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意气说国虎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山苍苍,蜀水茫茫。人才济济,故事洋洋。”这是自号“西南说书俑”的青年四川评书青年演员袁国虎的评书《书生“说书”》的开篇词。
  看了这篇词,听了这段书,忍不住想说说这个人,有意无意地,这几句话倒也正好吻合我对国虎的“书生”印象。此“书生”非彼书生,在我的眼里,国虎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一个把评书捧在手里、化入嘴里、爱到心里的了得后生。
  《书生“说书”》中的邹容聪明伶俐、才高艺精,不仅人小鬼大、巧言善辩,更心怀正义、犹具风骨。这一段书洋洋洒洒、有滋有味、入情入理、一气呵成,听来那可真是痛快解气、过瘾给力。醒木起落,折扇开合,琢磨着书中邹容游刃有余、闪转腾挪的斗智斗勇,感受着台上国虎酣畅淋漓、举重若轻的口舌之威。忽的一阵恍惚,这才华横溢、快意恩仇、个性鲜明的书生其实何尝又不是说的他自己。
  凭借这段书,在2018年10月7日揭晓的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中,袁国虎实至名归,喜获“新人奖”。“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这个沉甸甸的奖项,既是对国虎一路走来为他所钟爱的评书艺术不断学习、追求、探索的肯定,更是对这个热情率真、执着真实的“书生”心中对生活、对恩师、对评书的万千情意的一个归结。
  当国虎告诉我他获奖的好消息时,没有溢于言表的洋洋自得,也没有刻意故作的虚怀若谷,既不轻描淡写,也不浓墨重彩,就像是花了时间、精力、心血好好地说了一部书,通透亦舒畅,辛苦也满足。
  嗯,没错,是他惯有的那个感觉。
  “你想写啥子就写啥子,你想咋个写就咋个写!”这是当我问起国虎如何下笔时他干脆的回答,跟往常一样,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含糊其辞。也是,几千个字显然无法全面深度地概括、归纳、总结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生命个体。但我转念一想,如果几千字能让您想起他、记得他,或者能让您想去认识他、走近他,也是挺好的一份牵挂和引荐。
  所以,就把这篇短文当作是我眼中这个“书生”一题别致的扉页吧。
  才情“书”生
  在全国曲艺新生代的领域中,国虎一定算得上是一名佼佼者。
  如果在现场看过他的表演,听过他的评书,您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精练悦耳的语言、逼真传神的动作、充沛饱满的热情、绘声绘色的渲染,兼之台风大气、语言风趣、表演规范、口齿伶俐、节奏明快、刚柔并济,轻松之外不失庄重,沉稳之中不乏灵巧。
  生活中跟国虎相交,总感觉他身上有脱不了的“说书”的气场和影子。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热情洋溢,口若悬河,段子连篇,典故不断,有他在绝对不会冷场。就算他不在,一提起他,现场的氛围也仿佛能注入一股热流,平添一丝趣意。说心里话,有时觉得他少年老成,有时又会觉得他是稚气未脱。
  但有一点,我相信跟国虎的朋友们一定会达成共识,这小子才华出众,有情有趣。
  借用一句俗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国虎虽然拜师入行还不到十年,但在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实践中,舞台表演日趋成熟,艺术造诣不断精进,这源于他对这门艺术发自内心的喜爱。听他的龙门阵,说的最多的是评书和曲艺;读他的文字,写的最多的是节目与思考;翻他的“朋友圈”,夤夜笔耕那是常态;看他的表演,卖力投入总是必然。不论是闲坐畅聊,还是在台下听书,总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一种充盈着活力与动力的对评书的亲近、吸引与眷恋。
  诚然,新时代的曲艺人有着不一样的使命和梦想,曲艺艺术能否更深地凝结、更强地淬炼、更好地发展、更美地呈现是当下曲艺工作者的必思之路和必备之功。袁国虎作为一位年轻的曲艺演员,除了完成自身对评书艺术的理解和风格的养成、提升与锻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还潜心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濒临失传的传统评书,创作了《混世魔女》《江湖行》《乱世黄金梦》《诗仙太白》《功过淮阴侯》《铡包勉》《川军借粮》《革命军中马前卒》《趣谈十二生肖》《张松献地图》《千里走单骑》《舌战群儒》《巴蜀杂谈》《杂说杂唱》《孔融访客》《黄昏大顺图》《伯牙碎琴》《庄周梦蝶》《医诗疗对》《当头棒》《梨园掌故》等百余部长篇、中篇、短篇评书。同时,深谙艺术触类旁通之意,所创作的戏曲、曲艺剧本及诗词、论文,也多次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这些,不得不说是一个对自己和艺术的明天都充满着自信与希望的优秀曲艺人所应该也必须具备的能力、责任与担当。
  才情百巧斗风光,闲来雕花刻叶忙。国虎爱好不少,舞文弄墨诗书画,金石篆刻扇与茶,并且不仅仅是爱好,好些方面他都颇有心得和成就。很多时候,哪怕时空相隔,单就从他的一首诗、一卷书、一幅画、一扇墨、一方印、一盞茶中便也能窥得他的半点心性,一身爽气和满脑子的趣谈佳话。
  记得他赠我的一品折扇上写着这么一句话,“静对古书寻乐趣,闲观云雾会天机。”是啊,生命是丰富的,生活更应该是斑斓的,自可高谈阔论、正襟危坐,亦能逍遥山水、潜于市井,思考、耕耘、寻欢、找乐……更是真正的通达和幸福。
  才是情的内蕴,情是才的裛衣。
  性情“书”生
  认识国虎也有十年了,如果形容我对他的感觉—— 热情豪爽、个性直率、是非分明、喜怒于形……给我点时间,我还能想出不少类似的词儿来,但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觉得这两个字更合适也更准确:性情。
  “性情中人”这个词在我看来一定是褒义的,这里面蕴含的核心状态是真实而洒脱,简单而坦诚。
  国虎从小生活在川剧圈,朝夕相伴加上耳濡目染,时至今日说起川剧的剧目、唱段、名家、典故也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这对他的四川评书的创作和表演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撑。虽然他对前辈老师们都很尊敬,但他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在我这个年龄段,论对川剧的熟悉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话也许是实话,但这种说话的方式多少给人一些“恃才傲物”的别扭感觉。这些年来,国虎在四川评书大师徐勍的悉心传授和培养下,在他自己的不懈钻研和努力下,在曲艺界逐渐崭露头角,引人关注。不过,因为国虎生活中与舞台上的感觉挺相像,都是气场十足,话风激烈,言辞犀利,所以不少人对国虎的第一印象都是“张扬有余,沉稳不足,除了嘴巴会说,其他的不好说。”当然,这话也是他自己告诉我的。   我想说的是一件小事儿。在前不久的一次聚会上,川渝两地数位曲艺名家前辈在座,大家聊兴正酣,国虎忽然站起身来,扬声说道:“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给某位老师真诚道个歉,之前对您不够尊敬,有失礼数,从此一定改正,今天正好请大家做个见证。”说完,国虎恭恭敬敬地给那位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实话,在场的好几位了解国虎性格的人都有些意外,但随即,掌声四起,在场的一位著名曲艺大家感慨地說:“国虎,你今天能这样,真不容易!”而后,席间所有人的闲谈和才艺交流更是兴致盎然,高潮迭起。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我们也从不限制每个人正常地抒发情感和张扬个性,而且惯常来说,总是能耐越大,脾气越大;资历越深,“个性”越强。能有意识地做到宽人律己,能有分寸地懂得韬光养晦,这不是圆滑和世故,而是练达与包容。真正的强者不是火,而是水;真正的智者不是矛,而是盾。
  那天我恰好坐在国虎身边,一度走神,也是真心地对这个我认为的性情“书”生刮目相看。后来我问他原委,国虎笑着回答;“不是啥子大事,其实连事都算不上,但老师既然介意,我就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免得事情越搁越复杂,以后想解都解不开了。”
  成长真是奇特,人生充满奥妙。“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曾经我心目中直来直去的国虎也多了那么些的柔和与宽慰,这不是不再“性情”了,而是让“性情”变得更丰满,更深厚,也更让人挂怀和惦念。
  性情中人,性情如人,性情知人。
  多情“书”生
  2017年2月,四川评书大师徐勍驾鹤西去。恩师的离去,让袁国虎悲痛万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经常能看到他对恩师的怀念文字,后来又看到一篇国虎纪念恩师的长文,读来情意绵绵,敬意切切,心意沉沉,从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国虎对徐勍大师的尊爱和思念。我们常说“师徒如父子”,没错,就如同父子之间的相处一样,父爱如山却不富柔软,他像父亲一样的恩师敬重有加,深爱无言。父爱深沉却不尽婉转,这中间既有浩瀚绵长的恩情,又有点点滴滴的隔阂。但又正因为有这样的纠结和蹉跎,让这一份深情更值得回味,值得珍藏,
  在和国虎多次的交谈中,每每提及他的恩师徐勍,都能明显感受到一种特别难以名状的东西,或许是一声轻轻的叹息,或许是一个莫名的停顿,或许是眼角一丝浅浅的湿润。他的那些描述、那些动作、那些表情、那些神态,仿佛真的让我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徐勍大师倾囊相授时殷切期盼的慈爱眼神,悄然只身赴蓉到现场给弟子听书指点的瘦弱身影,半夜三更把国虎叫醒辅导语句表演的兴奋神采,重病缠身还不曾忘却的那些使尽力气才道出的谆谆教导和嘱托,临终离别双手紧紧相握时的那股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劲道和难掩的不舍怜惜。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寸寸心,片片情。
  还看过国虎几篇关于评书、曲艺的思考和理解的文字,既有冷静的分析、层叠的梳理,又有热切的探求、笃定的前景,字里行间自信满满、生机勃勃,有时接一个电话,国虎在电话那头总是用他那招牌式的激动语速告诉我,“正在谈一个书场”“最近又写了一个本子”“昨天才得了一个点子”“这个作品提点意见,只要真话不要假话哦”等,那种裹杂着兴奋激动、信任真诚的情义感染力极强,总是让电话这头的我都生成许许多多感同身受的情境和画面。
  此刻想想,情感的唤醒、激活和传染,也是国虎众多的性格标签中比较亮眼的一张吧。
  更看过不少国虎发布在“朋友圈”的片刻感悟和标准笑脸,与爱人孩子的柔情蜜意、与前辈师长的至情相伴、与朋友同行的寄情言欢,与晚辈弟子的忘情传授……情分深浅都不忘,情谊多少皆珍藏,就像书中有说不完的人情世故,生活中也有品不够的温情永远。
  老有一个场景在眼前挥之不去,国虎也时常提起。4年前,国虎准备离开成都回重庆发展,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以火锅为他践行,那时我们其实还不算太熟,喝了一些酒,说了一些话,我自己记得的只有一句,“回了重庆你会吃到很多比这个好吃得多的火锅,但成都火锅永远欢迎你回来吃。”
  都说众口难调,我倒觉得,真情真意是所有人都觉得可口的美妙滋味。
  写到这儿,忽然有一点忐忑和不安,这篇不长不短的文章到底是勾勒了怎样的一个“书”生国虎?到底能不能让您想起他、说起他、记起他?发个信息,或者打个电话吧,国虎一定会像往常一样热热络络地回应你。
  不知怎的,我心目中的朋友,总是有一点别致的感觉。
  回头翻了一下给文章起的标题,就像昨晚刚刚提笔的那一瞬间一样,心头依然被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的毛主席的这句诗词激荡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其他文献
不屈的中华民族获新生,  第二年,就爆发了朝鲜战争。  这场战争对新中国的威胁特别大,  我国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展雄风。  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各行各业的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来报名。  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学生,  大家全都同仇敌忾一股劲,  不打败美帝决不收兵!  这时候,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他正在工厂来做工。  看到周围许多青年都报了名,  他也是热血沸腾心难平。  心暗想,报效祖国的
期刊
目的: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分析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分析超声影像特
2010年7月16日,姜昆、牛群、巩汉林、奇志一行在中国文联领导的带领下,参加贵州省文联举办的“送欢笑”走进苗乡侗寨展演活动,期间参观了西江千户苗寨。姜昆深有感触,被最基层的生活情景触动,在汽车上写了一首表达当时情怀的诗歌。没有最基层的生活,绝对没有这种最真实的感受!  我来到苗寨,  有很多的感慨,  曾经,这里因偏远而封闭,  而今,这里因封闭留下了生存的精彩。  败走的蚩尤携部众远离文明, 
期刊
几乎每一天都能读到关于中国经济的令人恐慌的新闻头条。现实却是,尽管存在某些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并正经历着一轮大规模调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将以更强大的优势防
秸秆、泡沫、棉花、绸缎,在她的手里,竟变成精美珍贵的艺术品这个女人不寻常!年轻漂亮的王茹在山西运城关公工艺研究会工作。学得一手制作古老工艺锦贴画的绝活,采用棉花、羽
荷花青莲吐芬芳,  溪水碧波汇海洋,  淘江滚涌景宜醉,  一曲惊梦解迷茫。  唱的是,漳水河畔小土岗,  出了个局长叫王吉祥。  从小他爹死得早,  生活艰辛靠着娘。  饱经风霜拉扯大,  求学路上度时光。  好容易考上公务员,  这下可乐坏他老娘。  这一天,鸡叫五更蒙蒙亮,  娘送儿子到任上,  千叮咛,万嘱咐,  亲自送到小村旁。  (白)儿呀,你来看,那远处是啥呀?  (白)娘,那是太行
期刊
1943年5月的一个清晨,rn暴雨过后,rn空气清新,rn油绿的漫洼白蒙蒙的雾,rn绿野中间涓涓流水生命的魂,rn草窝的青蛙脚下蹦,rn燕子展翅水面划波纹,rn一望无际的庄稼地,rn映衬着
期刊
探究PBL教学法在疼痛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指问题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以问
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扬州评话书目《皮五辣子》 (原名《清风闸》),由浦琳根据自己的经历,假名“皮五”而创,这部书目带有浓重的市井气息,它“润饰其词,摹写其状” “养气定辞,
期刊
目的:了解普外科护士动脉采血成功率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护士采血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理论及实践培训,改进动脉穿刺角度、穿刺方法,制定标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