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rong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 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行玻璃体腔注射TA(4 mg/0.1ml)治疗,对照组12例不行玻璃体腔注射TA。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FFA、眼压。结果 两组矫正视力治疗前视力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12个月时两组视力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3个月时FFA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减少;12个月后黄斑区荧光素渗漏较3个月时增加,眼压未有明显升高。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安全、有效的方法,3个月的疗效明显,12个月疗效有所回落。
  [关键词] 曲安奈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25-02
  中图分类号:R 774.105
  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2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对患者的视功能危害极大,是目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伴有黄斑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黄斑格子样视网膜光凝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常见治疗方法,虽然对部分患者黄斑水肿有改善,但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并不理想,尤其是重度黄斑水肿。曲安奈德(T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含氟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长久的抗炎作用。我们对12例(12眼)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观察分析经玻璃体内注射TA治疗顽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并发症,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观察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情况。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6~2008年我科确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24例(24眼),血糖控制至8mmol/L以下。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42~65岁,平均52.4岁。行玻璃体内注射TA。对照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1.6岁,不行眼内注射TA。
  


  2.治疗方法 患眼治疗前用0.3%泰利必妥眼液点眼3天。术时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在手术室按常规眼科手术要求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于颞下角膜缘后4 mm处用27~30号针头向眼球中心方向刺入眼内4 mm,经瞳孔观察针头位于玻璃体内,缓慢推注TA 0.1 ml(4 mg)。退出针头时,立即以棉棒压迫针眼。注射完毕后,即刻检查眼压,如眼压高于正常即行前房穿刺至眼压正常。涂金霉素眼膏包眼并保持头正位4小时。一天后开放点眼,0.3%泰利必妥眼液点眼3天。
  3.观察内容 术后观察治疗后一天、一周、3个月、12个月非接触眼压计检查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有无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晶状体状况。记录3个月、12个月的视力、FFA。
  4.统计方法 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随访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视力为0.1~0.6,平均(0.33±0.17)。对照组治疗视力为0.1~0.6,平均(0.32±0.1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视力3个月后,治疗组视力为0.2~0.9,平均(0.61±0.24)。对照组视力为0.08~0.5,平均(0.31±0.1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3个月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治疗视力12个月后,治疗组视力为0.2~0.8,平均(0.43±0.23)。对照组视力为0.05~0.4,平均(0.24±0.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视力较对照组提高,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视力治疗3个月后视力治疗12个月后视力
  治疗组120.33±0.170.61±0.240.43±0.23
  对照组120.32±0.160.31±0.150.24±0.14
  t值-0.1483.6722.301
  P值->0.05<0.01<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眼压 治疗组及对照组眼压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平均眼压14.5mmHg,治疗后1周为15.5mmHg,治疗后1个月为14.0mmHg。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眼压皆在正常范围之内。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FFA检查显示,早期视网膜黄斑周围血管出现荧光渗漏,黄斑区荧光渗漏明显,到中晚期更为显著,黄斑区甚至出现花瓣样荧光渗漏及弥漫性渗漏。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FFA示早期视网膜黄斑周围血管荧光渗漏较前有明显改善,黄斑区荧光渗漏减少,甚至部分患者无渗漏,黄斑花瓣样渗漏及弥漫性渗漏消失,黄斑水肿均明显改善,血管渗漏明显减少。12个月黄斑区荧光素渗漏较3个月时增加,与治疗前相近。对照组3个月FFA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无明显改变;12个月黄斑区荧光素渗漏较前有所增加。
  4.并发症 无前房闪辉、青光眼、眼内炎、视网膜毒性反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
  
  讨论
  
  TA是一种慢溶性的皮质激素,以前用于关节腔注射治疗关节炎。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将其扩展到眼科领域的应用,球旁注射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射用于治疗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3]。TA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4]。减少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非特异性地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途径,以及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可能是TA治疗黄斑水肿的作用机制[5]。曲安奈德可以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减少组胺释放,从而减轻血管舒张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本文研究资料显示,玻璃体腔注射TA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治疗前后视力及FFA改变说明这一点。患者3个月时视力改善的幅度最大,12个月后有所回落,与治疗前相近[6]。FFA在玻璃体注射TA后3个月时视网膜黄斑周围血管荧光渗漏较前有明显改善,黄斑区荧光渗漏减少,甚至部分患者无渗漏,黄斑花瓣样渗漏及弥漫性渗漏消失,黄斑水肿均明显改善,血管渗漏明显减少。12个月时血管渗漏有所增加,与治疗前相近。结果显示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3个月时疗效明显,12个月后疗效回落,但与对照组相比较,12个月时治疗组视力及黄斑区血管渗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对稳定病情有利[7],且可重复治疗。有报道常见并发症为眼压升高[8]。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都无明显升高,可能与本研究在玻璃体注射TA后立即行前房穿刺放液以保持眼压正常,从而避免了术后高眼压。也未发生皮质激素性青光眼[6,9],可能与病例数不多,尚未遇到。有报道玻璃体腔注射TA的其它并发症包括眼内炎、玻璃体积血、并发性白内障等,本研究中未有这些并发症发生。
  总之,玻璃体腔注射TA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减轻黄斑区血管渗漏。方法安全、有效、简单,并且一次TA注射治疗的维持最佳临床疗效达3个月,12月时疗效回落。
  
  参考文献
  [1]Jin X,wang ZJ,Zhang MN.Clinical the rapeutic effects of intracavity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for diffuse diabetic macular edema[J].Int J Ophthalmol(Guoji Yanke Zazhi),2007,7(2):444-446.
  [2]Zhang YB,Cheng XL,Dong J.Treatment ofdiabetic macular edema by dual intracavity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J].Int J Ophthalmol(Guoji Yanke Zazhi),2005,5(6):1207-1210.
  [3]Yu M,Yuan YS,Chen XM.Intracavity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for macular edema[J].Int J Ophthalmol(Guoji Yanke Zazhi),2007,7(5):1355-1358.
  [4]Jonas J B.Intraocular availability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fter intravitreal injection[J].Am J Ophthalmol,2004,137(3):560.
  [5]Ip M S,Kumar K S.Intravitreous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s treatment for macular edema from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J].Arch Ophthalmol,2002,120(9):1217.
  [6]吴 航,刘大川,郭 丽,等.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598-1600.
  [7]Jonas JB,Kreissing I,Sofker A,et al.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for diffuse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iabetic macular edema[J].Arch Ophthalmol,2003,121(1):57-61.
  [8]Sutter FK,Gillies MC.Pseudoendophthalmitis after intracavity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J].Br J Ophthalmol,2003,87:972-974.
  [9]Jonas J B,Degenring RF, Kreissing,et al.Intraocular pressure elevation after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J].Ophthalmology,2005,112:593-598.
  (收稿日期:2009-05-25 修回日期:2009-07-28)
  (编辑:崔群飞)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Orem护理模式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5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而自护组采用Orem护理模式护理。结果 自护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且自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依次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2∶1比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1%(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塞通片对高血压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将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血塞通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但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的临床试验方案,将病房入选的糖尿病心理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n=50例),对照组(n=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添加针灸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及对血浆IL1β,IL6,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MODS患者42例,治疗组24例,予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12、24、48、72 h留取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1β,IL6,IL10含量;治疗前,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3年311例胃癌患者资料,比较40岁以下青年人与大于40岁非青年人胃癌患者的特征。结果 青年组女性胃癌发病率高于非青年组;青年组胃体癌发病率高于非青年组;组织学类型青年组分化差、腺癌高于非青年组;临床分期,青年组Ⅳ期胃癌高于非青年组;青年组腹膜播种高于非青年组。结论 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比非青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 MMP9、COX2的表达水平,阐明其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和10例对照组标本中MMP9、COX2的表达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MMP9与COX2在正常黏膜与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10%定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强度以浅黄色为弱阳性定为(+)、黄色或棕黄色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以观察其对疼痛的反应,探讨如何减少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方法 将新生儿监护室中胎龄>35W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在桡动脉采血时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评估量表进行疼痛的评估,观察两组在穿刺采血时的疼痛反应。  结果 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肝解忧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呼吸科专科门诊及病房入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50例),对照组(n=50例),两组患者均按相关指南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舒肝解忧中药,疗程为30天。结果 治疗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35%,或治疗后FEV1>80%预计值。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简称血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两种治疗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4例须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灌组30例,血透组34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开始前、6个月后P30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ESRD患者的P300潜伏期显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