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高中地理课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课堂缺乏生气,新课改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也难以得到真正贯彻与落实。因此,地理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感受地理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情境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对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进行的重新组合和创造加工,它强调地理知识和生活情境的一体化。因此,情境教学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技能、技术的积累,尽可能地利用周边地理资源条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获得愉快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动机,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利用图片动画演示创设情景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比较,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锋面系统》时教材中有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冷锋和暖锋,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冷锋和暖锋的锋面都倾斜于冷气团一边?为什么它们的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不同?降水的区域也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从各种谚语成语中创设情景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暖锋过境,“一场秋雨一场寒”——冷锋过境;“沧海桑田”体现什么地壳运动;“稳如泰山”、“坚如磐石”从地质学观点上讲,正确吗?
  四、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图表变化规律创设情景
  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有目的地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会利用参考书、工具书、文献、网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扩大知识面等综合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增强概念原理的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演绎能力,使教学更加严谨、更加科学。同时渗透了科学方法的培养。例如在气候类型一节的教学,我们突破传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教师让学生查找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气温的数据和图表,并将这些数据图表罗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气温变化的差异,从而产生想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特点的成因。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学生具有强烈的研究欲望,因而具有可发展性和生命力。
  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气旋”时,指导学生思考:气旋中心气流应辐合上升,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中心却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这是为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该问题发生冲突,于是就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探知的火花就会一下点着,从而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讨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
  六、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广了,地理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了,因此应该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比较注重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探究、竞赛、调查、角色扮演、游戏等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思想,互相促进。同时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时,设计如下小实验:撑开雨伞,从顶上倒下一滴红墨水。当雨伞不动时,发现红墨水沿直线流下;当雨伞顺时针转动时,发现红墨水偏向左侧流下;当雨伞逆时针转动时,发现红墨水偏向右侧流下;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就可得出“南左北右”的规律。上述地理实验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原理清晰、效果明显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脑构建的知识,记得牢、理解透,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愉快而轻松,课堂的效率无形之中就会提高。
  地理情境不仅仅用在导入处,而是用在教学的全过程。在地理课教学中如能恰当、巧妙地创设情境,注重情境的现实性、趣味性、与课本知识的一致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创设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以体味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形成自我主动发展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
期刊
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要指导学生写一手端端正正的字。《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明确指出低段的写字目标: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采取有效措施出效益,立足课堂教学出效益,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益 高效课堂 驾驭课堂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作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深化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深化导学 创新教学 构建高效 高中语文课堂  新课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熟悉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情感氛围;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空间,才会使课
期刊
摘 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政治,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教师来说一直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决定政治教学成绩好坏的一个先决条件。本文先阐述兴趣的重要性,然后举例通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政治教学 兴趣 重
期刊
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宋朝程颐曾说“学者先要会疑”,这就是说学习要有怀疑精神。在课堂上要怎样才能产生疑问呢,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完成的。好的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信息刺激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它使学生定向思考,促使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它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识字能力又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成为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激起识字的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兴趣  好奇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好奇能诱发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所以,老师在课堂的开始,要利用新奇有趣的课堂引入,在几分钟之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随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自觉自愿地进入思考分析境地,象生动有趣的影片抓住了
期刊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只偏重知识的传授,将一篇文章往往分解得支离破碎,在一些知识点上作文章,结果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知识点对付考试而已,而对于如何读书,如何去分析理解文章一无所知,面对新的文章时,常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种只重知识不重方法的教学是不成功的,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多年来传统的升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所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一个学生在校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审美 语言文字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