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结合LBL的教学法在经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改革,一些公安院校改革成为应用型本科,所以教学方法必须在传统“学术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将PBL结合LBL的教学法应用于公安学经侦类专业课程《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探讨了其实施的具体实施过程、LBL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设置、PBL教学法中问题提出和引导的基本要求等内容。本文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安业务实践综合能力,可推广应用于公安院校的其他专业类课程中,以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PBL LBL 公安教育 食品安全犯罪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警察学院教改项目(jyjg201401)。
  作者简介:闫峰,重庆警察学院侦查系教师,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王成新,重庆警察学院侦查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47-02
  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偏向于“学术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理论型人才,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培养的人才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术学科知识比较系统全面,但是实践能力和技能比较欠缺。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改革,一些技术应用型院校改革成为应用型本科。基于公安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公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所以大多数公安院校定型为应用型本(专)科。为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公安教育,培养应用型公安实战人才,应该在教学上匹配偏向于传授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学术型”教育方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LBL”)依然是当前公安教育的主流模式,实践技能培养效果不尽理想。虽然采用实训课程、实验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等实践课程来予以拟补,但这些方法可能会固化学生思路,并使学生缺乏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技能正是公安侦查实战所必须应具备的技能。
  医学类院校通过采用“以问题为导向基础”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来解决这种弊端,取得较好效果,并被广大医学院校接受,并很快推广到了管理、工程等其他专业,而PBL应用于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资料报道较少,通过借鉴医学类院校的成功教学经验,采用PBL与LBL应用于经侦专业选修课程《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实战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为公安类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分析
  LBL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实验法、实训法等等。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PBL教育法的实施程序主要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解决问题(实践演练)—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并自我完成知识体系构建。
  PLB与LBL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优略性或主次性可分,都是基于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各自的特点列于表1。简言之,一门课程如果实践内容为主,则较为适用PBL教学法,如果只是知识理论的讲授则更适合LBL教学法。公安院校培养学生一般是先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侦查等专业基础知识,再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习侦查和办理案件的技能,这种培养方式就决定了教学方法应该既运用LBL教学法,又要运用PBL教学法。
  二、PBL结合LBL的教育法在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流程
  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将PBL与LBL相结合,具体而言是先利用LBL进行知识讲授,而后运用PBL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LBL教学法讲授课程专业基础知识
  基于LBL是PBL的基础,在后期的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我找寻答案过程中必须依托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食品安全犯罪侦查的相关知识体系中,例如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监管知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办理等在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中并未学习,这就对本课程中LBL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可以此为依据确定LBL的具体教学内容。而刑法、刑诉法、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知识已经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所学习,已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创造了基础。
  (二) 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办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能力
  先将班级36人分为6个小组,每组6个人,各组不选出组长,经组内协调负责分工,自行设计解决方案。
  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设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关系到PBL教学的成败。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应具有非良性结构和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讨论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应该注意问题的实用和实践性,应选取真实的食品安全案例进行问题的提出,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下面问题,“某地烧烤摊在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间,使用猪肉添加食品添加剂落日黄来冒充羊肉,进行售卖,根据烧烤摊老板不同情形,来说明违法或犯罪的法律适用”。
  由于开放性的问题,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同学不能较快适应,这种情况下应该给学生第一次的问题引导。问题的引导应是发散式的,不应固化学生思路,如上个问题的引导可以从面几个方面,“什么情节是违法、犯罪或不处罚法律?添加落日黄在猪肉中什么情形构成犯罪?经营时间对案件定罪量刑有无影响?若先被食药监查获,什么情形案件需移交到公安机关?试想一种犯罪情形,所需收集的主要证据有哪些?试想嫌疑人的一种犯罪情形,如果你是一名经侦支队长,主要的侦办思路和行动方案是什么?”等等。   2.学生自学找寻答案。由于本门课程为一周2个学时,所以自学时间设置为一周,即这周上课到下周上课为节点。学生应先分析问题,并集思广益,为解决问题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人员分配。学生可分别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库、图书馆书籍、以及LBL中学习知识和其他专业课所学习的知识来找寻求答案,并自行安排至少一次组内知识分享、讨论、修改并进行汇总。
  3.课堂讨论与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总的材料在课堂中在进行一次分组讨论,由于各组分别讨论,许多学生注意力就不太集中,采用逐组讨论和引导的方式,既全班都听一个组进行讨论和汇报。由于各个组的问题不相同,这样其他同学也可参与其中的讨论和引导,不仅可以拟补自己组内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每个组讨论汇报完毕,教师应给以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其中引导主要是学生未发现遗漏的问题,并纠正一些错误信息,使学生能知晓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和自学方向。
  4.学生再学习并完善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讨论结束后,仍留有一周时间进行再学习过程,学习、讨论和汇总过程同步骤2。如问题仍未解决,重复步骤2-4,并且各个小组间解决问题的时间可以不同步,可以起到互相竞争和督促的作用。
  5.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并提出新的问题。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回顾参与到学习中所提出的想法、搜集的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的技能、总结的经验,这样既能够复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我构建知识体系,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获取新的知识。
  新提出的问题首先应优选同学们在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利于知识的递进式学习和全面学习,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新问题,则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来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是新的知识点提出新的问题,以有利于本课程不同知识点上的学习。
  6.学生的考核。虽然采用LBL和PLB两种教学法,但评价不采用笔试形式,而是以PLB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分数考核,具体以各个组完成问题的量进行排序,组内在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排序,然后将组间和组内根据排序对应相应的分数进行考核,这样使得各组间有竞争,组内每个同学也有竞争,这种方式比笔试更能体现学生的业务技能能力。
  三、PBL结合LBL的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当前PLB的教学效果尚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若采用传统的教育评估方式,如考试,PBL与传统教学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但大量事实证明 PBL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对提高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一些学者运用PLB并自身设计调查表以完成教学效果评价,但缺少一定的客观性,一般选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且调查表的设计大多采用PLB优势项目作为指标,比如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情况、自学自觉性等,从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PLB教学法较LBL教学法先进,但这个评价结果也是PLB与LBL各自的特点决定的。
  基于本课程采用LBL和PLB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难,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作为评价方式较为合理,但却难以量化。通过学生论文与课堂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和与学生座谈交流(学院中期教学检查制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往届学生相比,学生取得如下进步,学生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办理流程和侦查思路有一定的掌握,对获取食品安全基础知识以及其他专业课程专业知识的目的性更强,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团队精神有一定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和中心把握不是很理想,有时所学习知识偏离本课程教学目的,学生自学讨论时参与程度不高,从众心理严重,大多数学生还是处于学习被动式的状态,主动学习必须依托教师强力引导推进。
  四、结语
  学生一直采用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根深蒂固,严重阻碍PBL的实施效果,学生自我找寻资料不够主动、创新性不强,仍以老师为核心的方式寻求答案,对PBL教学方法有些无所适从;同时新的教学法的运用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发问者、组织者、引导员,不仅对教师知识面要求有所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要求。基于当前PBL教学法实施的环境还不成熟,建议在课程前期运用PBL教学法中,在第一次提出问题后,应给同时给与适当的第一次引导,且引导不宜“过细过全”,应符合非良性结构和开放性,以使学生和老师都能慢慢适应PBL教学法,循序渐渐,逐步提高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不能过分强调PBL教学法,而忽略LBL教学法,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利用二者各自优势特点,取长补短,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公安院校的其他专业类课程中,以满足新形势下警务应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忠令、邵波.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选择.http://discuss.lzp tc. edu.cn/web/xxzl1.aspx?NewsID=365.2013-04-01.
  [2]姜安丽.护理教育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冯永华、曾巍.试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PBL.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06,16(3).
  [4]沈晨虹.教师在应用 PBL 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科技文汇.2013(11).
  [5]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医学教育探索.2010,9(4).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在烧伤整形中应用复合皮移植术与磺胺嘧啶银联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
辩护人因为其特殊的职业伦理与公共道德的冲突而常常不被人理解,但在我看来辩护人却恰恰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追求正义。我试图对辩护人应当充当的“代言人”是怎样一种角色
[摘要]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的不断增强,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这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58-01  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文化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
作为糖尿病后备军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快速增长,糖尿病前期发病率高达50.1%(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基于糖尿病前期是可防可控的,可调可逆的,致力于中医药综合防
摘要:本文结合人民监督员制度法理渊源,论述该项制度的必要性,以期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能够充分发挥维护司法公正、体现司法民主、保障人民权利的作用。  关键词:司法改革;外部监督;权力制衡  中图分类号:D92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225-01  作者简介:季巍(1978-),男,汉族,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08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就职于
研究生逆反心理与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存在联系但也有显著不同,他们还存在延续性、隐秘性的特点,因此顽固性更强也更具危害性.在调适研究生逆反心理时,要注重突出其特殊性,不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状态和课堂精神状态,甚至影响工作。很多高校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发现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大学体育课程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缓解和调整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 大学生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本文以AP1000核电站综合管廊设计为例,在参考相关规范和类似核电站设计的基础上,探讨核电站综合管廊的设计基准,重点分析了综合管廊总平面、结构、通风、排水、消防及火灾报
摘 要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符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解决目前本科教学“模式化”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日益成为各高校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旨在归纳法学实训教学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所在,探索出法学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案及相关做法。  关键词 高校转型 法学实训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韩大娜,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摘 要 南昌起义后,《大公报》连续刊载了一些与南方政局相关的专题报道。这些专题报道或是基于一件事情的全程回顾,或是记者对南方政局的深入观察。本文指出透过南昌起义时《大公报》的专题报道,可以看出《大公报》是代表北方利益的报纸。  关键词 南昌起义 《大公报》 专题报道  作者简介:张乃元、阙伟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中图分类号:D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