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与施工管理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与施工管理要考虑全面,尤其是低碳、节能减排,使建筑施工现代化、生态化,才能赢得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与施工管理;现状及原因
  
   0.前言
  随着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施工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质量隐患、环境污染、土地、建材过度消耗等造成安全事故频发、能源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或灾难,而且还影响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施工管理工作现状及原因
  1.1 少数建筑业领导安全意识、生态意识淡薄
  对安全施工的政策和法规认识不清,没有正确处理好进度与质量、效益与生态的关系,当它们矛盾和冲突时,往往是后者先让步,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施工安全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1.2 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法力度薄弱,一些建筑企业不按程序施工,违章建设,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建筑秩序。
  1.3 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不够高
  近些年随着建筑市场的繁荣,建筑施工队伍日益壮大,大批农民工涌入建筑施工队伍,对建筑知识缺乏系统培训,对施工操作规程掌握得较肤浅,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对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更是知之甚少。
  1.4 施工环境恶劣
  一些施工企业观念陈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沿用粗放型发展模式,对机械设备维修或更新上舍不得投入,使用高耗能、高排放的建材产品,机械设备老化,工人劳动强度大,噪音、粉尘的污染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2.抓好施工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树立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和质量安全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摆正质量进度,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质量是工程施工安全的有效保证,施工安全是各施工企业的生命线,生态建设是催生城市文明、构筑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现代代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要把生态建设融入施工管理每个环节,既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队伍的劳动安全,又要大力倡导与推行生态建筑,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2加强组织管理,严格制度建设,提升施工队伍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实行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领导、部门、岗位负责制,建立完善工程质量跟踪负责、节能公示、竣工验收备案和责任追究等施工管理制度,并同施工企业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施工安全目标责任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对工程质量监理人员实行质量监督跟踪责任制,施工企业也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工程质量安全、节能减排保证方案,把工程质量、安全和节能减排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落实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切实做到施工与质量、安全、节能减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落实。
  其次要加大对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培训学习和科技创新力度。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他们决策、组织能力、技术水平、文化水平、作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体工作。组织质量监理、安全管理、施工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业务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人的素质提高了,施工管理就能做好。
  2.3引导建筑企业转变生产模式,走生态建设发展之路,推进建筑施工现代化墙体材料生态化
  2.3.1推广应用环保型节能墙材
  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首先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墙材。水泥散装化,节省了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切资源消耗。根据测算,每吨袋装水泥包装费约占生产成本的20%,占销售收入的16%,劳动成本大大降低,减员增效作用显著,大量的劳动力从落后的施工方式中解放出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同时,散装水泥生产和运输采用先进技术,减少了拆袋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净化了城市空气,有效解决了运输中水泥撒落等脏、乱、差公害;预拌混凝土最突出的优点是节约水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施工泵送高度高,大大降低噪音污染和粉尘排放,改善周边的施工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测定:每吨包装水泥粉尘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为4.48公斤,而每吨散装水泥只有0.28公斤,低于包装水泥16倍,每推广使用1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优质木材330立方米,煤炭78吨,电力7.2万度,烧碱22吨,面纱4吨,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吨,减少对城市粉尘污染45吨,可节约综合经济效益64.25万元。
  2.3.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城镇集约、节约发展水平
  从生产企业、建筑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统筹推进,在保证产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循环式生产、组织,形成废物利用产业链,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园区和城镇,使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推广烧结页岩空心砖,拓展太阳能空气集热、太阳能水集热、水循环等节能材料的使用领域。现在已被广泛利用的烧结页岩空心砖密度小、强度高、稳定性及抗裂性能好,原材料供应方便,而最突出的优点是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利用采选矿废渣、粉煤灰建筑垃圾、污水处理污泥淤泥等材料,节约了土地,实现废物再利用。
  2.4加大施工监管和执法执罚力度,营造生态发展空间
  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进行联合执法,严格落实对建材生产企、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建设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机制,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设计、招标、施工图纸审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中,同时启动部门联动机制,对不达标、不按施工规范和有质量隐患的未把节能材料纳入规划设计的施工企业,实行规划部门不予发放建筑规划许可证、建设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质监部门对其竣工工程建设项目不予验收的闭合施工监管体系,对高耗能、低产出、污染重的生产、施工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实行改造升级或关闭处理。同时,加大对节能材料市场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进行整治,对未确认的产品禁止在建设工程中使用,对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建筑、三级以上开发项目,进行能耗统计,能效公示,并对超标企业进行处罚。
   3.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低碳、节能减排,使得建筑施工现代化、生态化,从而赢得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法官独立审判且防止其自身滥用裁判权;媒体作为不受权力支配的中立力量,恰好发挥司法监督的作用。因媒体报道而实现司法公正的案例不乏
为了科学、客观地衡量和评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有效挖掘社交媒体的传播潜能,指导和规范社交媒体的传播行为,快速提升社交媒体的社会文化传播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灰色
【摘 要】根据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笔者发现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因素,并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剖析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我们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1.1建筑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  (1)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非法挂靠、转包或
【摘 要】住宅建筑工程渗漏水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住宅建筑中最为严重的质量通病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成为居民购买商品中最大的一件商品,花费多年甚至毕生的储蓄,买了一个不满意的产品,自然成为当今投诉中的一个热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潢的高档化,因渗漏所造成的损失及后果也越来越严重。由于渗漏水,促使结构材料的损坏,墙体开裂,给房屋建筑带来隐患。目前我们施工的工程有一半以上是住宅工程,因此
【摘 要】本文针对现在混凝土地下室墙体易出现裂缝与渗漏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对相应问题提出一写解决方法,从而尽量减少混凝土地下室墙体产生的裂缝与渗漏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不便和我们对安全的担心。  【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因素;预防措施     1.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特点  1.1横向裂缝少,绝大部分裂缝呈竖向,凡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墙长中部裂缝较多。  1.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
【摘 要】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从样板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质量验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对于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现场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
【摘 要】通过对混凝土的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原则上应为防重于治,以达到或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防治;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水工建筑物     0.前言  水工建筑物多以混凝土结构组成,而这些混凝土结构多处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中,受泥沙、水流、物理、化学、气温等影响因素颇多。混凝土的破坏以碳化、冻融破坏为常见,致使许多水工建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对房屋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一般的遮风挡雨的功能上。人们开始追求建筑风格的异样与风采,追求建筑色彩的优雅与个性,追求建筑形体的美观与内涵。其中,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风格和建筑设计的成败。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运用;建筑风格     1.建筑色彩的发展史  建筑色彩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工艺
蒙古族民歌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反映着蒙古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追求自由与和平、奋发图强的精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流行音乐逐渐取代了传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梁和填充墙的施工,结合有关规定进行解析,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个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柱、梁;填充墙;施工     1.问题的提出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得到很快的发展,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由于它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快、经济合理等优点,这种结构在多层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