠剂和高毒农药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发生不法分子利用违禁剧毒杀鼠剂投毒的恶性案件,特别是南京特大投毒案震惊全国,给人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又是有毒危险物品,管理不严,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污染食品和环境.济宁市任城区环绕济宁市区,属典型的农业区.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更是幼儿启蒙的源泉。而音乐剧更是带给幼儿启蒙、开启幼儿智慧的活动形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音乐剧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对激发幼儿想象力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立足于幼儿园教育现状,深入分析幼儿音乐剧的选材策略。  关键词:音乐剧;幼儿教师;学生  音乐剧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活动类型。它让音乐、舞蹈巧妙融合,给幼儿带来无限美的体验。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音
从傍轴波动方程出发,给出了超短双曲正割脉冲光束的解析解.此解可以描述单周期以上的超短双曲正割脉冲光束,此脉冲光束解的每个频率分量都是高斯函数与双曲正割函数乘积的形式,具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振荡电路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建立了一类非线性周期振荡电路的动力学方程.利用Poincaré映射图分析了系统混沌吸引子的特性,通过分岔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腈菌唑和氮酮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实用.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0.024,变异系数为0.52%、1.15%,回收率分别为99.85~99.90%,99.5~99.9
摘 要: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结合课程游戏化教学创设班级良好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得到发展。环境创设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儿童发展理念,班級是幼儿每天学习的场所,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探究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使游戏化教育与班级环境融合,进行多元化的游戏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在游戏化环境中成长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班级环境  《3~6岁幼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