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意义研究进展

来源 :实用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肌酸激酶(MtCK)存在于细胞内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间隙,属肌酸激酶同工酶系列,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有氧情况下通过磷酸肌酸穿梭机制提供肌肉收缩所需能量.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MtCK在肿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大多数是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MtCK呈高表达,在预后不好的病人中过表达尤其明显,推测其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MtCK过表达可以使细胞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定的生长优势以抵抗调亡.
其他文献
脊索瘤来源于 残 余 脊 索 组 织,好 发 于 40 ~ 60 岁.有 研 究表明:脊索瘤在颅 底、脊 柱 和 骶 骨 的 发 生 率 基 本 相 同[1].颅 底脊索瘤多见于斜坡,具有 一 定 侵 袭
期刊
1962 年Ashford 和Porten 在人的干细胞中发现了细胞自噬,随着人类对于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的机制以及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知,临床上通过调控自噬以及将自噬和
期刊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68例(2017年3月~2018年4月),随机分为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与小剂量米非
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然而大部分的HPV感染仅导致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且其中90%的病例会自发转归,仅10%的病例最终会进展为高度上皮内瘤变,甚至更少地发展为
康熙是历史上长寿皇帝之一.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岁.虽然不如后来他孙子乾隆活得久(89岁),但在那个时代,也应该算是长寿了.康熙帝的养生观、长寿法很值得人们研究学
期刊
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药物主要包括加速胆汁排泄、免疫调节、抗纤维化以及对症治疗等.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批准治疗PBC的药物,对大多数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
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于椎管内的毛细血管瘤很少见[1].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并伴有不同程 度 的 肢 体 麻 木 及 疼 痛
期刊
孩子經常生病,是不是因为免疫力低下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呢?  一、母乳喂养  从受精卵着床发育到出生前,胎儿都处于一个无菌的环境下,刚出生的宝宝自身的抵抗力还没有建立,然而母乳中刚好含有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为宝宝设立起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随着时间的变化,含量也发生变化。越早开奶,含量越高。2周后的成熟奶中免疫活性物质仍然存在,但是含量降低。6个月后母乳中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