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调户早籼稻成本收益情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全国物价系统成本调查队对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海南9个早籼稻主产省168个县1513个农户早籼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调查显示,2007年主产区早籼稻播种总面积略有减少、成本有所增加,但由于单产提高、价格上升,每亩平均收益明显增长。
  
  一、单产提高
  
  今年主产区早籼稻亩均产量400.7公斤,比上年增加13.7公斤,增幅3.5%,创历史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二是主产区早籼稻生长期间各地气候条件普遍较好。局部地区虽遭受病虫害影响,但由于防控措施得力,损失较小。三是高产优质种子,如浙江的“嘉育253”、湖南的“两优287”等得到了普遍推广。
  
  二、成本增加
  
  今年主产区早籼稻亩均总成本520.56元,比上年增加31.95元,增幅6.5%;亩均现金成本289.86元,增加25.86元,增幅9.8%。具体情况如下:
  (一)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266.42元,增加 23.18元,增幅9.5%,其中机械作业费增加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1.化肥费。亩均化肥费89.54元,比上年增加3.33元,增幅3.9%。今年我国化肥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化肥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亩均化肥用量增加。据调查,早籼稻亩均化肥折纯用量为21.69公斤,比上年增加0.85公斤,增幅4.1%。
  2.种子费。亩均种子费21.61元,比上年增加0.83元,增幅4%;亩均种子用量2.85公斤,比上年减少0.22公斤,减幅7.2%。种子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增加了优质种子的种植面积。优质种子具有价格高、用量少、抗病虫害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3.农药费。亩均农药费31.52元,比上年增加5.37元,增幅20.5%。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早籼稻主产区病虫害偏重发生,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量有所增加。二是部分农药价格上涨。
  4.机械作业费。亩均机械作业费61.22元,比上年增加16.23元,增幅36.1%。主要原因:一是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同时水稻跨省收割的兴起,推动了机械作业范围的扩大。今年安徽、浙江等地农机专业户进入江西,很多农户耕地、收割都用上了机械,农民反映种田比原来省心省力;安徽省今年部分地区机收率已达51%,机耕率达80%;浙江诸暨市机插率达70.21%。二是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机耕、机收价格上涨。
  (二)亩均人工成本185.13元,比上年增加3.99元,增幅2.2%。随着各地机械化作业的推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今年早籼稻亩均用工数量9.46日,比上年减少0.87日,减幅8.4%。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升导致人工成本增加。据调查,今年早籼稻雇工工价39.79元,比上年增加7.27元,增幅22.4%。
  (三)土地成本增加。今年主产区早籼稻亩均土地成本69.01元,增加4.78元,增幅7.4%。主要原因:一是种粮收益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种植结构调整,粮食用地供给减少。
  
  三、价格上升
  
  今年主产区早籼稻平均每50公斤出售价格81.44元,比上年增加6.26元,增幅8.3%。早籼稻出售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成本推动。今年主产区早籼稻种植的土地成本、机械作业费、化肥费和农药费等费用增加,导致了早稻生产总成本的增加。二是随着粮油价格和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新粮市场价格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惜售现象较为普遍。截至8月15日,今年平均每亩新早籼稻存粮261.1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3.9公斤,增幅1.5%。三是去年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国际市场粮食涨价、粮食库存量减少,而市场需求量增加。
  四、收益增长
  在单产提高和价格上升的双重因素下,今年主产区早籼稻亩均产值666.55元,比上年增加69.55元,增幅11.7%。由于产值增幅高于成本增幅,亩均净利润145.99元,增加37.6元,增幅34.7%;亩均现金收益376.69元,增加43.69元,增幅13.1%。此外,目前主产区农户已拿到的补贴,亩均18.81元,比上年增加4.49元,增幅31.4%。
  (发改委价格司供稿)
其他文献
2007年6月23日~24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2007中国猪业、禽业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张宝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农业部总经济师、兽医局局长、国家首席兽医师贾幼陵等领导出席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会议由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谷继承主持,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毛振家致开幕辞。来自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
期刊
田中村能够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与该村村委会主任、瑞美陶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钱光照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由一位靠勤劳和聪慧致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到一名“贴钱主任”,他有着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情怀,和一份带领群众致富的重大责任。    致富的带头人    钱光照1995年开始帮别人做陶瓷生意,由于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还有一颗为集体服务的心,再凭着头脑灵活,肯钻研,在这段经历中学到了不少工
期刊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一连三晚都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处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第二天死蟒
期刊
十月,多彩斑斓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享受着双休日的城里人,耐不住霜染枫叶的诱惑,风尘仆仆赶到郊野,踏进山林,去观赏遍山红叶的秋色。庄户人家虽没那份雅兴,但他们内心却也在享受着另一份喜悦:丝丝凉意的秋风一吹,牛羊家禽开始挂膘了;瓜果开始采摘了;五谷开始进仓了。十月,是庄户人家收获希望的季节。  “村干部们一年到头,没日没夜忙下来,收获的是什么?”近日访问一位村支部书记时,村支书面对这一问题,思
期刊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
期刊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确实无法想像新农村建设给大庄村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地走进大庄村,也很难描述大庄村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走进大庄,宽畅明亮的柏油路穿行在田间地头,绿油油各色蔬菜长势喜人,绿化带郁郁葱葱、整齐有序,村民活动中心的八角鼓和霸鞭队的表演更是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在大庄村,村民出行,晴天不沾灰,雨天不带泥;地里干活,上了田埂便是水泥路,上街购物,出了家门就有
期刊
卢惠章,今年刚满40岁,性格开朗,工作朴实,1988年开始参加工作,1997年担任枋洋工商所副所长,2000年任坂里工商所所长,2002年又被调到陈巷工商所当所长,2004年转返岩溪工商所任所长。因为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流动作业,所以被称为是“流动”所长。自从但任岩溪工商所所长以来,他始终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带领全所人员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以身作则,为同事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期刊
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盘山而上,到达山顶,放眼望去,福建永定县培丰镇田地片区地势北高南低,呈狭长状,一条小溪穿流其中。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茏。一幢幢颜色亮丽、结构别致的小洋房点缀楼群中。整个片区满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又不乏现代农村的气息。看着眼前的美景,没有人会想到,多年以前,在这里,饮水问题曾经是村民最烦恼而又无奈的大难题。  田地片区远离培丰镇政府所在地,由丰田、岭东、上和三个行政村组成,村民约5
期刊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着美丽的民族服饰,聚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玩起“托球舞”的游戲。  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决定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他俩在白发老婆婆指点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
期刊
GMP可直译为“优良药品的生产规范”。兽药GMP认证是兽药生产的优良标准,是在兽药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兽药的整套科学管理体系。《兽药GMP》实施的目的就是对兽药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生产的兽药质量是合格优良的。农民朋友在购买兽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所购买的兽药产品是否有兽药GMP认证编号,以免买到不合格产品。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一批兽药GMP合格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