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湖北武汉市蔡甸区的野战国防园国防教育馆内,吴运铎铜像巍然耸立;雕像身后,6个大字金光闪闪——“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工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奔赴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奉命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在异常艰险的条件下,他带领工人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为前方部队制造急需的枪炮弹药。一次,在修复前方急需的炮弹时,雷管发生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指头,左腿膝盖被炸伤,左眼水晶体被炸破。但是,他知道前方急需弹药,等不及伤愈就回到兵工厂。抗战期间,他带领工人们研究改善武器装备,主持研制成功射程达540余米的枪榴弹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吴运铎奉命去大连建立引信厂并担任厂长。一次试验弹药爆炸力时发生意外,他被炸得浑身是伤。治疗过程中,他阅读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为了伤愈后更好地工作,他努力学会了日文;当他能下地时,他便请示领导买来化学药品和仪器,将病房变成实验室,研制成一种高效炸药。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历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多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長、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用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广大群众。
   他还撰写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
其他文献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長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申纪兰说:“一句话就是,金、木、水、火、土什么也没有,人民吃不饱穿不好。”   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1951年劳动模范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已完不成生产计划,李顺达提出让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