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产业转移机遇 推进苏北工业化进程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接产业转移是增强苏北造血功能、提升苏北综合实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推进苏北工业化进程,苏北产业转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加速集聚,合作形式多样,吸引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对加快苏北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苏北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
  
  2001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苏北产业转移持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1-2007年,苏北五市累计吸纳国内外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919个,总投资3826亿元,实际到帐资金1703.6亿元。其中,2007年,向苏北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2026个,项目总投资993.8亿元,实际引资额49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2%、25%。
  产业转移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产业转移项目正逐步由初加工向精加工、由分散式向集群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向有着较好产业基础的机电、纺织和化工等领域集聚。徐州市中能多晶硅、禄恒液相甲醇,淮安市富士康科技城、银珠硝盐联产,盐城市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上海纺织工业园,连云港市青年汽车零部件、中海集装箱和专用车,宿迁市恒力工业园、长江润发(宿豫)工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相继实施。在产业转移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加速态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1年以来历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0.3%、11.4%、12.5%、13.9%、14.3%、15%和15.2%。2007年苏北GDP达到4976.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263元。
  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南北共建园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省级以上开发区个数从16个增加到42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出口加工区2个,每个县(市)都有省级开发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产值已占苏北地区工业总量的50%。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决定实施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截至目前,经省政府同意,已审核批复南北共建园区14家,另有9家共建园区向省政府提出申报。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1.1亿元已拨付到位。到今年6月底,共建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达18.74亿元;引进注册项目162个,其中外资项目55个,开工在建项目95个,已建成项目27个,进区项目总投资174.36亿元,实际到帐注册资金35.3亿元。进区项目不仅单体投资规模大,平均每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含量也较高。
  产业转移的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坚持政府引导和推动,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两者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移工作的有序推进。2001-2007年,省外和境外向苏北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6658个,占总数61%,累计利用省外和境外资金1013.5亿元。利用省外资金方面,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占较大比重,尤其是浙江客商在苏北的投资总量、项目数量占各省份客商之首,苏北已成为浙商对外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利用外资方面,七年来,苏北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94亿美元,到苏北地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40多个。
  苏北投资环境获得中外客商好评。在2007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评选中,江苏有16个县(市)、区入围,其中苏北地区占8席,分别为大丰、射阳、灌南、灌云、赣榆、东海、新沂、丰县。在第二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评选中,东台、新沂、赣榆获潜力奖。徐州市连续4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连续两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评为“极力推荐投资城市”。名列跨国公司最具投资价值中国城市排行榜第六位。作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14个沿海城市之一的连云港市,被评为“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淮安市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盐城市被授予十佳“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称号。宿迁市2007年荣获“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特别奖”,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在浙商大会上获奖的城市。苏北发展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全省上下对苏北产业转移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产业转移政策引导力度,出台了《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南北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鼓励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奖励政策有关实施办法》、《关于金融支持苏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信贷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举办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促进产业向苏北转移。苏北各地则把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干部的第一政绩,自主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大投入力度和考核力度。苏南各市则将产业转移作为南北挂钩合作、对口帮扶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目标任务加以落实。
  
  苏北产业转移面临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风起云涌,这对扩大利用外资、承接吸纳产业转移提供了新机遇。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和全球500强企业,以及东南亚许多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我国,带动了我国部分地区利用外资水平迅速上升,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同时,上海、浙江及我省苏南等发达地区在继续承接吸纳全球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和层次的同时,受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等因素影响,也加快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扩张和梯次转移。苏北地区与上海、浙江及我省苏南等发达地区人文风情相近,经济又有较强互补性。可以比较方便地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尤其是在苏南加快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的过程中,苏北地区更是首选之地。近年来,上海、浙江及我省苏南等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转移到苏北地区。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从苏北地区自身发展的现状来看,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机遇十分难得:一是苏北5市明确划入长三角。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的区域范围已由“16城市”扩容至“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这意味着苏北5市将由现在的辐射带动区划人长三角地区,这将使苏北发展搭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火车头。二是我省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省沿海地区的发展,要求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研究这一区域的发展问题,制定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努力促进这个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沿海开发将有力地带动整个苏北地区加快发展。三是苏北地区生产要素的资源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明显。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苏北地区的土地、电力、劳动力、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等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成本与发达地区相 比。都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四是苏北地区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近年来,苏北地区兴、扩建了一批工矿企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一定生产能力、一定技术水平和一定产业配套条件的工业体系。五是苏北地区在投资环境方面的优势也日益明显。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苏北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539公里。同时,苏北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强化服务意识,为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尤其难得的是苏北地区已形成大干快上产业项目、加快经济发展的浓烈氛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所有这些新机遇、新条件的充分利用,必将会对投资者产生巨大吸引力,必将把苏北推向产业加速发展、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推动苏北产业转移再上新台阶
  
  加快融入长三角进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上实现与上海、浙江、苏南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着力围绕重大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战略问题,推动苏北与上述地区的一体化,更好地发挥苏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重化工业、建设能源保障基地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努力破除行政壁垒,推动苏北地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共同建设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更好地实现互动共赢发展。
  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工作。继续组织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深入推进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大力鼓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省财政和省级有关专项资金要支持产业转移。并延续有关支持性政策。对转移到苏北地区的产业项目,在项目报批、土地供应、信贷投入和担保、利用国内外资金、能源保障、转移后的存量调整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全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产业转移。
  大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组织苏北地区围绕市场需求、要素供给、产业性质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面向上海、浙江、苏南地区,吸引该区域的产业转移。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采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打破地区、所有制界限,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地吸引客商。要围绕沿海地区的临港工业、连云港的医药产业、徐州的工程机械产业等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苏北开发区建设应完善功能,组织乡镇引资项目向开发区集中,提高集约开发水平,打造高标准的招商载体。
  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加强人才开发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苏北从业人员素质,为产业转移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加快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政府委托培训、中介机构培训等途径,发展苏北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强化培训促进产业转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
  继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切实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推动产业转移的着力点。加强诚信建设,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及时跟踪加快苏北发展政策的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到位。在推进软环境改善的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重点搞好连云港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把住项目准入关,防止污染严重、落后淘汰的产业项目引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规范的弯路。
  (作者系省发改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金 雯
其他文献
简述了定向爆破筑坝在大石板沟尾矿库的成功实践,采取了准确定向抛掷、防止导硐冲炮、减少爆破振动、控制爆堆形状、降低炸药单耗、节省工程成本等一系列科学、行之有效的措
机械阻抗法作为一种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方法,因其测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测试精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用ANSYS有限元程序模拟了完整桩、断裂桩、缩径桩等各种情况,得出了机
当前,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亟需下大功夫。主要应致力于“加强学习、积极实践、依靠群众、完善制度”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