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西部历险片《可可西里》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陆川
  
   片名:可可西里(KeKeXiLi)
   导演/编剧:陆川
   主演:多布杰 张磊 赵穗 赵雪莹 亓亮
   出品:华谊兄弟太合影业 哥伦比亚(亚洲)影业
   制作:西影华谊 中影集团
   上映时间:2004年10月1日
  
   可可西里——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如同它的原意:美丽的少女一样,千万年来,可可西里在宁静与和谐中存在着。不知何时,人类的大脚踏了进来,和谐被打破了。当罪恶的枪声在可可西里响起后,宁静就不复存在。贪婪与血腥、保护与再生,构成了当今的可可西里,也就有了这部影片——《可可西里》。
   由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是一部反映声明历险的故事片,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载体,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
   电影《可可西里》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地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电影,是一部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电影。《可可西里》不只是电影,它是人生,它也是一场战争。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可可西里》是导演陆川执导的第二部作品,看完影片,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值得人敬重的影片,对于娱乐片当道的电影市场,这种电影的出现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发现良心的过程。
   陆川说,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坐着都会心口疼,而这些演员们却能够不惜命地奔跑,毫不犹豫地跳入零下十几度的水中,是他们保证了影片的真实。高原反应和各种病痛折磨着每一个人。有人临阵脱逃,有人畏缩不前。当然,更多的人一直承受和坚持着自己当初的选择。
   陆川说,这部戏能让人心丰盈起来,从此生命变得不同。影片的结尾很悲壮,全片最后的字幕是“献给我们特别的朋友葛路明”——就是那位在车祸中去世的哥伦比亚公司工作人员。
   陆川和《可可西里》剧组,用勇气、意志和最本质的拍摄方式,完成了一次电影的旅程,也是一次对电影人考验的旅程,严寒酷热、艰苦病痛甚至是意外的死亡,种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艰难,而今他们终于走出了可可西里,所带回来的,是一本本饱蘸了汗水与心血的胶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可可西里的恶劣环境赋予了这部电影提升自己的机会,使得这个追寻电影灵魂的过程更加纯粹。从所有已经洗印出来的样片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可可西里》将会用它坚实的叙事、真诚的心性、神秘悬疑的气质、简洁有力的影像,打动坐在电影院大银幕前所有关注中国电影的观众们。
其他文献
来到澳大利亚后,我们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澳大利亚的警察是比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包括为中国人服务,后来,提到中国人就冒火,不大愿意搭理。   原来,有一些中国人在那边生活时发现,如果他装作不大懂英文,去向警察打听地方,并显出茫然的样子,警察就会开车把他送到目的地。于是,不少中国人为了省钱就这么干了。但是,人家警察毕竟也不至于笨到屡屡上当还毫无察觉的地步,次数多了,也感到被当成“二百五”、“冤大头
期刊
横亘于一条大河的一座大桥从中间断开了。   一位农夫在桥的两端分别立了一块醒目的标志牌,上面写道:“这桥已断,前行丧命!”人们见了此标志,纷纷远离这危险之地,于是安然无恙。   有一天,一位学者见了此标志牌,觉得这标志语言文字太俗气,于是便将此标志牌的提示改为“县崖勒马,回头是岸!”出人意外的是:在晚上,时常有人见了此标志牌的提示不是认为这是在开玩笑、就是在搞恶作剧,总之有些人误解了这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直羡慕的童年友人。   友人家境富裕,聪慧秀丽,是老师心目中的小公主,班上的模范生。那日,在多年未见之后,我终于说出了隐埋已久的心声:“知道吗?从小我就羡慕你,羡慕你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昂贵的洋娃娃玩,羡慕你考中学、大学毫不费力,一帆风顺地出国留学,羡慕你在国外有傲人的学历、工作、房屋。”   她笑着听完我的诉说,润润喉咙,讲出了我全未料到的话:“其实,我也是羡
期刊
1797年,在纽约城边,一块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的时候,不慎从这里的县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
期刊
很深的声音是听不见的, 但只要你在听,你就是音乐。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几年前     几年前,从朋友那里借了一碟苏格兰民谣的CD,一见如故地热爱。拷贝到我的电脑中,陪伴了我许多夜晚。    缠绵而忧伤的弦乐,几个音符就扬长成一条小路,曲折有情。年轻的男声徐徐加入,于是,一条路等到了一个人。    仍然孤独。    弦乐在清唱,人已经走进了时间的深处。一唱三
期刊
年龄最大的新娘     1991年5月31日,米莲·梦诺和小自己19岁的布德雷·瑞德在澳大利亚携手登上了婚礼的花车,这一年,她102岁。    最大的集体婚礼     1996年2月14日,1420对恋人相聚美国缅因州大学,联合举行了一场旷世的集体婚礼,创造了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举办婚礼人数最多的吉尼斯纪录。    最牢固的婚姻     1853年,年仅5岁的印度幼童特穆尔吉·伯希卡
期刊
一个男孩向祖母抱怨自己的生活多么糟糕,学校与家庭矛盾重重,还有健康问题等等。而祖母这时正在做蛋糕,她问男孩是否喜欢吃蛋糕,男孩回答说喜欢。    “那么吃点烹调油吧。”    “恶心。”男孩说。    “来几个生鸡蛋如何?”    “不好,奶奶。”    “那么吃点面粉?或者发酵用的苏打?”    “奶奶,那些东西都很难吃!”    祖母接着说:“是的,那
期刊
整个礼拜,老天都哭丧着一副脸,我的心情颇似这天气一样被压得低低的,呼吸都有些困难。中午,随便吞些饭菜,便赶去图书馆。我喜欢那种一头栽进书堆里去寻找最真实自己的感觉。而且,我也知道浩涛会一如既往地在3楼的阅览室等着我,去图书馆,已经成了我来这所大学惟一无以改变的习惯。即使后来浩涛的突然到来。只是每次都不知道要怎样面对他……   高考落榜后,我做出了一个吓坏父母的决定——去上海。   已经
期刊
很难想像,一位不苟言笑的老人能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神奇地“制造”出了50多部小说,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情爱小说,而且这样的写作到如今还仍在继续……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老渡边几十年来这么的孜孜不倦?也许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始终是怀着爱意写作。”   渡边淳一,1933年生于北海道,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著有50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现代
期刊
我们倾听着黑龙的歌,用心感受着他每一秒钟的动情声音,那每一刹那的感动萦绕在心中,是哀伤、悲楚和沉迷;他的每一句歌词也都是对心灵的一次触及……   在深夜,我们听着黑龙的歌,和他一起唱,痛快地大声唱,唱到泪流满面,那是对心灵的一种释放!也许只有这时你才会发现,你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黑龙的声音,爱上了黑龙的歌……  专辑介绍:  专辑名称:《回心转意》   专辑语言:国语  发行日期:2004年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