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颗粒混合物光谱解混模型的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固体颗粒混合物光谱的解混模型的影响因子,验证混凝土水化产物光谱解混的可行性。本研究选取类似混凝土水化产物的氢氧化钙与硫酸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固体颗粒混合物高光谱解混实验。从混合物光谱叠加、混合比例及搅拌时间3个方面分析了固体颗粒混合物光谱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钙粉末与氢氧化钙粉末的混合物实测光谱曲线与理论光谱叠加模型曲线的总体趋势一致;固体颗粒物质混合时的混合比例、搅拌时间会影响固体颗粒混合物实测光谱特征。运用光谱比值导数法对混凝土水化6~16h产物的氢氧化钙进行光谱解混,其比值导数处理结果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TiO2的前驱体在FTO上旋涂一层种子溶液,退火后用水热法使TiO2籽晶垂直生长成纳米棒阵列。随后采用液相剥离法(LPE)制得二维ReS2材料,并用滴涂法将二维ReS2滴涂到TiO2纳米棒阵列形成ReS2/TiO2异质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电催化测试等分析表征了所制备材料和结构的晶型,形貌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负载量在约0.1 mg/cm
理发店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主要成分为角蛋白、含有氮、碳、硫和氧等元素的废弃头发,它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质碳前体,将其直接掩埋或焚烧会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本研究通过碳化反应从废弃头发中提取出硫掺杂碳材料,并考察该材料的形貌、微观结构及储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硫掺杂碳为无定型结构,由粒径不等的微/纳颗粒组成;在电流密度0.5A·g-1充/放电时,电极的可逆容量稳定在376.7mAh·g-1,且在1.0A·g-1循环充/放电500圈时的可逆储锂容量为
沥青混合料在全气候条件下老化能更加正确模拟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料实际老化规律。本研究将沥青混合料放入全气候老化加速仪中进行不同时间老化后,抽提其中的SBS改性沥青并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分别探索老化后沥青的微观性能、宏观流变特性及其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沥青老化的机理与规律,建立一定的沥青老化模型及方程,科学预测老化后沥青性能的变化提供有效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全气候老化后提取的SBS改性沥青微观形貌粗糙度变小,而微观粘附力及模量粗糙度增大,三者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简称NCM811)是非常有前景的动力电池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锂镍混排严重,容量衰减快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该材料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进程,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CM811,并通过Na+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前身《材料科学与工程》)创刊于1983年,是由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材料领域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等收录。
声发射是一种能够动态反应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的弹性波。对混凝土的声发射机理进行研究是混凝土损伤分析的有效方法。基于自相似方法对混凝土的声发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了混凝土在轴向加载方式下的损伤过程。通过对比混凝土声发射的自相似特征值与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将混凝土的破坏细化为一个内部结构不断被压密破坏的循环往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裂纹扩展处微裂纹的开闭导致混凝土应力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使混凝土的声发射参数无法准确反映混凝土应力变化,在研究声发射参数与力学参量的定量关系时,应考虑微裂纹开闭对应力变化的影响。
本文简述了影响碳纤维与铜基体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以及改善方法,并对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f/Cu)的制备以及碳纤维与铜基体的结合问题进行了展望。
冷弯薄壁型钢增强复合材料(GCS)夹层梁由上、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面板、轻质芯材和冷弯薄壁型钢组成。将薄壁型钢(压型钢板)嵌入巴萨木芯材内部,以提高其剪切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薄壁型钢和纤维面板之间采用铆钉连接。通过3点弯试验对GCS夹层梁受剪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薄壁型钢厚度、铆钉间距等参数对其剪切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无薄壁型钢增强复合材料夹层梁,GCS夹层梁剪切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98%~133%和71%~127%;薄壁型钢厚度对GCS夹层梁剪切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影响
二硫化钼(MoS2)作为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伏特性,尤其是单层二维MoS2具有1.9eV的直接带隙结构,在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和生物传感器等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二维层状MoS2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性,综述了MoS2材料在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MoS2材料的加入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对该材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扩展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范围。
为探讨国内外高黏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弯曲梁流变仪对3种高粘改性剂(国产S型、意大利I型和日本TPS)掺量分别为6%和12%的高黏改性沥青进行应变扫描试验、温度扫描试验、频率扫描试验及弯曲梁流变仪试验,采用复数模量、相位角、相位角正切值、劲度模量及其变化率等指标进行了不同高黏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高黏改性剂的掺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沥青的线黏弹性区间、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但对沥青的抗疲劳性能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国产S型高黏改性剂会显著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但抗老化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