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Bing”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jia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一向给人以“软件业老大”的印象,随着其掌门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逐渐淡出,微软出台了一系列的软件改版和升级措施,在环境特殊的中国市场,颇为遭人诟病。此次微软又推出了搜索引擎“Bing”,以进军其觊觎已久的搜索引擎市场。
  5月29日,微软宣布在全球同步推出搜索品牌“Bing”,中文名称定为“必应”,中国用户自6月2日起可以访问。
  “必应”具备一些独特的功能,比如在包含视频搜索结果的页面上,用户无需点击视频,只要将鼠标放置在视频上,必应搜索就开始播放视频的精华片段,帮助用户确定是否为自己寻找的视频内容;比如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显示搜索结果,从而让搜索过程变得更加组织有序。微软将新搜索引擎定位为“决策引擎”,称它除了提供传统搜索服务外,还旨在帮助用户利用获取的信息作出更快、更明智的决策。Bing的设计团队提出:“我们真诚希望下次您要做出重要决定时,您可以‘Bing’一下并决定。”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有计划耗资8000万至1亿美元围绕新搜索引擎进行品牌宣传,并且可能使用更多资金对网站进行改进。然而事情也许并非微软想象得那般美好。虽然微软千挑万选的名字“Bing”在英文中发音还算响亮,但本土化时却遇到了“瓶颈”。首先,“Bing”在英文中没有实际意思,是一种特殊的姓氏,热播的美剧《六人行》中男主角之一钱德勒的名字就是“Chandler Bing”,由于姓氏稀有、发音奇怪,钱德勒每次自报姓名时也都成了该剧的笑点之一;而当“Bing”来到中国时,它的中文名字“必应”引起了我国网民的热议。按照微软的说法,“必应”取义于“有求必应”,但微软考虑欠周的是,“Bing”一词也符合中文音标,直接读音为“兵”,有中国用户将其戏称为“病”,因此不少网友认为这个名字“不吉利”,是“上网找病”。此外,从汉语平仄规律的角度讲,“必应”属于两个“去声”相连,发音不够响亮。
  另一方面,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早已是百度和谷歌的“楚河汉界”,太多企业想从中分一杯羹,此次微软出“Bing”欲“三足鼎立”,两位搜索业前辈毖将使出浑身解数护住自己的在华市场份额。例如,“Bing”与谷歌、百度的明显区别之一是页面采用画面背景,并随机给用户分配不同的背景图,色彩丰富。谷歌恰在此时也出现了“异动”。一向反对在首页放背景图的谷歌于6月1日推出了“艺术家背景主题”,不仅有Gucci、Anna Sui、Burberry、BCBGMAXAZRIA等国际时尚大师风格的首页,还有谭盾、郎朗、蔡志忠、几米、叶锦添等国内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们的主题首页。而仅在两周之前,谷歌中国还推出了新的整合搜索技术“百宝箱”,同时低调上线了“购物搜索”。有业内人士分析,谷歌中国一直梦想在华市场份额能尽快达到30%,显然,他们不希望“必应”的上线打乱他们的部署。
  耐人寻味的是,5月30日,笔者分别在GoogleSnBaidu搜索栏中链入“Bing”进行搜索,两大搜索引擎搜索结果的第一条均不约而同地显示“字典——bing:1、英国方言,一堆;2、Bing宾(男子名,涵义:来自很特殊的村落)”。而关于“Bing”搜索即将上线的新闻均排在后面。
  除了竞争对手严加设防,“必应”自身也遭遇了“新生的阵痛”,在其出生的次日,即6月3日上午9时,“必应”便无法登陆,随即其英文首页也无法显示该网页。笔者拨打微软方面电话,得到的答复为“目前Bing的中英文网站都没有对外开放,目前他们也不知道何时正式开放”,至于之前宣布的中国用户可于6月2日起登陆访问,微软表示那只是测试版本。然而,笔者在海外的朋友,却一直能够登录“必应”中文网。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谷歌中国内部人士表示:“谷歌中国遭遇过的所有难题,甚至走过的弯路,即便清晰地摆在微软面前,‘必应’仍难以避免地要重来一遍。”
  微软MSN副总裁刘振宇说:“微软从没有动摇过在搜索领域做大做强的决心。”不过,他也承认中国搜索市场格局堪称残酷。
其他文献
曾经,考古工作者靠着一把洛阳铲行走天下。但现在,遥感信息、虚拟现实、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开始在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中大显身手,帮助考古工作者由表及里还原历史真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一带一路”的考古中,这些“黑科技”也成为中国考古“走出去”的利器,受到各国同行的重视和青睐。  精准“破案”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口曾有一座叫米兰的古城。作为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它在汉代是楼兰前往于阗的中转绿洲
期刊
承担着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重任的海绵城市建设,备受社会关注。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中,近半数城市近期曾出现内涝。业内专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这是系统工程,建成面积不达到一定规模,防治内涝不会马上见效。  小规模海绵难解整体内涝  自2015年4月起,住建部等三部委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201
期刊
当前,治理“大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更均衡、更健康、更智慧将是未来城市发展三大关键词。  上海公布42条未来城市发展战略;19个城市群规划逐步展开;106个重点城市边界首次划定;约400个智慧城市正在建设……人和城市间关系如何更融洽?城市间如何相互融合?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愈受关注。  更均衡:城市群、特色镇统筹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
期刊
中粮集团全资收购尼德拉农业、光明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知名食品品牌企业,飞鹤乳业收购加拿大牧场……越来越多的国内食品企业在品牌“走出去”过程中使出巧劲,通过全球化布局、海外并购等方式,提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利用能力。  并购加速品牌整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认为,让海外消费者接受中国品牌并不容易,并购可以说中国食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快速建立品牌的一种有效方法。全球一体化经营整合加速中国食
期刊
截至2015年,我国已经连续7年居全球汽车产销量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6年9月24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上,业界人士认为,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将仍处于市场成长期,汽车消费升级加速、本土品牌自主研发能力加强的趋势将得到延续;但也要看到,未来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增速将持续显著放缓,市场供需矛盾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需要引起行业高度警惕。  2015年,我国汽
期刊
重型卡车的反光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摄像头和传感器;厢式货车搭载无人机,城市货运“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望“零排放”解决;纯电动巴士结合车联网,城市公交更加安全环保……  日前举行的2016年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描绘了未来城市物流和人类出行的新图景,也预示了汽车工业数字化转型和进一步应用替代能源的趋势。  大陆集团商用车部门车身电子系统负责人托马斯.奥尔布里希告诉记者,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在技术上更能反
期刊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编制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对外发布。该规划突出了治理“大城市病”、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等历史使命,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十项重大基础设施发展任务。  据介绍,“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约9168亿元,同比增长50%,集中推进北京新机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南水北调、
期刊
中原某市斥资6亿多元新建的立交桥,通车后竟成堵桥;滨海某市海天奇观引人向往,却因生态恶化,引发批评声不断;居住难、行路难引发限购、限行……城市病如何根治?  在日前闭幕的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业内人士围绕“城市双修”“街区开放”“工业遗产”保护等热点展开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以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文脉延续。  “城市双修”修什么  “‘城市双修’就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
期刊
进入夏天,山城重庆炙热难耐,但重庆市退休教师袁超却在四川东部的山林间享受着清凉。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文峰乡,上百位老人跟袁超一样,开始了2016年的盛夏康养。  在四川、安徽等多个地方,记者发现不少异地的老人,他们为寻找养老居所而迁徙,流向带有季节性特征的地域,形成特殊的“候鸟”老人现象。这在刺激康养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示着需补上医疗、保险、消费等康养产业链上的新短板。  候鸟老人激活康养大市场 
期刊
从建成时万人蜂拥上桥体验并闻名全国,到如今“拆声不断”,广州人民路高架桥30年间遭遇的巨大差异,是我国城市桥梁发展历史转变的一个侧影。  曾几何时,城市桥被各地引为交通拥堵疏散利器,倾力建设。一座座城市立交桥和高架桥,在发挥城市交通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一道道引人注目的城市风景线。如今在一些城市,有些桥梁却被认为是拥堵点和城市“伤疤”,被呼吁拆除。  我国城市桥梁究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存在着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