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内径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容量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容量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将58例胃肠肿瘤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超声测量患者诱导期不同时点下腔静脉内径(IVC)及塌陷指数(IVC-CI),并记录相应时点的中心静脉压(CVP)、血压(MAP)、心率(HR)及每搏量变异度(SVV)等容量指标,评价IVC及IVC-CI预测联合麻醉诱导期容量水平及容量治疗反应性的效能。

结果

所有患者在诱导前及插管3、5 min后IVCmax、CVP均明显下降,但IVC-CI在诱导前升高,插管后下降。此外,机械通气下,输注羟乙基淀粉(HES)治疗后IVCmax和CVP升高、同时SVV下降,但IVC-CI无明显变化。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CVP的灵敏度分别为:IVCmax 97.7%,IVC-CI 63.6%,SVV 94.4%。

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诱导期易出现循环容量相对不足表现。在机械通气下,IVC-CI的指导作用不明显,而此时下腔静脉最大径则可以较好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

其他文献
期刊
研究了几种生物酶和纤维素结合域(cellulose-binding domains)对旧箱纸板纸浆及其成纸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酶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衡量了酶对不同长度纤维的
在感性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产品带来的实用功能,进而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家用医疗康复设备领域,更需要重视使用者的心理、精神层次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