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建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考试题解析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教学中已有不少基于模型建构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践研究案例,但鲜有初中学段试题形式的探索。以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中考生物学试卷第25题为例,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围绕“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热点试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了“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并以3个具体实例进行了试题分析,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深化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
从题型考查范围、体验典例剖析、解题思路点拨、构建解题模板、跟踪突破演练5个方面对生物学高考常见图示类试题的突破策略进行了整合探究,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
通过对"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的改进和对相关教学过程的整合、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和教具制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自制教具和"假说-演绎法"
我国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和浙科版)对于ATP中高能磷酸键的相关描述不太准确,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通过对比美国大学普通生物教材Campbell Biology(9th edition)对ATP高能磷酸键的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生物学教学将更为关注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尝试利用LPQ量表以定量化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
基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一课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
日常教学中,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合理利用教学幽默能调节与塑造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升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正> 多年来,随着匈牙利的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数百万西方旅游者涌入这个方圆仅九万平方公里的多瑙河畔的小国。于是,在匈牙利一些青年中,尤其在企业的青年工人中,便滋长了一种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生物学的学习环境来自于现实生活,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那么,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教学究
期刊
阐述了《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在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学试题中的考查特点,为高三生物学备考提供切实可行的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