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阜南县水稻生产实际,对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品种及田块、病害、药害及土壤元素失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包括更换田块、适当提高含硫元素肥的施入比例、避免污水灌溉、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以期为减轻水稻生产上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颖壳;不结实;不闭合;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62-02
  水稻生长阶段从播种到水稻扬花期相对较稳定,进入结实期后易出现颖壳不闭合、稻壳畸形等问题,导致水稻减产[1]。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大部分病穗长势笔直、不下垂,穗轴和枝梗部位往下弯曲,出现鹰嘴似的畸形颖壳,进入黄熟期后水稻植株仍为绿色,影响水稻灌浆,导致水稻籽粒空瘪等[2]。阜南县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当地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近年来当地水稻生产中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等疑难杂症频繁发生,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1 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发生特点
  水稻发生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后,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同田块中,施入氮肥充足、水稻植株长势旺盛且颜色嫩绿的区域症状更为严重,氮肥施入量不足、水稻植株长势不佳的区域症状相对较轻;同块水稻田内,周边发病的症状比中间轻,地势高处发病程度轻于地势低洼处,距离灌溉口近的位置发病程度重于其他区域;相同的水稻品种,在旱改水田内种植的发病程度重于一般田块;同一田块内,熟期早的品种发病程度轻于熟期晚的品种;抽穗期相同的情况下,粳稻发病程度轻于籼稻与糯稻品种;新开垦的地块上若直接进行水稻种植,则发病程度重[3]。
  2 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的发生原因
  2.1 品种及田块 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生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的程度有所差异,其中易发生的品种有丰两优香1号、协优559、Ⅱ优42、协优084、丰两优1号、Ⅱ优559、两优6326等。不同的田块种植水稻,出现该症状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麦茬田出现不结实的情况较多,油菜茬口的偶尔也会发生,近期种植高秆作物的田间易发生,旱改水田等发生程度较重[4]。
  2.2 病害 旱青立病和青立病可造成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
  2.2.1 旱青立病 该病发生后,水稻植株在孕穗期前表现较正常,只是地上抽出的分枝相对较多,一般1~3个,分穗枝也表现正常,畸形等情况极少出现。进入抽穗期后,病株的症状与健康株相比差别较明显,发病植株抽穗时间较正常植株明显推迟,稻茎较正常株短,包穗或半包穗现象出现几率大[3]。水稻植株发病后,稻穗多数长势直挺,穗轴等部位出现弯曲,有畸形颖壳,进入黄熟期后植株仍保持绿色。
  2.2.2 青立病 青立病发生后,水稻植株的枝叶颜色为青色,根系发育情况不佳,地下节间长度增加,影响茎秆的正常生长,部分植株有地上分枝产生,水稻株型矮,叶片颜色较深,抽穗前的表现与正常株一致,抽穗后茎叶颜色忽然加深、加粗、变硬,無法正常抽出稻穗,形成包穗或半包穗[3]。青立病在新开垦的地块上或旱改水的地块上发病程度重,有些地块水旱轮作较频繁也可能导致青立病的发生。
  2.3 药害 农户在防治稻田病虫草害过程中,若药剂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水稻出现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现象。若稻田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等)、激素型除草剂(如二甲四氯钠等)应用不当,尤其是水稻进入拔节期后施药过多,则可导致水稻植株出现颖壳畸形,引发不闭合、不结实现象。正常情况下,农户根据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方法、次数等使用除草剂,但有些药剂连年使用,可导致严重的药害。对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其特点是残留期长,有的甚至可达2~3年,连年使用可导致土壤中过量积累,影响后茬作物生长,不仅对作物苗期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对后期的抽穗、开花、拔节等产生影响,导致畸形等问题。对于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点是可产生漂移危害,若水稻处于孕穗期、抽穗期时施药,药剂会随风漂移到水稻植株的稻穗上,导致穗部发生药害,出现矮缩、稻壳颜色加深等症状,最终影响结实。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不当使用可导致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如喷施浓度过高可导致水稻植株出现药害。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后处于药剂敏感期,此时若喷药不合理,如喷施浓度过高、喷施次数过多等,可导致药害,发生程度轻的表现为水稻植株产生畸形花粉或花粉管,影响水稻结实,严重的甚至可造成水稻植株死亡[4]。
  2.4 土壤元素失衡 一是重金属影响。若水稻种植地块为长期实施旱作的田块经改种而来,则土壤中的重金属砷活性有所增强,尤其是原来种植高产蔬菜时间长的地块,一般硫元素含量偏低,砷元素与硫元素含量处于比例失调状态,导致水稻种植时发生重金属砷的中毒症状,进而引发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二是土壤中养分失调,尤其是微量元素。传统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习惯为氮肥施入量大、磷钾锌等肥料施入量偏低,化肥施入量多而有机肥施入量少,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调,影响水稻颖壳的正常闭合、结实。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镁、钙、铁、氯等多种元素,其中氮肥、磷肥、钾肥的需求量大,属于大量元素,而铁、锌、氯等元素需求量少,即为微量元素。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缺乏而影响到水稻植株生长,即为缺素症。如土壤中锌元素缺乏,水稻在移栽14d后表现为叶片较为短窄,抽穗无法正常进行,有些即使抽穗了也无法结实。若旱地上种植蔬菜的年限较长,则土壤中易出现硫元素不足的情况,导致硫、砷失调;若农户长期施肥中氮肥等化肥施用过多,有机肥等施用偏少,可导致水稻缺钾,进而影响水稻结实,导致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
  3 预防措施
  一是更换田块。若稻田内已发生颖壳不闭合、不结实情况,则可更换未种植过对硫元素需求大的作物的田块进行水稻种植,避免土壤中硫元素损失过多。二是适当提高含硫元素肥的施入比例。由于水稻生长中对硫元素需求较高,可通过增施硫元素肥料达到补充土壤中硫元素的目的,确保土壤中硫元素含量处于正常水平,避免水稻植株出现砷中毒现象,有利于减轻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三是避免污水灌溉。用于稻田灌溉的水源必须洁净无污染,以免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水影响到水稻生长。四是增施有机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的模式,一来可减少秸秆堆积过高的情况,二来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同时适当增施速效性氮肥,如尿素、碳铵等,以加快秸秆腐烂,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均衡的养分。五是科学运筹水分。水稻处于幼穗分化2期前,水分管理上实施干干湿湿,进入分蘖末期后及时进行晒田处理,以促使土壤中有害气体及时挥发;灌溉尽量选择在气温不高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六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的施入量,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尤其是水稻生长进入中后期后,尽量降低氮肥施入比例,或者不施。七是叶面喷肥。为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中微量元素,可选择一些微肥进行叶面喷肥[5]。八是科学使用农药。合理用药,杜绝高残留、高毒农药在稻田使用;慎重选择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精准掌握使用时期及使用剂量。九是施用石灰进行土壤改良。对发生过旱青立病的稻田,可选择石灰粉750kg/hm2左右进行均匀撒施,有助于抑制旱青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霞.小议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现象[J].河南农业,2017(1):60.
  [2]姜华.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原因分析与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7(11):17.
  [3]鲍广文,李金宝,杨琎,等.水稻颖壳畸形不结实产生原因及其预防[J].杂交水稻,2016,31(4):37-38.
  [4]刘浩,丁广礼.水稻颖壳不闭合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74.
  [5]李点丽.水稻颖壳不闭合突变体lugl的鉴定与图位克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黄山贡菊”是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曾作贡品,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为药、饮两用佳品。该试验示范通过“宁盾”有益微生物以及各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替代等技术融合集成应用,探索贡菊全程绿色种植体系,促进休宁县农业绿色发展。结果表明,贡菊应用“宁盾”微生物肥处理与对照存在明显差异,菊花叶片数、茎粗、产量和抗逆等性状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黄山贡菊;
摘 要:近年来,徽州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该文简述了徽州区农业產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包括绿色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品牌质量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等,以期为徽州区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建议;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
摘 要:林下经济是近些年辽西地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增加林业经济的模式,在山区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该文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优化发展的技术模式,并提出了创新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问题;优化技术;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90-02  林下经济是指对林下空
摘 要:开展陕南老茶树资源的早期鉴定,其目的在于挑选优良茶树资源。以55份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次数分布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出圃率与最长根长、根数、茎粗、株高、叶片数的关联度较大。最长根长与根数、茎粗、株高的关联度也比较大,可同时改良这几个性状。所收集的老茶树资源中有一批茶苗的新梢长、分枝数、出圃率、最长根长、根数和茎粗长势较强,其中以B14-39、B14-3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辅助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肠结核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奇偶法分组,奇数纳入观察组(46例),偶数纳入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基于此,观察组采用胸腺肽-α1辅助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延胡索是临床常用中药,为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本文通过系统地归纳、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延胡索含有生物碱类、甾体类、有机酸类、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包括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去氢紫堇碱等。延胡索的药理作用涉及镇痛、抗焦虑、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胃溃疡作用、抗肿瘤、戒毒作用、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抑郁等方面。
摘 要:通过在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开展了油后移栽杂交棉适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最早播种的棉花虽然早结桃,但优质桃不多,霜前花率低,皮棉产量最低;最迟播种的棉花单株总成铃数最多,籽棉产量最高,皮棉产量较高,但优质桃最少,劣质成桃(晚秋桃)最多,霜前花率最低。4月10—20日播种的棉花,前期植株高度、果枝数、果节数都优于其他播期,优质桃数最多,劣质成铃(晚秋桃)少,皮棉产量较高,霜前籽棉产量和霜前花率
摘 要:以盆栽月季‘冰山’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和比久进行灌根及叶面喷施试验,测定其植株的株高、节间长、节间数、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SOD含量、POD含量。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B9)施用剂量的加大,矮化效果增强。在浓度相同条件下,灌根比叶喷矮化效果好。采用灌根方式,烯效唑处理的最适浓度为400mg/L(S3307),比久处理的最适浓度为600mg
摘 要:马铃薯在加工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褐变现象,严重影响其制品风味、外观及营养。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基因工程方法。该文从绿色环保、无污染角度出发,对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化学方法和褐变相关基因的调控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后续马铃薯抗褐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酶促褐变;基因表达;天然褐变剂;可食性涂膜  中图分类号 TS2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世界上有毒植物有2000种左右。我国地跨寒、温、热3带,有毒植物有900多种,其中乌头类植物、马钱子、毒蘑菇、秋水仙等有毒植物分布广泛,因误食或加工方式不当导致中毒的情况颇多,尤其是利用植物毒素恶意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屡有发生。植物毒素成分复杂,分子量较大,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难度。该文概述了乌头生物碱、马钱子碱与士的宁、毒蕈碱、秋水仙碱等几种常见植物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归纳了其新型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