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长时间以来,中职的语文教学工作就被许多问题困扰着。首先是因为语文教学本身的性质,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它一直是一门与职业发展关系不大的课程,其次是对中职的教育对象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而且总是不能主动地去学习,这就使得中职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显然为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就业导向
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已经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服务于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还能指导和提升中职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虽然语文只是一门拥有文化性质的基础课程,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塑造一个坚实的铺垫,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一个首要问题就是中职语文教师先要高度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的施教方案,然后确保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成功地进行。
一、改变中职语文的传统教学理念
现如今,许多中职院校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其语文教学模式和普通高中相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重视认知,轻视感情;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讲授,轻视探索;重视共通性,轻视差异性;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课上,轻视课外;重视个体,轻视团体;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等问题。这远远偏离了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严重制约着学生发展个性化素质。所以,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就业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将能力培养放置在本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并用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未来的社会要求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智能化操作人才和技术人才,很显然,将知识放置在本位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讲授语文知识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即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21世纪的人才培养标准,合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高效方法,不仅要使学生收获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学生对文化课的热情不高,更多的关注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地面向学生的就业,丰富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增加口语教学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写”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相当重要,而且还应当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如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积极推动普通话的训练,要求学生将普通话说准、说好,并且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设立演讲课,重点训练学生演讲时的思维、思路、气质、艺术和效果;实行实用口才训练,按照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场合说话的技巧和要求。
其次,要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贴近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需求。道德教育本身就存在语文教学中,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道德教育尤其要深化。在中职院校,学生自身控制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道德素质普遍较低。所以,要将育人和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借助语文教学内容,将德育逐渐渗透到学生学习中。
三、突出中职语文的职教特色
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拥有一手好字就相当于一张漂亮的名片,中职生走入社会后,他们面临的第一考验就是书写能力。但是,许多中职生的字写得既不美观,也不规范,还使人没法分辨,并且书写速度很慢,还有很多错别字,书写能力很差。所以,在中职教学中设立书法课程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还可以为学生在工作中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其次,要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与商家洽谈、联系工作、沟通各种关系和处理相应事务都会涉及到应用文,中职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应用文写作,所以注重应用文教学对满足学生实际应用和未来就业的需求有重要的意义。如依据专业课程需求,设立贴近专业特征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注重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语文无尽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艳春.教学体现“适应性”——让中职语文教学少些尴尬[J].管理观察,2009(3).
[2]邹国伟.中职语文教学课改革要重点提高学生“四种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9(7).
[3]徐荷琴.就业导向下经济类中职语文口语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4).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就业导向
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已经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服务于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还能指导和提升中职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虽然语文只是一门拥有文化性质的基础课程,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塑造一个坚实的铺垫,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一个首要问题就是中职语文教师先要高度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的施教方案,然后确保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成功地进行。
一、改变中职语文的传统教学理念
现如今,许多中职院校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其语文教学模式和普通高中相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重视认知,轻视感情;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讲授,轻视探索;重视共通性,轻视差异性;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课上,轻视课外;重视个体,轻视团体;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等问题。这远远偏离了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严重制约着学生发展个性化素质。所以,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就业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将能力培养放置在本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并用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未来的社会要求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智能化操作人才和技术人才,很显然,将知识放置在本位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讲授语文知识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即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21世纪的人才培养标准,合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高效方法,不仅要使学生收获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学生对文化课的热情不高,更多的关注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地面向学生的就业,丰富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增加口语教学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写”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相当重要,而且还应当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如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积极推动普通话的训练,要求学生将普通话说准、说好,并且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设立演讲课,重点训练学生演讲时的思维、思路、气质、艺术和效果;实行实用口才训练,按照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场合说话的技巧和要求。
其次,要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贴近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需求。道德教育本身就存在语文教学中,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道德教育尤其要深化。在中职院校,学生自身控制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道德素质普遍较低。所以,要将育人和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借助语文教学内容,将德育逐渐渗透到学生学习中。
三、突出中职语文的职教特色
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拥有一手好字就相当于一张漂亮的名片,中职生走入社会后,他们面临的第一考验就是书写能力。但是,许多中职生的字写得既不美观,也不规范,还使人没法分辨,并且书写速度很慢,还有很多错别字,书写能力很差。所以,在中职教学中设立书法课程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还可以为学生在工作中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其次,要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与商家洽谈、联系工作、沟通各种关系和处理相应事务都会涉及到应用文,中职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应用文写作,所以注重应用文教学对满足学生实际应用和未来就业的需求有重要的意义。如依据专业课程需求,设立贴近专业特征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注重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语文无尽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艳春.教学体现“适应性”——让中职语文教学少些尴尬[J].管理观察,2009(3).
[2]邹国伟.中职语文教学课改革要重点提高学生“四种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9(7).
[3]徐荷琴.就业导向下经济类中职语文口语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