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零分收获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家长总是抱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去教育孩子,岂不知却被这种信念误导,有很多时候是一分耕耘没有一分收获的。所以钱钟书说:“最聪明的人偏要下最笨的功夫。”
  
  当今是速食充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想今天种下种子第二天就能收获豆子,后天也行,不想按照自然规律等到春华秋实。今天种下豆子,明天就想收获,连豆芽菜也收获不到。
  现代家长发得最多的牢骚是:我为孩子付出得这么多为何没有收获呢?我比别人付出的多,可我比别人收获的少。
  叶秀琳就是这样的家长。她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丈夫比她学历高,找的工作比她有挑战性,工作付出的时间比她多,挣钱是她的好几倍。
  他们养了一个许多人都夸漂亮的女儿郑雨诗。雨诗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从来不和妈妈顶嘴,妈妈觉得生活很幸福,为孩子付出的一切有了一些回报。
  他们居住的地方没有好学校,为了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叶秀琳选择了一个离家远但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可择校费交了一万多。叶秀琳相信,她为孩子的这份付出会有双倍的收获。
  在一至四年级时孩子总是能拿回三好学生奖状来,叶秀琳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还到处炫耀自己的孩子是班里最小的。
  叶秀琳认为不努力就能有好收获才令人羡慕,再次之就是一分耕耘,双份收获,岂不知努力也是一种能力。看到别的家长付出的努力多,她还一脸不屑,“为孩子付出这么多根本不值得,不合算,不能有了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玩乐。”
  郑雨诗一直和一位学习好的同学坐在同位,平时测验中她经常看同位的试卷,叶秀琳只看到孩子的好成绩,觉得孩子聪明可爱,经常有意无意和别人谈论孩子时说:“孩子的学习我根本不管,可她每次都考得很好。”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主张额外努力,总是说反正学得好不一定工作好,会学习的还不如会考试的,考试之前总是有意给学生放水。有一些学生也知道老师这样做不负责任,可是这样轻松,整个班考试时互相抄袭现象很普遍。
  孩子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却有好成绩,绝对是来路不正,叶秀琳应该担心,却反而高兴,所以郑雨诗更加不用功。
  郑雨诗上了五年级后,课后带星号的题从来不做。有一次考试一人一位,她数学成绩不及格,她不敢告诉家长。
  她越来越感到努力没有明显的效果,郑雨诗觉得自己纯粹是白费力气,越来越不自信。
  叶秀琳看着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她心疼起那择校费来。这一万多块,是她好几个月的工资,她特别心疼,对孩子说将来要问孩子要回这笔钱。叶秀琳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这些钱花得太冤,又不值,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回报。
  妈妈为自己额外交了这么多钱,郑雨诗总觉得对不起妈妈,妈妈说这些钱她能买多少好衣服穿。
  可妈妈为了美把鼻梁垫高,花了许多钱,妈妈就从来不提,因为妈妈觉得垫鼻梁的钱花得值,接着就能看出鼻梁高挺来。妈妈买的衣服有好多的一次也没有穿,她也不觉得花钱冤,妈妈说因为买衣服时特别高兴就行。
  为了孩子学习时间更充足,她又在学校附近给孩子租了一套小房子,一个月的房租就是她半个多月的工资。
  郑雨诗因为妈妈为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学习起来压力特别大,每次读书就容易走神,想如果不花这些钱,妈妈可能对自己的态度要好一些。虽然爸爸挣钱多,嘴上说不心疼钱,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就说她脑子笨,随她妈妈脑子笨,不开窍。雨诗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脑子笨,因自己觉得学习很努力,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比别人少。
  老师讲课她听不懂,她妈妈也给她报了一个补习班,上了一个月,觉得成绩没有提高就不让她上了。接着她又给她找一个大学生家教,叶秀琳告诉她孩子可能是反应慢一些。她没有意识到说自己的孩子很愚蠢迟钝,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家教给她教了几次课后,从心里认为郑雨诗是出奇地笨,讲几遍后她还听不懂,她怕家教发火,自己先说自己:“姐姐,不要生气,我爸爸就说我是狗屎脑子,好东西无论如何也填不进去。”不断出现的自卑感会造成一个人学习能力的衰退,在同样时间付出的情况下,她比别人的收获要少得多。
  因为没有考上高中,郑雨诗被妈妈送到县城中学读书。离开家后,虽然没有了妈妈的的唠叨,可因为基础弱,上课对她来说就是受罪。来自农村那些想学习的孩子不和她玩,老师也天天在班上说:“我们这里喝牛奶的学生,不如喝白开水的学生学习好。”她与同样是来自城里的男孩跑出了学校,不敢回家,只能俩人住在小旅馆玩。从此,她被看作是坏女孩,不去努力,她觉得即使是这样也比努力了没有收获感觉舒服,索性她学会了抽烟喝酒。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再出来就容易得多,他们会爬墙出来玩,有时在外面呆一个月。叶秀琳说起孩子来,咬着牙骂,说孩子再逃学她不再去找,找也找不到。
  叶秀琳认定青春期的女孩就会出问题,她不清楚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出了问题,所以她到处寻找这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好女孩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女孩小的时候再好,到了青春期也会出问题。她不清楚她孩子的问题在上学时就有了,只是没有显现出来。
  叶秀琳抱怨自己的耕耘没有收获,因为孩子的关系,夫妻关系也恶化了。
  当孩子耕耘没有收获时,作为明智的母亲不应该责骂孩子为什么没有收获,而只要收拾自己的理念,帮助孩子额外多付出一些,以保收成。
  一般家庭的孩子要达到优秀必须要习惯于比别人额外地付出。
  播种十颗豆子,绝对不会收成十株豆子,有些被风吹走了,有些被太阳晒干了,小虫子吃一些,鸟儿又叨走两三颗,最后可能只长出两株豆子。种豆子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在应用这个法则。当他们付出一分耕耘,却没有得到显性的那一份收获时候,就容易半途而废,就不再看重不懈努力的能力,他们选择了失望甚至放弃,于是他们坐失即将到手的丰硕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积累(隐性收获),零分收获(显性收益);五分耕耘,五分积累(隐性收获)零分收获(显性收益);九分耕耘,九分积累(隐性收获)零分收获(显性收益)。只有当我们付出十分耕耘,得到十分积累后,我们才拥有百倍的回报。这个世界对于付出十分耕耘的人报以阳光大道,对于仅付出一分耕耘的人只给予崎岖小径。
其他文献
6月的济州岛,一连几天都是细雨绵绵。大巴载着我们从岛的北边穿越到南边,一路上满眼是绿色,给来自中国、处于泡沫盛夏的经济动物们平添了几分沉静。  在Haevichi酒店,韩国“济州论坛”像一只奇怪的容器,清一色的黑发黑眼黄皮肤,却说着彼此不懂的语言,也就是借助英语单词和飞舞的手势,交流才勉强可以进行。不过出于地缘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中、日、韩以及东南亚各国,这些从价值观到创业氛围都迥异的国家交流变得越
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中英
以50岁的年龄出征奥运,对栾菊杰来说,证明自己还年轻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取得好成绩  德国神学家卡尔·拉内说:只要所发生的事,从其具体情况看来,已构成天主给人恩惠的标记,那就是奇迹。对于栾菊杰来说,这种标记就是:她能以50岁的年龄,在退役20来年后重拾剑柄,突破各路好手的层层阻击,最终打到了奥运会的擂台上。我们所关心的是:这种标记的背后,究竟是谁的旨意?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