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班维尔小说中的“视-触觉”与真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与虚假问题是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他的大多小说都通过嵌入绘画元素来建构主体的视觉形象.在以死亡为核心串联起来的新三部曲《日食》《裹尸布》与《海》中,小说试图赋予这些幽灵以感官化的肉身.理解班维尔式的“如画”文学,我们不仅可以依靠单一的视觉建构作用,还可借助一种具有触觉般的视觉力量,来审视绘画与主体之间看视问题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藉此召唤主体本真性的自我与一种感性的真实.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与方法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外在于人的生命,外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困境的重要根源.思想政治教育和儒学在理论上具有同质性,在评判的标准上都强调知与行的统一.遇到的问题亦具有相似性,因此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困境,可以借鉴儒家工夫论的成功做法.这需要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工夫实践三方面入手.
新自由主义最初是经济学领域内的一种学说、一种思想、一种改革方案,后来逐渐嬗变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企图征服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秉持自由放任原则,鼓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万能论”,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传入中国后,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导致了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在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上迷失方向.应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必须多方发力,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对社会思潮的辨析能力.
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已经深入到文学研究的诸多领域.中国传统诗词也贯入了数字人文的研究,不过多集中于电子化、声律、作家、写作地域等元数据构建,诗歌内容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重点介绍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意象这一古典诗词核心要素进行的三项代表性研究,进而指出数字人文方法在构建意象的字面义和深层情感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提出构建大规模古典诗词语义体系和意象知识库的构想,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诗词数字人文研究.
以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来促进全球化发展,这既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使命,也是北京冬奥会践行的责任担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回顾全球化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梳理逆全球化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困境,认为其面临申办遇冷、可持续发展遇阻、奥林匹克教育体系弊端暴露、国际奥委会改革成效不显著等难题.进而建议奥林匹克运动要反对国际社会的逆全球化,推动世界全球化、多极化发展;要履行“更团结”承诺,促进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要深化国际奥委会自身变革,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要鼓励奥运会改革,推动奥
“西游”是近几年国产电影业竞相追逐的超级IP,在大热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电影《悟空传》可作为典型来剖析.作为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玄幻类电影,《悟空传》很大程度上摈弃了原著具有一定情感深度的悲情叙事,而偏重于特技和明星的奇观式展示.在对商业片与文艺片二元对立的简单理解下,影片在叙事上相当随意化和碎片化,更在乎的是视觉刺激,而非饱满的逻辑与情感营造,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今泛娱乐时代青少年受众越来越追求表面华丽而非抽象思考的趋势.影片在商业成功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做到“内容为王”,为当代中国电影的精品化发展做出自己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的唱和诗中,有三组咏春的作品,分别为《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和春深二十首》《生春二十首》.这类旨在逞才竞技的唱和组诗,绑定同一体裁、围绕同一主题、拘囿同一韵脚,叠相赓和,联类无穷,明显带有游戏性质.但他们却能因难见巧,在画地为牢的有限空间内,将腾挪翻转的艺术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或者说在遏制创造力激荡的框架下依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当然,游戏之作固有的局限性,他们也未能避免.
温庭筠在词中构建了以抒情女主人公身处的室内场所为主,“目瞩”的和“意骋”的户外场景与虚境为辅的闺阁空间.为打破审美空间的单一性,增加空间张力,深化情感;词人以嵌入、穿插、叠映等方式,对一重或几重空间进行拼接,组合成一幕幕内外结合、远近相辅、虚实相生的浑融境界.这种空间组建方式为当时及后世的词人提供了一种创作“范式”.
玩月自唐代以来就成为文人雅士一种娱乐的方式.王维、王昌龄、贾岛等都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但相对于李白来说,还较为逊色.李白虽不是玩月诗的最早实践者,但李白在玩月的同时,对月亮的意象阐释,却是最为丰富的.他将玩月之风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渗透着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种种思考,尤其是《夜泊牛渚怀古》一诗对后来的诗学发展增添了新的意象,即“牛渚美学意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诗人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百首,以竹枝词特有的纪实风格,全面记载了《红楼梦》早期稿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与今本《红楼梦》相比较,《红楼梦竹枝词》所记述的《红楼梦》故事情节和人物,与今本《红楼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从差别的数量和性质看,显然不属于误读、误记,其差别不仅存在于后四十回,也存在于前八十回,所以也不是用《红楼梦》续书所可以解释的.经仔细比对,卢先骆所咏《红楼梦》,应和明义所读《红楼梦》一样,是一部与今本《红楼梦》不同的早期稿本.通过故事情节与人物比对可以确定,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所咏《红
张大千正式拜师曾熙和李瑞清应在1917年春夏之交,而非过去所认为的1919年.其拜师的原始动因在于学习书画.张大千口述的秋英会与媒体广泛报道的秋英会虽然前后有密切关联,但应该不是同一年发生的同一事件,两者有完全不同的活动性质、举办经过和社会影响.两处秋英会活动中均在场的张大千、郑曼青和谢玉岑三人也有不同的表现.张大千自述的1925年于宁波同乡会馆成功举办个人首次画展,已经预示着张大千在书画成就之外,还拥有高超的社交艺术和精明的商业思维,这是沪上其他士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才能,它为此后张大千执着地做一名职业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