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经济学家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是个银行家,当然算一个经济学家,可是他获得的却是诺贝尔和平奖,而非经济奖,因为他不只会算经济账,还关注经济以外的东西。这或许值得我们的经济学家反思。
   ——张五常
  
  贫困就好像是种花一样。我们从森林里面找到最好的种子,把它种在花盆里,却发现它没有在森林里长得好,这是种子的原因吗?不是,同样的种子,唯一的区别是花盆的空间太小,营养太少。而穷人就像是这样的种子,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让他们自己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果有好的条件。好的机制、好的环境、他们就会和其他人一样有能力。并不是这个人有什么不好,有什么缺陷。穷人并不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是由机制造成的,是由社会造成的。
  


   ——尤努斯2006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演讲节选
  
  “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去博物馆参观,看看贫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是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一个梦想,也是他挑战这个世界贫困现象的宣言。并且他相信,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理念,就能根除这个世界的贫困现象。
  尤努斯的梦想并不止于憧憬。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在孟加拉语里是农村银行的意思)已使得600多万孟加拉穷人摆脱了贫困。他的小额贷款的理念也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世界银行聘请他担任顾问委员会的领导人,在全世界推广他的理念。他还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头衔: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亚洲周刊》“最有影响力的25位亚洲人”,帕坦尔全球理解基金会颁发的“2006年度世界公民奖”,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无数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
  
  学者生涯
  
  尤努斯1940年降生在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里。他的家族在孟加拉最大的港口吉大港不远的巴图亚拥有土地。尤努斯祖父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农业,但是他对首饰行业更有兴趣。他的长子杜拉·米亚进入了首饰行业,并很快成为吉大港首屈一指的制造商。尤努斯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他的母亲共生了14个孩子,5个早夭。尤努斯后来说起自己的母亲时总是充满深情:“她十分善良并充满同情心,总是周济从遥远的乡下来看望我们的穷亲戚。”他甚至说:“是她对家人和穷困人的关爱影响了我,让我发现了自己在经济学和社会改革方面的兴趣。”
  尤努斯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从吉大港大学毕业时,尤努斯21岁,母校提供给他一个经济学教师的职位。这所由英国人在1836年创建的大学,也是南亚次大陆最受尊重的大学之一。作为教师,尤努斯在那待了5年。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建立了个人企业,一个包装与印刷工厂,雇用了100名工人。这个项目很快获得了成功,每年都有良好的利润。这个包装厂的成功使他父亲和亲人们都相信,如果他想的话,可以在商界出人头地。但尤努斯想的还是学习和教书。1965年他得到一份富布赖特奖学金,来到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尤努斯在范德比尔特大学遇到了两位影响他未来生活的人。一个是他的导师尼古拉斯·杰奥杰斯库·勒根,一位罗马尼亚著名教授,他教给尤努斯一些精确的经济学模式,这些最终帮助他建立起了格莱珉银行。另一个人是薇拉·弗洛斯坦科,一个美籍苏联姑娘。1970年,他们结婚后,尤努斯在田纳西州立大学教书。
  但是1971年3月孟加拉的局势改变了尤努斯平静的生活。
  
  走出象牙塔
  
  1947年,巴基斯坦从印度独立出来,东孟加拉成为新生的穆斯林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尤努斯7岁,第一次感到血脉中涌动着民族自豪感。然而,除了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之外,被印度领土分割开来的巴基斯坦东西两翼在语言和饮食等方面几乎毫无共同之处。由于中央政府在西巴,外援和财政收入多被用于西巴,东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到忽视。不愿从属于西巴的东孟加拉人开始寻求独立。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赢得了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00万孟加拉人丧失了性命,1000万人逃亡到相邻的印度。对于尤努斯来说,他回国的时候到了,他觉得自己必须回国参与祖国的建设,建设千疮百孔的国家。
  1972年,回国后的尤努斯被派到政府计划委员会工作,但除了看报整日无事可做。经多次抗议后,尤努斯辞职,又回到吉大港大学做经济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陷入饥荒中。瘦骨嶙峋的人们开始出现在大城市的火车站和汽车站。很快,这一股股的人流就变成了一场洪水,饥饿的人们遍布全城。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以至于无法确定他们的死活。随着饥荒不断恶化,尤努斯心中的不安日益加剧。大约150万人在这次饥荒中死去。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尤努斯,并永远地改变了他。
  “当人们在我课堂对面的门廊里正在饿死的时候,我的那些优雅的经济学理论又有什么用呢?我讲述的课程就像那些总是好人获胜的美国电影,当我走出舒适的教室,面对的是城市街道上的现实。在这里,好人遭受命运无情的折磨,生活每况愈下,穷人更加贫穷。”
  “我开始痛恨自己的傲慢自大,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可以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我们大学里的教授们都智力过人,但却对我们周围的贫穷一无所知。为什么那些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人都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尤努斯决定,把那些穷人作为他的老师,着手对他们及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乔布拉村试验
  
  在1975年~197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努斯带领学生去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发现问题总是很容易,但什么才是解决之道呢?他向那些农民推广改良的大米种植技术,在干旱季节组建农民合作社修建水利设施。但不久后,他意识到,这并不能帮助真正穷困的底层阶级——那些没房没产、生活在农村里的穷人。
  一天,尤努斯在乔布拉村采访了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这位妇女告诉他,她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分。尤努斯大感惊愕:这么一位勤劳的妇女,一天只能赚这么点钱!这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事实上,这位妇女就是附属于这位商人的劳动力!那这些竹子值多少钱呢?大约25美分。“我的天,仅仅为25美分就要遭这种罪受,难道就没有人能对此做些什么吗?”他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在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才只有27美元!
  “造成他们穷困的根源并非是懒惰或者缺乏智慧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少资本。这种状况使得穷人不能把钱攒下来去做进一步的投资。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所以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劳作,都不可能越过生存线水平。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工作与所需的资本之间提供一个缓冲,让他们能尽快地获得收入。”尤努斯总结道。于是,向这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就此诞生。
  


  尤努斯当即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27美元,借给了这42位穷人。随后,他去找一些银行家,试图说服他们向这些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贷款。而银行家们却讥讽他,说这些穷人的信用不可靠。尤努斯反驳道:“如果没有尝试过,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不值得信任呢?也许是这些银行家对于人民来说才不可靠吧。”
  
  穷人的银行
  
  尤努斯并未就此放弃。在1976至1979年间,他在村里开始了试验,以自己为担保人向穷人们提供小额贷款,这个试验成功地改变了大约500位借款人的生活。他也不断地去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来采纳他的试验。1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项目,一开始由7家国有银行支行在一个省份进行试运作,1981年则增加到5个省份。这个项目的每一次扩张都证实了小额贷款的有效性:到1983年为止,格莱珉银行86个支行使5.9万名客户摆脱了贫困。随后,尤努斯决定辞去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这项对抗贫穷的事业中去。1983年,格莱珉银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的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布鲁罗·拉菲亚在对格莱珉银行进行调研后评价道。
  
  格莱珉银行的影响
  
  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对传统银行规则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他的银行里,你看不到电话、打字机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员工们主动下到村里地头去拜访借款者——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识丁。格莱珉银行向客户们收取固定的单利利息,通常是20%每年,相对孟加拉商业贷款15%的复利,这个利率是比较低的。他们的客户都是那些没房没产的穷人,那些还不致于穷困潦倒的人则被排除在外。尤努斯发现,把钱借给那些在孟加拉社会里没什么赚钱机会的妇女们,通常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些妇女们对她们的贷款会更为小心谨慎。贷款申请人还得清楚地了解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方式,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借款。偿款通常从借款的第二周开始,尽管看上去会有些压迫性,但这也缓减了让借款人承担在年终偿付一大笔钱的压力。借款者要有6人~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借款发放和偿付每周通过一次“中心会议”公开进行。在孟加拉到处滋生着腐败的各种机构中,格莱珉银行以其公开透明的运作而感到自豪。
  在格莱珉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批评也纷至沓来。最强烈的批评来自一些伊斯兰教徒,他们认为这家银行是反伊斯兰教的。尤努斯坚决否认了他在与伊斯兰教为敌。事实上,他们比其他普通银行更伊斯兰教,他们并不强迫妇女们离开家人去工厂工作,而是让她们从事个体经营。
  在国际上,一些传统援助机构也对尤努斯自助式的哲学表示怀疑。甚至一些赞同尤努斯的人也会问,尤努斯的项目为什么还要去赢利?尤努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许多为穷人服务的机构往往过于依赖捐赠而不能实现自我富足:“这就好像对一位病人说,他一天可以呼吸23个小时,余下的时间将由政府为他们供给氧气。这意味着你得靠他们的怜悯而活着。一旦政客们改变了主意,或者什么机构把他们遗忘了,那你就死定了。”他还说道,许多援助项目仅仅是把贫困降低到社会可容忍的程度,而并非是要去消灭它。
  尽管有着这些反对意见,尤努斯的模式还是不断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格莱珉模式在50个国家得到了成功复制,如菲律宾的ASHI、Dungganon和CARD项目、印度的SHARE和ASA项目,尼泊尔的SBP项目等。这些项目实施后借款者的生活和收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与世界贫困现象还未结束的战争
  
  尤努斯独特的实用主义哲学,虽然可能让他难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般都是颁给那些理论性的成果——但是尤努斯并不在意,他关注的是消灭这个世界的贫穷现象。
  他也很清楚,对抗贫穷的这场战争还远未到胜利的时刻。格莱珉银行仅仅覆盖了孟家拉75%的穷人,在其他国家地区只有10%。因此在1989年,尤努斯创建了格莱珉信托基金,募集资金为亚、非、欧、拉丁美洲等30多个国家100多个组织在复制格莱珉银行时提供支援。
  1998年,孟加拉一场世纪洪水造成了大量穷人家庭资产损毁。尤努斯也在此时对格莱珉银行20多年的运作进行了反思,最后作出了大胆的改革,推出了全新体系的“第二代格莱珉银行”,取消了原有的一些贷款种类、借款约束以及“团结小组”,取而代之提供了住房、高等教育等贷款项目,并根据借款者的情况量身定制,提供更为灵活宽松的贷款方式以及年金储蓄计划,新的银行运作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借贷者加入。
  在全球进入信息时代后,尤努斯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是穷人们手中的“阿拉丁神灯”,于是在1996年底创办了非赢利性的“格莱珉电信公司”,让40多万妇女能够使用上通讯服务,他还让她们去经营电话租赁业务以赚取利润。
  2003年,他把目光瞄准孟加拉数百万计的乞丐,发起“奋斗成员”项目,帮助了7万多名乞丐改善生存条件,最终摆脱乞讨生涯。尤努斯最近的创举还包括建立格莱珉-达能食品公司,向穷人们提供营养而廉价的婴儿食品,下一步他还将开展低成本的眼睛保护和视频会诊的乡村医院项目。他希望在2015年前,能把这个世界的贫穷现象消灭掉一半。
  “人们说我疯了,但一个人没有梦想的话就必然不能有所成就。当你在建造一栋房子的时候,你不可能就是把砖块和石灰堆砌在一起,你首先得有一个想法,要怎样才能把房子给搭建起来。如果一个人要去征服贫穷,那你就不能按常规出牌。你必须要具备革命精神,并且要敢于去想别人所不敢想像的东西。”这正是尤努斯的超凡之处。(编辑/左后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学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11月选取2014级入学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各60例,干预组通过“
我生日的那天,好朋友将她最喜欢的小茶杯作为礼物送给我。那是一个很可爱的茶杯,让我爱不释手。  为了让它变得更漂亮些,我打算将它改造成一个精美的盆栽。我往小茶杯里铺了些土,撒了些种子。做好这一切后,我将它放在书架上,期待不久之后,它能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天,我正在书桌前看书,忽然想起了那个已埋下种子的小茶杯。我惊喜地发现,小茶杯里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株嫩芽,就像一颗绿钻石镶(xiānɡ)嵌在干燥(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推行“三课型”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高孩子们的习作能力。所谓的“三课型”主要指说文、写文和改文。  【关键词】作文课堂;说文、写文、改文;教学模式  作文课堂教学的“三课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实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何谓“三课型”?即每次作文要根据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用三种形式来完成:第一课型,说文;第二课型,写文;第三课型,改文。实践证明,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不仅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