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时代的发展了,新课标要求要改变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科目中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小生的心智。一般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但是有的音乐老师教学模式死板就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老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的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本文就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会给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新课标;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前言:新课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唱,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唱。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注重学生爱好和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上我们通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现象,就是有的小学生喜欢音乐但是讨厌上音乐课,这是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需要反思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音乐老师课堂的教学模式泯灭了他们课堂学习音乐的兴趣。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性的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障。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他们情操,健全他们的心智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音乐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的音乐创造,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通过课堂上老师对音乐基本知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音乐的学习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古代的诗词都是用音乐的形式唱出来的。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是音乐课堂上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把这些精华的文化音乐传授给下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的理念
  首先,新课标下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就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与传统的音乐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音乐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堂学习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小学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
  三、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是非常死板的,老师上课就是一首一首的教小学生唱歌,音乐教材也是编了一首一首的歌曲。殊不知这些歌曲一般都是与学生的音樂品味相反的,他们并不愿意被动的去学这些歌曲,这就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还有就是有的音乐老师过于严厉,学生本来都没兴趣学这些歌曲,他们还硬是让学生学,无形中让学生有了音乐课堂学习的压力,这与音乐课堂的陶冶情操和放松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对音乐敬而远之,音乐老师往往对这种音乐教学的现状束手无策。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新课标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以感受和鉴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音乐是一门伟大的听觉艺术,是特别注重人的感受和鉴赏为基础的学科。因此音乐的新课标就特别重视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积极的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听”,以及怎么样去感受音乐的文化底蕴。音乐老师要在课堂上把音准以及声音表现出来,让学生主动的去听去感受,这样才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音乐的感受力和鉴别力是是审美的基础,也是音乐审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建立以感受和鉴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课堂上要注重学生音乐表现要素的培养
  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的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增强他们对人声以及乐器生的听辨力,声音是音乐的基础,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说自己对旋律、节奏以及声音的感受,然后对于正确的说法给以鼓励,对于不正确的说法给予纠正。
  (三)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音乐课堂上要注重音乐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增加一些互动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音乐的有用性。例如音乐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唱歌比赛之类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这样不仅亲密的师生的感情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华利.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探索[J].新校园(学习),2012,(2):102.
  [2]高科名.新课标下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影评介,2010,(2):89.
  [3]张小红.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模式的初探[J].大观周刊,2011,(27):165-165.
  [4]徐安.运用现代技术创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1):20-2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将对教育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教育游戏、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如何进行具体应用。  【关键词】 教育游戏;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教育游戏介绍  教育游戏最早起源于美国,从纯粹的电脑游戏逐渐演变成教育游戏,在教育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并渗
目的:  评价 99mTc-3PRGD2整合素受体显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且与超声进行比较。  方法:  共44例可疑乳腺病变(19例恶性,25例良性)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
【摘 要】 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加强阅读与习作的联系,坚持巧妙地、不失时机地用好课文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能增强学生习作训练的实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文本;迁移;锤炼;整饬;技巧;领悟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让学生
【摘 要】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如今,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我国对于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鉴赏能力也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于我国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赏析,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 语文;文学作品赏析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学习,要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抓好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學习方式的有效性和教师评价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空腹血糖水平、抑郁、社会支持、自护行为等状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可干预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社区干预策略
【摘 要】 在语文的教学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很多的初中的语文教师认为,字词的教学主要应该处于小学阶段,到了初中的时候,字词的教学就没那么重要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阅读以后便会发现,字词的教学在初中依然是十分的重要的。字詞是语文这个学科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字词
【摘 要】 基础训练是运动员通往摘取桂冠的必经之路,也关系到运动寿命的长短。当前不少武术运动员在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这种出成绩年龄提前的现象,对武术的基础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文中对少年儿童武术专项素质训练方面谈谈如何依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武术运动的规律进行专项素质训练。  【关键词】 少年儿童;武术;专项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