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刺联合理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依照隨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理疗(即腰部制动、中药煎膏、脱水减渗药物静滴、腰背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神经损害程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OD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理疗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害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理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7-008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居于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第一位[1]。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较多,通常以外治方法为主,其中针刺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笔者选取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理疗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针灸科住院部接受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中,女性17例,男性20例;年龄28~62岁,平均(39.5±8.4)岁;病程的2个月至6年,平均(3.0±0.7)年。观察组中,女性16例,男性21例;年龄27~62岁,平均(39.2±8.6)岁;病程范围2个月至6年,平均(3.1±0.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1.2 诊断标准 根据《外科学》[2]的判定标准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单侧或者双侧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呈阳性;腰椎生理前凸变浅或者消失,腰椎棘间或者棘突旁存在局限性压痛点,活动受限;出现肌肉萎缩、运动无力、反射减弱、感觉减退中2种征象;经CT或者MRI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突出范围不足4.0 mm×10.0 mm;CT检查显示腰椎下段节段椎间盘突出。
  排除标准:椎间盘突出范围超过4.0 mm×10.0 mm,或者为鞍区麻痹导致截瘫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伴有精神类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理疗。①腰部制动:要求患者绝对卧硬板床休息。②中药煎膏热敷:将中药粉加少量水加热成糊状平铺在患处,厚度约3 mm。用细棉条将周围皮肤进行保护,并覆盖黄油纸外贴固定胶布避免中药粉漏出。同时配合TDP灯照射30 min,1次/d,可贴敷4~6 h。中药煎膏配方为大黄9 g,独活6 g,木瓜6 g,泽兰6 g,自然铜6 g,厚朴9 g,皂角刺6 g,川断6 g,木香9 g,川芎9 g,乳香6 g,没药6 g,肉桂9 g。③脱水减渗药物静滴:静脉滴注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369,规格5 mg),10 mg/d,连续用药5 d。④腰背肌功能训练:采用5点支撑“拱桥”法锻炼腰背肌功能,增大腰背肌肉力量。操作如下:取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以头后部、双肘、双足为支撑点,用力抬高臀部,离开床面,形成拱桥状。每次持续时间为3~5 s,之后缓慢放下,休息3~5 s,每次锻炼5 min左右,可循序渐进每天增加锻炼量,以腰部轻微发热感为度。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主穴取肾俞穴、大肠俞穴、委中穴、阿是穴,配穴取胆经、膀胱经等腧穴,根据病情可取以下穴位:腿痛加刺承山穴、伏兔穴;膝关节痛加刺阳陵泉穴、血海穴、足三里穴;腰骶部痛加刺环跳穴、次髂穴。取患者俯卧位,暴露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以提插有力、捻转柔和为度,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ODI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ODI)评估患者神经损害程度,评估内容主要有疼痛、持物、行走、夜眠、站、坐、娱乐、生存状况、社会参与等,分值越低,神经损害程度越轻。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自觉症状、临床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可正常工作与生活;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直腿抬高试验<70°,基本可恢复原来工作与生活;无效:患者未满足上述标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OD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病在腰府,累及肢体,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5]。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预防肿胀、增大静脉张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6]。在中医治疗中,针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青睐。本文中针刺治疗时,主要采用毫针疗法,主穴取肾俞穴、大肠俞穴、委中穴、阿是穴,配穴取胆经、膀胱经等腧穴,不仅能够缓解腰背肌肉痉挛与紧张,还能够减轻患肢麻痹疼痛症状。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应对针刺深度予以高度关注,以免对血管、神经造成损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中药煎膏热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配方中大黄解毒消痈、利湿泻热;独活消肿、止痛、散寒;木瓜祛风、清热;泽兰活血、通经、破瘀;自然铜散瘀止痛;厚朴燥湿行气;皂角刺排毒、祛除瘀肿;川断续筋骨、调血脉;木香行气止痛;川芎祛风止痛、活血祛瘀;乳香通经止痛;没药活血止痛、散血祛瘀;肉桂主要发挥通经、镇静、镇痛的作用[6]。诸药联用可发挥通经止痛、活血化瘀、行气燥湿的功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联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与相关文献报道[7]基本一致。产生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为:针刺治疗能够达到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的功效,同时通调膀胱经气血,实现气畅、血行,从而濡养筋脉,消除疼痛,加之中药煎膏热敷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性致痛物质排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8]。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刺联合理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害程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陶善平,罗永宝,汤小雨,等.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64-666.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53.
  [3]Fairbank J.Use of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J].Spine (Phila Pa 1976),1995,20(13):1535-153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张丽娟.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8(17):189-190.
  [6]王春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5,12(24):117-118.
  [7]王一品,姚啸生,李洪久,等.针灸联合药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62-65.
  [8]李维花.针刺加中药热熨(五子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5(10):42.
  (收稿日期:2018-02-25 编辑:刘 斌)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口腔科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关键点,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诊疗后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的储存等控制点的管理,制定控制感染程序,并落实执行。结果
血管瘤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头面部,严重影响患者外貌。目前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醋酸泼尼松治疗血管瘤1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18例患儿(男5例,女13例),年龄3~8个月;血管瘤发生部位:面颈部9例,额部6例,四肢3例;瘤体大小不等。血管瘤体积最小者为1cm×1cm,最大者为3cm×3cm
四肢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是临床常见的外伤后瘢痕畸形,因在伤后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感染或愈后功能锻炼不及时所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和日常生活,并致外观畸形,如不予及时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会造成难以修复的功能丧失。回顾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47例,采用手术结合术后康复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四肢关节部位瘢痕挛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小乳就医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随机分组,每组34例,治疗组就医者术后24h开始给予红外线
面部除皱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旱先的大切口到现代的小切口、无切口,除皱技术正向着微创、安全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面部除皱技术正确的发展方向。过去对于面部松垂的认识和处理主要
近年来随着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tite,HA)义眼台眶内植入物的广泛应用,植入体暴露引起了人们重视,特别是中、重度暴露者,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修补,效果令人不太满意。我们自2006年6月~2009年10月,应用心脏补片行HA义眼台眶内植换术,效果满意。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暴露者均为眼台Ⅱ期植入者30例(30眼),暴露均为中、重度。年龄最大61岁、最小5岁,平均36.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观察室中医疗安全的因素,提高急诊外科观察室患者的治疗安全。方法:由护士、医生、药剂师、总务科人员、患者及家属、后勤人员、护工等共同完成急诊外科观察室
目的:分析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0年4月应用负压抽吸术治疗16例腋臭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对术中获取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6例
近年来,细胞超微形态的定量分析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在国内进行细胞超微形态分析,通常是先对电镜下的切
丛集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程度最重,具有高度致残性的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自主神经症状。文章总结针刺及放血法治疗丛集性头痛医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