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修辞特征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要素,而婴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与训练的天然粮食。本文选取苏教版和南师版语言教材,采用修辞学视角对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修辞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幼儿教师解读儿童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有效促进幼儿修辞语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语言教材 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修辞特征
  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儿童文学的城堡是用形象、生动的、多彩的语言砌成的。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1]。
  陈子典认为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儿童文学语言具有表达内容、提供学习语言典范的双重意义。儿童文学作品要担当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与训练的任务,他们从中学习语言、丰富词汇,懂得如何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语言教材中儿童文学语言修辞特征的分析探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对儿童文学语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儿童文学语言特点的研究,强调语言要浅显、易懂、口语化、形象性、音乐性等,除了郑荔在《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儿童文学创作中语言应符合儿童修辞特征外,对儿童文学语言修辞研究的鲜少。修辞性语言反映了语言运用高位能力,有利于扩展学前儿童语言经验,挖掘语言美的潜能,激发学前儿童的美感,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交际质量[2]。鉴于此,本文从修辞学的视角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研究,发现教材中语言的以下修辞特征。
  一、以形象性比喻为主,与幼儿自身经验相结合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事物或情境的辞格,被比喻的事物通常被称为“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3]。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以形象性比喻为主,所选用的喻体多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并且符合幼儿文学诉之于听觉的特点,比喻句中口语化倾向显著。
  儿歌《下雪天,像过节》出现比喻四次:停着的小车像鼓鼓的面包,圆圆的屋顶像涂满奶油的蛋糕,树枝像胖乎乎的薯条,下雪天像过节一样热闹。所使用的喻体“面包、涂满奶油的蛋糕、薯条”这些食物都是幼儿生活中很喜欢吃的食物,形象生动,与阅读作品的幼儿的经验直接相关,所以幼儿在阅读中倍感亲切,同时为幼儿提供认识事物的新视角。谜语《猜猜我是谁》中出现比喻两次: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蒲扇,身子比喻成小山,用词口语化,符合幼儿接受语言的特点。并且通过这种创造相似性的比喻,将新的词汇“蒲扇、小山”纳入原有的语言系统中,幼儿对新词汇的理解更形象化、熟悉化,学习语言对于幼儿来说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二、拟人符合幼儿“泛灵论”的思维特点
  拟人,又称人格化,是指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的语言表达手段[4]。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篇章化拟人,并且拟人的对象具有普遍性,除了人以外的事物都是被比拟的对象,如秋弟弟、春姑娘、燕子姐姐、青蛙妈妈等。林小杯的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通篇用拟人的手法,把阳光、风、衣服,甚至石头和水滴都赋予生命和感情,使作品呈现一种天真活泼的稚拙美,在读者的心理上产生激蕩,引发读者对美感的体验。究其根源与学前儿童“泛灵论”的思维有关,学前儿童往往将自身的感情投射到周围的事物上,被人格化了的世界,在幼儿看来却是最本真的最自然的。
  拟人修辞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宠儿,可以说拟人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没有了它,幼儿文学便是死的文学,没有了它,幼儿文学便如同折断了翅膀的小鸟,不能在儿童的心空上飞翔。两套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注意到幼儿对拟人修辞的喜爱,拟人化语言符合幼儿“泛灵论”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反复为主,情节反复为辅
  教材中作品语言的重复多以词语、句子的反复为主,情节反复为辅。反复可以给幼儿安全感和舒适感,也可以让幼儿获得内在秩序感,形成最基本生命的秩序感。如南师版儿童诗《欢迎》中:“欢迎!欢迎!大树真好。”词语反复出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纸上。故事《鼠小弟的背心》,通过小鸡、海豚、狮子、大象反复试穿鼠小弟的背心,最后鼠小弟的背心成了一个布条。情节反复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兴奋、高兴之余,无形地融入作品的情境。
  但儿童文学的反复是有细小变化的重复,不是单调的重复,苏教版有些作品语言反复单调,没有趣味性。如中班上的儿歌《我爱上幼儿园》:“念念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中班下的儿歌《上学最开心》:“唱唱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这两篇儿歌内容除了名字和内容中的“念念”和“唱唱”不同外,其余是完全重复的。
  修辞性语言代表语言运用的高位水平,修辞的运用有利于儿童认知、情感及审美的发展[5]。幼儿教师应做到顺应儿童修辞天赋,引导儿童分析儿童文学作品中国语言的修辞特征,鼓励儿童自由使用语言,并不断加强自身关于儿童文学修辞学的知识学习,促进学前儿童修辞性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王坤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4.
  [2]郑荔.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7.
  [3]陈莎莉.试论幼儿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J].云梦学刊,2002,23(5).
  [4]金禾.论原始思维、儿童思维与幼儿文学的拟人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9(5).
  [5]郑荔.学前儿童修辞性语言的出现与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今,QQ和微信已经成为社会网络沟通的普遍方式。虽然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带手机,但高三学生高考结束后就自由了,人手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高中三年他们被严格管理,一旦离开学校,则可能天天手机不离手,手指不停地触动手机屏幕,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他们都会这样度过。  关键词: 高考通知书 发放工作 QQ群  由于我们学校农村孩子居多,一方面为了保证高考通知书顺利到达学生的手中,另一方面为了便于高
摘 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民主和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现代社会的标志,二者是和谐、并行不悖的,事实并非如此。民主与自由有各自的内在逻辑,如果这两种逻辑互不相容,就会发生冲突。作者结合对经典的阅读,尝试论述民主与自由的关系。  关键词: 自由 平等 民主 专制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
摘 要: 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探究式、自主学习式、合作学习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教育转型。这就要求教师坚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坚守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促进师生的发展、成长和自我超越。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育转型 教学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强调: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以一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语言的学习少不了阅读,数学语言的学习也需要阅读,并且要求是理解性的阅读。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只关注定义、公式、定理及算法等解题所需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其作为文化性语言的一面,造成学生不能全面地发展。本文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展开研究的,对数学阅读的内涵和特征及其认知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阅读提供一些实践性的策略。
摘 要: 上帝是西方世界最为人所熟知的形象之一。他的出现与基督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关系密切。从基督教在西方确立地位以来,上帝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重要形象。这种形象渗透进了每一个西方人的脑海中。兴起于罗马帝国晚期,全盛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使得西方人对上帝的崇拜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主要体现于《圣经》经文中的上帝的神威和如人一般的行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从对《圣经》的研究和对西方人生活和历史的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等情况进行系统统计与分析,并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旨在为高职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职农林 就业现状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农林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农林人才,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岗位、就业对口
摘 要: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要素:文字、词汇、语法等。对于语言,人们在历经千百年之后依旧能凭借文化的印迹,揭开文化的面纱。本文以中日被动表达的差异为例,谈谈中日的文化差异对其语言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 被动句 主动句 文化 语言表达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制度性的文化,是记录文化事件的符号载体;而文化则推动着语言不停地向前发展。不管是在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看一些历史类故事书、电视剧,玩历史情景游戏。我的一位学生非常喜欢看《隋唐英雄传》电视剧,玩《隋唐英雄传》游戏,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隋唐通,李世民、裴元庆、秦叔宝等历史人物如数家珍、随口道来。可是到了真正上“繁盛的隋唐”一课时,那名学生却像霜打的茄子,整节课都蔫了。李世民还是那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还是那个玄武门之变,为什么同样的“隋唐”,到了课堂上,学生就提不起兴趣呢?我们通常认为是这
《论语·侍坐》章里孔子学生曾晳描绘了一幅和乐潇洒的春日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得到孔子赞赏。探究古代先贤的教育,是一派尊重和谐春天的土壤和空气。一堂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必定充溢着尊重的春风,让师生心旷神怡,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如何构建让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的课堂呢?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尊重”,就是点燃课堂氛围,提升生命温度的薪火。笔者认为,尊重学
摘 要: 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广大的教育从业人员逐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信息技术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尤为明显。合理科学地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得到推广,不仅能强化教学效果,而且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 高中教育 影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