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华:从第一代女兵到开国元帅夫人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9- 1995,河南信阳人,黄埔第6期学员】
  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克复武汉后,国民党为进一步培养北伐的军事、政治人才,决定在武汉招收黄埔军校学生,招收男生,也招收女生。张瑞华欣喜若狂,即请饶辉南介绍,到武汉投考。12月,经过初试和复试,张瑞华被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录取。
  在黄埔军校中成长
  张瑞华,1909年2月11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农村。幼时在乡间上小学,后在表叔父高警予帮助下,离开乡下到县城,考入河南省立信阳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高警予和他的朋友饶辉南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介绍张瑞华阅读《新青年》、《向导》等书刊,接受民主和进步思想的熏陶。
  在叔辈的影响下,张瑞华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河南信阳二女师成立进步团体“耀芒社”,组织要求进步的同学,系统地阅读这些书刊,接受进步和革命的启蒙教育。大家逐步认识到,要摆脱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就要起来革命,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五卅”运动中,“耀芒社”的成员热血沸腾,张瑞华也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成为河南信阳二女师的积极分子。她和几个同学作为领队,在游行中高呼革命口号,反对列强侵略,号召大家抵制日货,同时发动募捐,支援上海罢工工人的斗争。
  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克复武汉后,国民党为进一步培养北伐的军事、政治人才,决定在武汉招收黄埔军校学生,招收男生,也招收女生。张瑞华欣喜若狂,即请饶辉南介绍,到武汉投考。同年深秋,根据张瑞华的思想和表现,饶辉南等介绍她加入共产党。
  12月,经过初试和复试,张瑞华被中央军事政治学
  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录取。
  1927年2月12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正式开学。黄埔第五期来汉的炮兵、工兵、政治科组成学生总队;武汉新招的1200多名男女学生组成入伍生总队。入伍生总队下分两个大队和一个女生队,队下设3个区队,区队长都是男性,由上级任命。每队下设3个班,班长由女生自选,再由队里任命。18岁的张瑞华,被选派为班长。
  虽然年轻,但张瑞华对革命充满热情,组织上交付的工作都积极去干。由于她是共产党员,又是班长,事情很多。党内积极分子会议要参加,政治和形势方面的大报告要去听,校外的宣传活动也得经常去。在这些活动中,她边学边干,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与聂荣臻组成革命家庭
  1926年冬,聂荣臻在武汉第一次见到张瑞华时就留下了坚强的中国新女性的印象。到了晚年,聂荣臻在谈到张瑞华时说:“在封建主义影响还相当普遍的大革命时期,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能够背井离乡,投笔从戎,没有坚强的性格和投身革命的坚定意志,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此外,当时的张瑞华给聂荣臻还留下了端庄秀气的印象。
  南昌起义中,聂荣臻和张瑞华没有在一起。广州起义中,聂荣臻见到过张瑞华,加深了美好的印象。但3天的革命斗争,实在太紧张了,他无暇顾及谈情说爱。
  张瑞华对聂荣臻的态度,在到香港以前,仅把他看作是领导和同志,只有尊敬的感情而已。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从1928年初在香港开始的,聂荣臻首先采取主动,向张瑞华表达了爱慕之情。
  1927年12月中旬,张瑞华到达香港以后,被组织分配在广东省委机关做秘密机要交通工作,负责向在香港、九龙、广州党的秘密机关传送文件。
  当时,张瑞华去军委送文件,聂荣臻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眉清目秀、意志坚强、操着河南口音的姑娘。以后又多次见面,为他们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一天,张瑞华到干部训练班送文件,聂荣臻刚讲完军事课。一见面,聂荣臻说:“瑞华同志,什么时候有空,我想找你谈谈。”
  “行,聂军委(当时党内习惯地称呼军委领导同志为
  “军委”)有什么指示,随时找我。”张瑞华说完,没怎么在意,就送信去了。
  过了几天,聂荣臻来到离得不远的张瑞华住处,问道:“今天你有时间吗?我们谈谈。”


  “今天不行,我要到九龙去送文件,隔一天行不行?”张瑞华问道。
  “那好,明天我再来。”听说是执行任务,聂荣臻就走了。
  张瑞华仍未意识到聂荣臻的用意,以为有什么任务要交代,因为是上级,不便问要谈些什么。
  第二天,聂荣臻又来了,再次问道:“今天有时间吗?”
  “今天有时间。”张瑞华说。
  “瑞华同志,我在武汉时就认识你,以后在广州起义中又碰到你,你给我的印象是热情、坚定、勇敢。不知道你对我的印象如何?”聂荣臻以热切的目光看着张瑞华。
  聂荣臻当年29岁,张瑞华刚满19岁,都是单身青年。一听这话,张瑞华知道不是谈工作问题。虽然她没有多少封建思想,但因为事前没有准备,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好,便低下了头。
  “我对你印象不错,你我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能不能建立比同志更进一步的关系?你考虑考虑,过几天回答我也可以。”
  “那好。”张瑞华仍低着头回答。她虽然平时对聂荣臻也有好感,但这毕竟是终身大事,需要认真考虑。
  两天后,当聂荣臻再次问她时,张瑞华作了肯定的回答。
  1928年4月,聂荣臻和张瑞华,在相互信赖对方、对党对革命事业忠诚的基础上,经过组织批准,成为夫妻。这种结合,没有婚礼,经党组织批准之日起,张瑞华把自己简单的行李,搬到聂荣臻的住处,就一起生活。
  1930年9月,在上海一个美国慈善医院里,张瑞华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孩子生下时哭声嘹亮,脸蛋红彤彤的,十分漂亮美丽。因聂荣臻做党的地下工作,被人称为“李先生”,孩子于是取名“李丽”(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位女中将聂力)。
  被捕后誓死捍卫组织秘密
  1931年4月,中共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叛变,向国民党当局提供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党负责人的地址。于是,聂荣臻和许多中央领导被迫转移到中央苏区。张瑞华因女儿年幼,不能一道转移,只得带着孩子留下来,继续做地下工作。
  1934年春,因叛徒出卖,张瑞华在上海公共租界一个秘密的联络机关里被捕。敌人用尽各种刑罚,迫使她交代个人和组织的情况。但她坚贞不屈,既不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透露有关组织的只言片语。她向敌人谎称,自己姓王,从小没有名字,也不识字。丈夫出门做生意,一去不归,自己带着孩子,生活无依靠。听说丈夫在上海,就到上海来找,临时借住那间亭子间,时间不长,就被无缘无故抓进来了。
  敌人从张瑞华口里没有得到任何线索,不久便派几个冒充共产党员的女特务到牢房里,千方百计哄骗小丽丽,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些线索。可是,孩子就是不理她们。敌人无计可施,但又不甘心。为了获取情报,他们又提出把小孩送到孤儿院去,想在狱外继续从孩子口里得到一点线索。但张瑞华紧抱孩子,就是不松手。敌人黔驴技穷,没有从她们身上获得任何线索和证据,只得释放了她们母女。
  “我已有68年校龄了”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华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组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副处长(副局长)、处长(局长)。“文革”中,她受到迫害,在“四人帮”倒台后被平反。
  199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张瑞华当时高兴地说:“我已有68年校龄了。”那时的她思维仍然清晰,语言风趣而幽默。
  晚年的张瑞华患有青光眼,视力很差,不能自己看书看报,一般都是服务员为她读重要文章。她每天坚持听4遍新闻广播,想看电视了就坐在电视机前听听声音。
  那时的张瑞华腿脚也不太好,做过手术。她感慨地说:“我以前每天都坚持跑步、散步、打拳,连跑带走最少两个小时,5点起床锻炼完了8点准时上班。手术后不能跑步了就散步,散步有困难了就站在原地锻炼,现在就只能坐在轮椅上锻炼了。”
  1995年2月23日,张瑞华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摘自《武汉黄埔女兵》,袁继成、吴明堂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今晚报》,《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1938年正月,我出生在川西壩一个穷困的农家,家里没有土地,全靠租种别人的农田为生。由于无钱治病,我的两个姐姐和三个弟弟都早早夭折了。我也体弱多病,父母为我操碎了心,怕我跟姐弟一样。我从5岁开始学做家务,10岁上街摆摊卖炒花生来补贴家用。  1949年12月,解放军来到我家乡,共产党领导穷人翻身做主人。减租退押佃农最先受益,我们从心底感谢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在土改运动中,一个女工作队员吃住在我家。
期刊
红军长征闻名于世,有关长征的各类书籍材料层出不穷,也产生了有关种种“故事”。在各种“故事”当中,所谓的“红军长征路经茅台镇,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脚”,就是风传甚广的“故事”。这则“故事”后来实际上成为一种“茅台酒传闻”,其真实性可靠与否,需要依据史料文献来辨证。除此以外,有关红军长征中李徳与茅台酒的传闻也很多。那么,这些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呢?  红军战士是否用茅台酒洗过脏脚  《党的文献》在2002年
期刊
2001年4月,任长霞担任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登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嵩山少林寺脚下,有满山坡的武术学校,当地治安十分恶劣。万羊岭,当时被当地人称为“色狼岗”。从1997年5月到2000年9月,此地发生强奸案20余起,奸杀案4起,附近妇女闻之色变,公安部门屡次努力却都没能破案。  任长霞上任没几天,抓获了化装成道士、在寺庙帮工的王少峰。经过突审,王少峰交代了盘踞在此,强奸22人、奸杀4人的犯罪事
期刊
吕日周,1945年生,山西大同人。1983年,吕日周到山西省唯一的改革试点县原平担任县委书记。3年之后,他使穷困的原平县实现财政收入相当于周边12个县的总和。柯云路成名作《新星》主人公李向南的改革经历即取材于此。  2000年2月,吕日周出任长治市委书记。随后,他在长治市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实验”:利用《长治日报》舆论监督矛头直指副市长,书记、市长与市民在广场上公开对话,前后10次在1.4万
期刊
现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陈润儿仕途起步于家乡湖南茶陵,在茶陵任职17年,官至县委书记。  2000年,时任省地矿厅副厅长陈润儿调到湘潭,成为代市长,继而又成为市委书记。韶山毛泽东家原有22.3亩地,在1993年归入毛泽东纪念馆。馆里让毛泽东家所在的村民小组组长李定洪耕种,收割的稻谷归李定洪,等于报酬。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任湘潭市委书记陈润儿来韶山参加庆典,遇到李定洪带着村民在毛家田里收割
期刊
最近一个时期,很多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明年订阅赠品是什么?经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决定2017年订阅赠品为:《安徽·河南开国将军画传》。  《安徽·河南开国将军画传》是继本刊独家推出的《湖北开国将帅画传》、《湖南开国将帅画传》、《江西开国将军画传》和《四川开国将帅画传》之后,又一部全面、完整介绍安徽、河南开国将军的鸿篇巨构。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本刊有一个宏大的出版规划,打算用10时间出版一套中国开国将帅
期刊
面对房子、票子、车子、“帽子”、儿子,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开权力、利益、亲情的纠缠。吴波,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任财政部长,下出了一盘令人震撼的“五子棋局”。  生活不喜欢奢华,更不接受浪费,能简的尽量简,能省的尽量省,这是吴波的习惯。这些习惯已经不是简单的节俭,简直就是清苦,而且清苦的地步,用“苦行僧”来形容再确切不过了。  吴波晚年分配到万寿路两个单元的住房,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可他却不买。他
期刊
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举国轰动,海南的蕉风椰雨、吴琼花的飒爽英姿深入人心,“向前进,向前进”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不少观众都会对这个镜头印象深刻:一位女战士背着熟睡的孩子行军打仗。这个电影人物的原型便是王运梅———当年的红色娘子军排长,琼海市阳江镇人,1910年出生,21岁参加红色娘子军,开始她的传奇一生。  2000年5月1日,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正式对外开放,王运梅搬进了红色娘子军
期刊
1924年6月16日诞生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集黄埔军校),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办。1926年2月合并其他各军的军事学校,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此后,这个军校办了23期。  黄埔军校曾在潮州办过分校,国民革命军北伐打下长沙、武汉后,又在这两地办过分校。1926年底,黄埔军校破天荒地招录了一批女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这些女生是中国妇女的翘楚,她
期刊
他是“红二代”少将,习近平曾向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荐他的著作,胡锦涛称他为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金一南。  2006年11月30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通令,给2个单位、7名个人记功,金一南是其中的获奖者之一,被评为二等功。  金一南是中南海的“座上宾”。2009年7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前夕,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主持十七届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