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演:麦克·尼科尔斯
编剧:帕特里克·马伯
主演:裘迪·洛
娜塔丽·波曼
克里夫·欧文
朱莉娅·罗伯茨
类型:剧情/爱情
出品:索尼娱乐
◆放纵,以爱的名义◆
如果仅仅从红头发的艾丽丝和英俊年轻的丹相遇那一刻开始,我们几乎无从猜想故事的走向。清澈的吉他和弦响起,那样在萧瑟秋风里头扬起的一句“你好,陌生人”,女孩子脸上玲珑的神色,还有初次相见时她的红发和靛蓝的短大衣,是永远应该被铭记的美丽。“我的眼睛无法离开你”,歌声执着地越过无数拥挤的人群而来;但如果你就此以为,一刻的目光纠缠能够抵抗时间又或者是欲望的侵蚀,那么我们全部都错了。是错在起头?是错在收尾?或者是,错在我们原本相爱?
艾丽丝和丹一见钟情,美丽而孤独的女摄影师安娜在三年后遇见了丹而彼此爱恋,皮肤科医生拉里第一眼就被安娜吸引。听起来应该是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同编导事先允诺的那样,但为什么一切都和现实一般令人失望、痛心?甚至无望到最终彼此的爱不过是伤害彼此更深的利器。这一部《偷心》,完全不留给人喘息的机会,穿行黑暗的人心森林的时候,发现以爱为名义的藤蔓,已经遮蔽了晴空,再也无法视物。心与心间的交战,竟然没有一个胜利者。

在成功地导演了两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Wit》和《天使在美国》后,麦克·尼科尔斯将帕特里克·马伯广受好评的《偷心》搬上了大银幕。本片主要有4个人物:充满抱负的小说家丹,但现在只能靠为人写讣告谋生;事业有成的摄影师安娜,一个刚刚离婚不久的寂寞女人;地下舞场的脱衣舞娘艾丽丝,在天真和虚伪间游走的双面人;英俊又自信的皮肤科医生拉里,让女人情伤的痴心汉。故事中的两对情人本相安无事,却由于一对的男方搭上另一对的女方,而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就这样交织着激情、欲望、放纵和背叛,4个男女的爱情故事在镜头前被慢慢放大。
◆从伦敦、百老汇,到好莱坞◆
1997年,英国人帕特里克·马伯的戏剧《偷心》在伦敦开演,曾经获得BBC的劳伦斯·奥利佛最佳新戏剧奖和伦敦评论协会奖,改编成的百老汇戏剧还获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提名和纽约评论协会最佳外国戏剧奖,随后这部戏剧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100多个城市上演。
马伯机智、尖锐而又准确地剖析了现代爱情,强调了坠入情网过程的复杂性是如此令人兴奋,人们对爱情的着迷甚至如毒品般可以上瘾。几年后,导演麦克·尼科尔斯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他最近改编的电视剧《Wit》和《天使在美国》一样,麦克觉得《偷心》也用幽默和复杂性来处理我们熟悉的问题,这部戏剧天生就适合改编成电影。得到了好朋友约翰·凯利的资助后,麦克·尼科尔斯开始了拍摄前的筹备,并让4位主演进行先期排练。拍摄前这段为期四周的排练,让导演和演员都认清了彼此的定位。

◆无可名状的精神痛苦,是爱情的最大折磨◆
4位演员都非常出色。朱丽娅·罗伯茨低回压抑,暗淡的唇色和有时无奈有时受伤的眼神,很能表现安娜这个成熟女性对于欲望和情感的态度;裘德·洛2004年一口气拍了6部电影,角色间不能说没有重复,本片中的英俊落魄作家丹让人联想起早些时候的《阿尔菲》,只是那部电影里的阿尔菲应该是丹这种样子的,眼睛里面的执著多少抵消了一丝浮滑;最值得称道的是美丽的娜塔丽·波特曼,地下脱衣舞场的一场戏天真与挑逗混淆,无谓与心痛夹杂,活脱脱画出一个伤心人的怀抱。整部电影从第一个镜头邂逅开始,眼睛就无法离开艾丽丝这个角色:她苍白精致的脸部曲线难以抹去眼睛里面那丝倔强执著的神色,这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子无辜天真的背后是不安的灵魂,和对感情的极端;至于克里夫·欧文,这个靠宝马广告起家的男演员,此次的表演令人另眼相看,那种表面沉厚下一旦爆发便摧毁一切的狂躁,在地下脱衣舞场的一场戏中他表现得力道十足。
整部电影,都是对于陷入爱情中的人物关系的一次真实的表现。由于改编自著名戏剧,很容易就能看到舞台的影子:仅有的4个角色,大段的对话。你会为对话里面赤裸而不遮掩的性内容而震惊,也会发现电影里面涉及到直接的性和裸露的场面却几乎没有。编导看重的是通过那些关于肉体的对话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心理上隐伏的不安因素,而人物直接而激烈的对话,无疑使得戏剧冲突更加强烈;而且对话中情绪的转变带来的冲突的步步升级,仿佛一根绷紧了的细线,充满了张力,所以电影中的几个重要场面,始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窒息。虽然几乎没有暴力的动作或者肉体的伤害,但那种情绪的累积所造成的心灵的伤害,是比肢体残缺更深入的痛楚,一种完全属于成人世界的哀伤。当我们看过艾丽丝和拉里在地下脱衣舞场的一场对手戏,就会明白,无可名状的精神痛苦,才是爱情的最大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