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最儿童”课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最儿童”课程,就是学校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而设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课程。
  不一样的体育课。毋庸置疑,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然而在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外小”),体育课是学生的最爱。原来,外小为了让“最儿童”课程落到实处,让体育课的“最儿童”优势发挥出来,“花样迭出”。学校除了开设常规体育课程,还开设了体育舞蹈课、花式跳绳课、游泳课、分项选修课。一、二年级要学习恰恰舞,三、四年级学习伦巴舞,五、六年级学习华尔兹;从三年级开始要学习游泳和花式跳绳;从四年级开始要打破行政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进行分项选修。不仅如此,学校还改革了传统运动会的形式,改办全员运动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至少三个项目,让运动会成为全体学生的运动场;创造性地开展了“足篮排”三大球联赛,将其纳入正式课表,使之成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通过改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多元、丰富的体育课程中找到了兴趣,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逐渐培养起了运动习惯。
  不一样的生存课。在“最儿童”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将游泳课作为生存必修课,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在外小学习期间,必须拿到一张游泳达标证。游泳对外小的孩子来说,不仅是体育课的一种变化,更是生存能力的一次学习。学校与宜昌市体校合作,由专业游泳教练执教,每周两个小时,一年20次课,构建体教结合新模式。学年结束,学校进行结业考核并邀请家长观看,90%的孩子都能顺利结业。游泳课是生存必修课,但学校并不轻视其他生存课程,而是努力教给孩子更多的生存技能。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求四年级学生选修“野外露营课”;五年级学生选修“生命自护自救课”;六年级学生选修“护理课”,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给同学们防溺水、包扎伤口以及做简单的心肺复苏。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一个人一生也许都用不到的生存技能,在关键时刻说不定会救孩子自己或他人一命,这就是学校坚持开设生存课的初心。
  不一样的性别课。每年九月最后一个星期是外小“男孩节”“女孩节”,这两个节日贯穿于整个小学六年,“美丽、勤劳、智慧、温婉、独立、自爱”是“女孩节”的六大主题,“勇敢、坚强、乐观、宽容、睿智、担当”是“男孩节”的六大主题。学校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和内化性别教育。在2018年的“男孩节”和“女孩节”期间,女生分别走进三峡大学、特殊学校、东方年华生态农场等基地,去感受独立、勤劳;男生则分别走进消防中队、特警中队并登顶磨基山,去体验勇敢、坚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主题,赋予活动不同的意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自己的性别特点。
  不一样的视野课。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是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好奇。为了帮助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究精神,外小在设置“最儿童”课程上,紧紧围绕“好奇与探究”这个中心安排课程内容。探究多年的视野课程如今已初成体系:三年级牵手乡村,四年级走進香港,五年级远赴新加坡,六年级寻访台湾,同时还开启“朝着梦想那方”的北京毕业之旅。以前,教科书是孩子们的世界;现在,全世界是孩子们的教科书,当外小学子走出校门,探访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时,他们的视野就得到了拓展,探索能力也得以提升。
其他文献
教育学博士后,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致力于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研究,并以教育存在论、教育价值论等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已出版《教育——人性建构》《教育哲学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基础》《教育存在论》《基于教育存在论的教育价值论研究》等专著。  湖北教育:“小灵通”打小报告后,教师中断预设,让熊威武拿出作业的处理方式妥当吗?  薛忠祥:由于“小灵通”的小报告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心思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于201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与人教社2006年版教材对比,统编版教材在编排思想、价值取向、编排体例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结合教材做具体分析。  编排思想:弘扬求真的唯物史观  真相是历史的生命之所在。中学历史教材作为最严肃的出版物,应本着客观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还原史实,让历史真实可信。统编教材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引入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采
奥林小学结合“尚美悦行”校训,提出“在家做最美孩子、在校做最美学生、在社会做最美小公民”的“尚美”德育课程三维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开设了行规教育、节日文化、志愿服务、校外实践四类课程。  行规教育课程促习惯养成  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编了《培育好习惯 争做美少年》德育校本教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设置不同场景,将行规教育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激烈的讨论和深刻的自
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万国斌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什么是教育家的情怀?万国斌认为,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教育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办学情怀,教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有情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情怀的学生。  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带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周三晚上,城关中学校园内一片寂静,二楼一间教师办公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醒目。办公室里,教学副校长沈
“快乐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倡导教育者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以下简称“张振武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践行“快乐教育”理念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张振武小学围绕“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发展、家长获得希望的乐园”的共同目标,在“共筑梦想,快乐启航”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快乐教育”办学思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2.1整式(1)》教学中,基于丰富的现实情景和学生已有基础设计合理的抽象活动,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抽象的主要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抽象活动经验,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抽象素养。下面以《2.1整式(1)》为例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数到代数的过渡,发展代数思维。  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
笔者曾在多个场合讲到自己亲眼所见的一个课例。  这是一次常态的推门听课,执教教师属于“草根一族”,上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时间为十分钟。笔者所观察的小组用了不到七分钟完成任务后,开始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环保类的好文章那么多,编者怎么偏偏选了这样一篇进教材?七嘴八舌之后没有结果,就借全班交流思维导图之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简便运算定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常常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如(a b)×c=a×c b。在面对乘法分配律变换的不同类型时,更是应接不暇,慢慢地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扫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在教学时,教师要潜心为学生铺路搭桥,合理地架构起支撑点,顺利地让学生思维过渡到理想的节点
一、以教材为圆心,给予学生阅读材料自选权  统编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文训练体系,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等角度全方位地涵盖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范畴,我们无须另起炉灶,只需以教材内容为圆心,引导学生主动找寻阅读材料,实现自选性阅读。  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教师要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学习按“总分总”的结构和游览顺序,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
传统的历史复习课主要采用教师梳(讲)、学生背(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复习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时,笔者以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为中心人物串起整个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漫画落实基础  根据学生喜爱漫画的特点,回忆、梳理基础知识阶段,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独立梳理本册内容的关键词,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梳理罗斯福在内政外交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