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醇”牙膏风波

来源 :中国化妆品(行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牙膏行业一直风波不断,先是“三氯生致癌”,接着是“牙防组”违规认证被“端掉”。近日,中国产“含二甘醇有毒” 牙膏海外又起风波。
  


  先是巴拿马查获所谓中国出口“有毒牙膏”,就“该批牙膏是否是走私品”和“二甘醇成分标准”等问题争论之时,香港、新加坡又发布警告,呼吁消费者不要使用几个“含二甘醇”的牙膏品牌。
  受到创伤的牙膏厂商连连叫屈:这是“中国食品安全”背后的一场贸易战。业界资深人士却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牙膏《安全标准》和《认证标准》的缺失所致。
  
  一、“二甘醇”风波事发欧美
  
  风波首先来源于2007年5月19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巴拿马海关查获约6000支含该成分的Excel和Mr.Cool牌牙膏,初步判断来自中国。
  这批牙膏是几个月前运抵巴拿马运河附近的自由贸易区的。负责检查这批货物的巴拿马检查官马丁尼兹(LuisMartinez)说,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Mr.Cool牌牙膏含有4.6%的该成分,而Excel牌含有2.5%。而且,据巴拿马卫生部称,这两种牙膏都没有在巴拿马登记,因此可能是走私品。
  针对所谓中国出口“有毒牙膏”的报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说,中国出口到巴拿马含有“二甘醇”的牙膏符合安全限量要求,质量安全是有保证的。他希望巴拿马及有关国家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正确对待中国产品,妥善处理这一事件。中国卫生部组织专家对牙膏中二甘醇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甘醇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但大剂量摄入会损害肾脏。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规定,每人每日摄入量以不超过0.5mg/kg(5 ‰)体重为限。
  魏传忠说,早在2000年中国专家就曾对1965人进行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也没有资料显示,因使用二甘醇牙膏而直接导致人体中毒的案例。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发出中国毒牙膏警示,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涉及7个中国企业生产或代理的可能含有二甘醇牙膏的产品清单,包括由上海轻工进出口公司、广西奥奇丽等公司。
  为了尽快平息风波,国家质检总局对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中国牙膏所采取的措施高度关注,并已向美方提出交涉,要求美方以科学的态度尽快澄清事实,并妥善处理。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国所有出口到美国的牙膏均在出口前由美国进口商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供配方,配方中含二甘醇的均标明了含量。这些牙膏均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标签注册,允许在美进行销售。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产牙膏,并扣留中国产品的做法既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也是自相矛盾的。
  尽管“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中国政府还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采取三项措施强化对牙膏产品中二甘醇含量的监管:首先,制订牙膏中二甘醇含量的限量标准,对企业生产提出要求;其次,将二甘醇纳入牙膏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项目,对其生产、销售进行监管;第三,将牙膏产品纳入出口法定检验目录,进行强制检验。
  
  二、香港、新加坡再掀波澜: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11日,香港海关发布警告称,在产自内地的美加净、三七、田七等三款牙膏中检出含量从0.21%至7.5%不等的二甘醇,呼吁消费者不要使用,并通知经销商要求回收这三款产品。国家质检总局随后立即与香港海关取得联系,请其提供对上述三款牙膏采取措施的详细情况以及所采取措施的科学和法律依据,并向香港海关通报了卫生部组织国内专家对牙膏中二甘醇危害性的评估结果,指出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因使用二甘醇牙膏而直接导致人体中毒的案例,因此要求香港方面“尽快恢复三款牙膏在香港的销售”。
  牙膏厂商则十分委屈地称,香港停售的三七牙膏疑为假货。虽然,质检总局表达了希望香港海关尽快恢复3款牙膏在港销售的意愿,但是16日晚,香港海关发言人发表正式声明委婉拒绝了该要求。同时,香港海关还证实已收到国家质检总局来函和附有内地专家就二甘醇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
  香港海关表示,在处理牙膏事宜上,海关从市面抽取样本送交政府化验所化验,并曾就二甘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征询过卫生署的专业意见,现正进行调查。在调查期间,如有新资料或证据,海关会详细研究。在有需要时,会考虑向律政司寻求法律意见。声明还说,就国家质检总局所提供的内地专家报告及意见,海关会积极与政府化验所和卫生署商议研究,并且会与国家质检总局保持有效沟通。
  另外,《第一财经日报》引述新加坡卫生署6月5日正式发布的材料,经过该部门对新加坡市场上中国制造牙膏的测试,黑妹牙膏、黑妹钙牙膏以及美加净牙膏含二甘醇过量。其中,黑妹牙膏、黑妹钙牙膏以及美加净牙膏的二甘醇含量分别为2.7%、3.9%和0.8%。该机构对消费者发出警示,不要继续使用上述牙膏。同时,新加坡卫生署已经授意相关公司停止销售这些产品,并且从市场上召回库存产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黑妹”牙膏系列产品生产商广东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黑妹”牙膏目前仅在中国大陆销售,从未在新加坡以及海外委托任何代理商,不排除有人拿假冒伪劣产品到狮城销售。
  由于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质疑,“牙膏是否有毒”的争论越来越激烈,"食品安全威胁论"四处蔓延。
  


  “二甘醇风波说到底是一个中美标准不同的问题,美国是禁止在牙膏中添加二甘醇的,但在安全范围内中国内地允许使用。因此,该事件的解决还有待于多方面的努力。”不少业内人士如是说。
  7月11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要求从即日起,禁止含二甘醇成份的牙膏产品出口和进口;牙膏生产企业不得使用二甘醇作为原料。虽然,“二甘醇”风波至此暂告结束,但是因此受创的本土日化企业心里并不服气。于是,关于“贸易壁垒还是标准缺失”的讨论并未结束。
  
  三、贸易壁垒还是标准缺失?
  
  “牙膏风波绝非偶然”,有业内人士认为,“早在今年3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量宠物食品被召回。4月,更有137种中国出口食品因为违反相关的标准而被拒绝入境,理由是含有过量有毒物质和不安全的染料。对此,美国媒体普遍报道——中国是违反美国相关食品安全规定最严重的国家。于是新一轮‘中国食品恐慌’在美国发源,借着西方媒体‘煽风点火’,从美洲一路东进,沿着新西兰、澳大利亚一直“吹”到了东南亚各国。”
  据了解,由于牙膏直接接触口腔黏膜,美国、欧盟等国家将牙膏划入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化妆品门类,由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进行监管。而中国则一直将牙膏划分为日用品。因此有专家表示:这是日用品贸易争端的信号,更是西方鼓吹“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的继续升温。
  面对不断蔓延的安全风波,国内食品、日用品出口企业齐声喊冤。被卷入这次牙膏风波的“田七牙膏”生产商——广西奥奇丽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食品安全”背后其实是一场贸易战。
  与此同时,6月14日,美加净牙膏的生产商——上海白猫股份发表公告称,“我公司出口业务占公司业务总量份额较大,此次境外对二甘醇事件的报道对公司出口业务有一定影响。”白猫股份的遭遇并不只是个案。另据商务部的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都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目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成为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产业。
  面对来势凶猛的“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食品安全攻防战不仅仅是国家间的贸易对话,也是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介绍,二甘醇用在牙膏当中是作为一种保湿剂,没有它,牙膏就会很快干裂。应该说,二甘醇在牙膏中使用,是不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损害的,关键是一个量的问题,而且它并没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特性。听上去,二甘醇并非想象中的可怕,加之二甘醇在中国行使了20多年的牙膏保湿使命,因此中国牙膏企业的熟视无睹和习已为常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国外可不这么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考虑到二甘醇可能给人体带来不确定伤害,在食品标准法案中明确规定禁止在牙膏中使用二甘醇。很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渐渐停止使用二甘醇,已用安全系数更高的替代性原料作为添加剂了。 美国FDA是世界公认的食品药品监管权威机构,其制定的科学标准也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范本。
  美国《联邦法典》(原文)第21条(21CFR172.820)涉及到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聚乙二醇,在用分析法对抽取的配方进行化验时,二甘醇的含量最多不能超过样品重量的0.2%。但美国FDA曾表示,二甘醇根本就未经过批准可以用作牙膏的添加剂。
  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规定,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0.5mg/kg (5 ‰) 的二甘醇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在欧盟,牙膏被列入化妆品之列进行管理。
  香港卫生署认为,如果每天使用含有0.21%至7.5%二甘醇的牙膏,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吸取二甘醇的分量可能会超过欧盟食品科学研究委员会建议可接受的水平。
  新加坡卫生署表示,牙膏在进入销售之前,都必须经过卫生署的合格认证。而所有海外进入新加坡的牙膏,凡是含有二甘醇的,都不可以获得认证继而投入销售。
  还有一个可以佐证的事例是,世界知名企业宝洁旗下的佳洁士牙膏就用丙三醇作为保湿剂。而且丙三醇的含量符合美国药典(USP)标准,即通过两项独立的测试确保其中不含二甘醇。反观中国,国家标准中也没有涉及二甘醇的理化指标。两相对比,不难发觉中国牙膏企业落马海外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对于此次的牙膏风波,多方均解释为各国及地区执行不同标准所致。然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徐海宁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该仅归咎于“标准不同”。虽然由于地区执行标准不同,中国企业生产含二甘醇的牙膏并不违法,但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中国一些行业标准偏低、存在安全隐患的客观事实。“不仅是牙膏标准,我们许多产品的安全标准都该提高。平心而论,相比许多发达国家,我们许多食品、生活用品的标准太低了,由于与国外产品标准的水平差异而导致的风波,已不是一两次。”
  “此次牙膏风波中国牙膏虽有被‘误杀’的嫌疑,但近年来国内食品及日用消费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反映了我国在产品质量及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研究人员贺鸿昌也表示,
  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亦曾指出,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关部门如果不主动重视这个问题,行业危机就会不断发生。
  
  四、新规出台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封住中国牙膏出口的“二甘醇”事件,终于开始反作用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委已联合卫生部开始了二甘醇限量国家标准的启动和制订工作。而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口腔卫生工作研讨会上,国家认监委及卫生部也曾指出,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制度和标准,认监委将制定一套严格的认证和评价程序推动此项工作。
  此次“二甘醇”风波,让中国牙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自从事件发生以来,中国企业纷纷放弃二甘醇而改用山梨醇作为保湿剂,并且强烈呼吁国家牙膏标准的出台,以免再次遭遇滑铁卢。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二甘醇等牙膏添加剂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测定标准进行规范。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李琼也表示说,“国家标准应该说有好几版了,但是从来就没有在牙膏中,包括牙膏所使用的原料中有过二甘醇的标准。”实际上,目前我国执行的牙膏标准仍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国家强制标准,内容只包含牙膏质量及含氟量的标准,理化指标中并没有二甘醇一项,而且对于牙膏中二甘醇的含量仍然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
  标准的落后终于塞住了中国牙膏的出口之路。此外,据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介绍,目前我们21000个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在10.2年,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平均标龄在12年,发达国家是3到5年修订一次。修订的速度越快,最新的科研结果和风险评估成果就能够及时在标准当中得到运用。
  业界观察人士指出,发生在中国牙膏身上的二甘醇风波尽管已经尘埃落定,但它反映的问题却并不只存在于牙膏行业,在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抢滩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我们的国家标准也应该与国际接轨。
  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套严格的认证和评价程序以推动中国牙膏行业的全面规范化。据了解,此次《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制度和标准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牙膏生产的原料、相关配方的健康含量控制、中草药标准比例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以防止某些企业仅凭保健概念进行产品炒作、危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将会给国内牙膏市场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广东省日化商会副秘书长谷俊表示,新标准的出台将通过市场手段对小型企业进行清理,但短期内不会出现行业性大洗牌的结果。
  
  五、规避贸易风险 化解贸易摩擦
  
  在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要想求得立足之地,避免下一个 “二甘醇”风波出现,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企业自己都要在学习“规避贸易风险、化解贸易摩擦”上下功夫。
  1.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特保和技术壁垒必然会增加,因此,我国应紧密跟踪重点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及时了解国外某些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如欧盟CR标准从1998年酝酿到2002年出台,经历了将近4年的时间,如果国内打火机生产企业在四年前就对即将制订的标准有所了解,就有可能在其通过之前作出反应,改变被动的局面。同时,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反倾销调查、特保和新的技术法规有所估计和预测,提醒企业及时进行价格自律,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旦国外发起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或特保,政府、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就可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出口经营秩序
  未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下放,规范经营秩序成为外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无论是反倾销还是特保,都是因为出口商品价格低,甚至许多技术贸易壁垒也是由于产品价格过低而造成的,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服务协调职能,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可通过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重点省市制定有关行业出口产品的最低限价,并通过公布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引导出口企业调节出口数量与价格,并建立重要产品的进口数量、价格监测系统,尽可能将隐患消除在境内,争取产业保护工作的主动权。对重点敏感出口产品要做好出口价格、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强化监管制约,采取海关审价和预核签章等办法,遏制低价竞销行为。另外,发现有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要坚决制止,对个别企业的恶性竞争,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以保障出口秩序的正常化。
  3.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应诉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在总结多年指导应诉经验并在充分借鉴WTO成员应诉工作的有效和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商务部、地方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的“四位一体”的出口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应诉工作机制。商务部及时向中介组织和企业提供案发前的预警信息和立案后的相关情况,并提供其所要求的必要法律支持;在此基础上,地方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向所在地的涉案企业进一步传达相关内容,并负责与商务部、中介组织和商会的协调;中介组织作为利益集团代表成员及时向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四方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能相互通报情况并形成合力积极应对,商会代表企业并和企业一起积极参加后续的应诉。“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的建立旨在创造政府、企业及中介机构在相互关系上实现有效互动,并在这种机制中客观促使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自律,实现应对工作由事后被动应诉向事先主动预防转变。今后,应逐步健全该应诉机制,有效地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
  编辑/王允贞
其他文献
“亚太区美容展”是亚洲最大型及最具权威的国际美容展览,一直引领同业走在潮流尖端、发布最新市场信息及动态,2007年迈进12周年,继续成为每年一度业界瞩目盛事。  2006“亚太区美容展”汇聚1,258家来自36个国家及地区参展商,展场面积广达45,000平方米,齐集17个国家及团体展馆,约40,000名来自104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买家到场参观。  2007年11月14 -16日,“亚太区美容展”将
期刊
2000年,中国牙膏市场的半壁江山还掌握在本土品牌手中;而今,以佳洁士、高露洁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已占据2/3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载间,山河易帜,这是本土牙膏品牌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  在这场牙膏市场多方力量的对决中,外资品牌因何崛起?本土品牌又为何没能尽情分享数亿中国人嘴边挤出的巨大财富?牙膏市场的风云变幻,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的借鉴与启示呢?    上篇     牙膏市场的三国演义  经过十余年的
期刊
以“中药世家”为明确定位的“中药日化”品牌霸王,从一个广东地区品牌,一跃成为全国知名日化品牌,与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洋品牌分疆而治,引起业内极大关注。在霸王身上,我们再一次验证了OMO系统的成功。      OMO系统:一剑在手,胜者为王。    OMO是OFILM奥影、MACRO整体、OATH宣言的缩写,是奥影联合广告(广州)公司创立的整体影视运作系统。它是一个既求稳又灵活多变的战略方法。其外
期刊
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于巴黎时间2007年7月12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欧莱雅集团实现全球销售85.14亿欧元,增长9.4%。    若按相同的公司结构和汇率水平计算,上半年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7%。  上半年,因收购The Body Shop, Sanoflore, Beauty Alliance 和Pureology给销售增幅带来的影响为正5.2
期刊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楚修齐、新当选会长马娅、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铁诚(从左至右)签署三方合作意向书  (本刊讯)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2007年7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工商联化妆用品制造业商会会长马娅女士当选为新一届会长。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会长瞿怀明, 全国工商联会员部处长李兵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期刊
2006年对中国化妆品行业是赢得发展机遇的一年,是政府出台管理法规最多的一年,是化妆品行业多事之秋的一年。全年生产和市场的发展的形势概括为:生产仍为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政府取消消费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上缴税收下落;原材辅料涨价,市场销售环节费用提高,生产成本加大而利润低下;上市产品价格悄然下调,采取多种方式促销吸引消费者;进出口产品快速上升,化妆品进出口增长趋于同步;不但外资企业并购重组
期刊
汕头——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中国东南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全境......优越的自然条件打造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海滨风光名城!在这迷人的画境中的汕头市雅兰化妆品公司始建于1989年9月,创建初以220万注册资金发展至今已拥有5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属中型民营企业,至2002年8月,公司已拥有具有六千多平方米所属产
期刊
当崇尚天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选择天然便成为一种必然。如何为精心打造的产品选择更富特色、更安全、更有效的真正纯天然原料,必然是业内最关心的话题。    美国Sabinsa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专业研发和生产化妆品与保健品天然活性原料的科研型生产企业。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除了犹他州的生产基地外,公司自1991年起先后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成立了世界一流的植物化学研发机构SamiLabs和七
期刊
1883年法国巴黎梦内脱(Monnet)公司首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苯胺类化学染发剂,后相继传至中国和世界各地,1950年发展有染发霜,1963年国际上又出现了染发香波,此后使染发剂品种和剂型日臻完善。苯胺类染发剂曾为人类染发美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建了丰功伟绩和不可磨灭的辉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了它的致毒性、致敏性以及致癌危险性等副作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
期刊
【探源】  三国时,曹操率百万大军屯兵赤壁,欲一战歼灭孙刘联军。孙刘联军殚思竭虑,苦无良策。东吴大将黄盖向周瑜献火攻破曹之计,向曹操诈降,以使大军接近曹营连环船。于是,周瑜召集众将商议退敌之策,命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进攻。黄盖则大唱反调,主张投降,被脊杖五十,打得皮开肉绽,几次昏死。以此为由,黄盖率火船二十余只乘夜打着投降的旗号,迅速接近敌船。用火攻之,终于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