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脂肪肝与湿毒之邪的辩证关系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o_oa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脂肪肝是以肝脏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成年人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属祖国医学“积聚”、“痰饮”、“胁痛”、“黄疸”等范畴。从病因和病变特征上看,与湿毒之邪关系密切,其在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中表现为既是病因又是病理的产物,现简述如下:
  【关键词】 脂肪肝 湿毒辨证论治
  1 湿毒致病之病机
  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水湿郁滞中焦,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阻碍气机,变生湿毒,湿毒之邪伤及肝络而致本病。或长期的忧愁、恼怒等,致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聚,变生湿热,久蕴成毒,阻塞于肝络,发为本病。或先天禀赋异常,若脾胃素虚,健运无权,水津不能四布,反聚为湿,治之不当,久聚成为湿毒;若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炼液为痰湿,潜伏于内,痰从火化,变生湿毒,阻碍气机,肝脉受损,发为脂肪肝。或嗜酒无度,酒为湿热之邪,其性大热有毒,易生痰湿,动火伤血,久而必致酒毒、湿毒、痰浊、瘀血蕴结于肝,形成本病,因嗜酒所致的脂肪肝,在论治上有特异性。
  2 湿毒致病之临床特点
  2.1 湿毒致病的双重性。湿与毒是各具特异性的致病之邪,当毒与湿互结时,则毒邪的“暴戾”、“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等特性被减弱或消除,却增加了粘滞沉着、病情和症状多变的特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有时以湿邪为重,有时以毒邪为害的病理变化。若湿毒从火热而化,则具有热毒的特性;若从湿浊而化,则有阴毒的特点,表现为明显的双重性。
  2.2 湿毒具有亲和性、顽固性及伤害的广泛性。湿毒易流动,附着于机体各个部位,故有很强的亲和性,且能与多种病邪相结合,如湿毒与风火之邪相结合时,更能助毒邪的威力。湿毒粘腻、滞着,易积滞于脉络,阻滞气机,胶着不去。且毒借湿质,湿挟毒性,多直伤脏腑经络,困脾伤胃,耗气伤液,久滞不解,故表现为顽固性。湿毒为害,可谓内至脏腑,外至肌表,上中下三焦无处不到。湿毒犯肺,肺气不宣,毒结于表,发为疮痒、肿疖,或风疹、湿疹之类;若湿毒犯肝,肝失疏泄,肝气上冲,发为头晕、头痛、头重沉闷等;湿毒易趋于下,伤及肾与膀胱,发为淋浊、带下等。根据湿毒的毒力大小、机体的抵抗力强弱、病损部位、体质强弱及兼邪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其损伤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2.3 发病缓慢,具有隐匿性。湿邪沉滞,因此湿邪在机体中的产生和蓄积,犹如滴水成注,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和时间。湿邪郁滞日久,化为湿毒,且多深伏于内,隐匿待发,由轻至重,故开始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湿性粘滞趋于下,或有小便黄浊;若湿浊困脾,可感身困倦怠,逐渐加重。若酒毒所伤,则多从火化,隐匿时间较短,或突发起病。
  2.4 湿邪粘滞易趋下,故审二便在临床上有其特异性。依据湿毒的轻重,反映在小便上,初起为浑浊,进而为黄浊,重者尿黄赤有灼热感,为湿毒从火而化之证。当小便清澈时,为气分已虚,湿毒未尽,只有小便淡黄者,为湿毒渐退之兆。大便溏滞不爽,或有后重感,伴隐隐腹痛,腹胀,为湿毒未尽。
  3 辨证施治
  因湿毒粘滞而腻,化解较慢,且易伤脾胃,留滞肝胆,内扰于心,下趋肾与膀胱,病损缓慢,故治疗时忌温补(除寒湿阴毒者外),忌滋补,宜轻补或醒脾化湿,且常难求速效,因此当治疗取效后,应守法而治,切勿频频更方。同时在湿毒未清时,不宜用滋腻碍胃或助湿生热之药,饮食上应予以清淡有滋养之品,谨防聚湿留毒,增加治疗难度。
  3.1 化湿解毒法:当湿毒留滞三焦气分,气化失司,可用温胆汤、十味温胆汤、连朴饮及三仁汤等加减。
  3.2 分消湿毒法:当湿毒伤于中焦,积聚于肝胆,胆腑失和,可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逍遥散、五苓散合茵陈蒿汤、四逆散合凉膈散等加减。
  3.3 扶脾抗毒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为湿毒所困,运化失常,可用香砂六君子湯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3.4 化瘀排毒法:李用粹《证治汇补·血证》云:“喜怒不节,起居不时,饮食自倍,营血乱行,内停则蓄血,外溢则渗血”。七情所伤,或饮食失节,营血不畅,湿毒与瘀血相合,损伤肝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3.5 固肾托毒法:久病及肾,肾精暗耗,或禀赋不足,或纵欲竭精,肾精虚损,肾气不足,不能通利水湿,湿浊蕴结,日久化毒,痹阻肝络,方用一贯煎加味。
  综上所述,湿毒与脂肪肝密切有关,湿毒贯穿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理过程,临床通过行湿、化湿、渗湿、和解、健脾、固肾,配合解毒、排毒、抗毒、托毒的有机结合,使湿毒得以消散,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脂肪肝与湿毒的相关性,为治疗脂肪肝开拓了视野,为探索其机理提出了设想。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女性围绝经期的综合保健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选取的94例围绝经期女性作干预组,实施综合保健干预;另选取94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用以提高肠梗阻导管对老年人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50例老年肠梗阻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亲身体会。结果:肠梗阻导管治疗组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比常规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更容易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满意。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老年肠
目的:研究钢板内固定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选择到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2种不同的钢板内固定方法,即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5例
【摘 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丝裂霉素C后巩膜溶解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159眼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发现巩膜溶解后,均停用碘舒,加用口服维生素C、B6,1眼进行异体巩膜修补。结果: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后巩膜溶解与术中操作、丝裂霉素C应用不当,术后长期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相
摘要:  目的:针对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9例,将其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良性组患者为45例,恶性组患者为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良性组患者均成功的实施了甲状腺肿瘤切术,手术时间为(52.6±3.8)min,术中出血量为(37.3±2.8)ml,所有患者在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肿瘤化疗引起呕吐的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74例因化疗出现呕吐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中医辨证护理),各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呕吐缓解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有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3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判断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腹腔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85例肝硬化患
目的:搭建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档案和相关医疗文书的信息化流程和数据规范,采用企业级应用体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