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概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于在消化内科实习中采用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以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60例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均是来自2019年6月9日~2021年5月7日,将所有的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甲组与乙组,甲组(传统带教模式)与乙组(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观察并记录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中的效果。结果:乙组带教方法效果尤为突出,其诊疗后患者的依从率为95%,得到了医学本科实习学生的高度肯定。且综合评分较显高,P<0.05 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消化内科实习中教学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可进一步广泛应用。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消化内科;一对一带教
  消化内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一直都是临床实习的重点科室。消化内科疾病种类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其操作精细且复杂【1】。对于临床实习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间,不仅要接受受教的内容,更要通过考核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因为当今医学的发展,很多教学模式都是很传统的书本知识进行的传授,更多的实习生无法真正接受到实际的完全问答式或者操作式的学习【2】。以致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无法胜任。所以一对一带教模式结合基础教学方法更适合当今的实习学生,有助于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60例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均是来自2019年6月9日~2021年5月7日,将所有的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甲组与乙组,甲组(传统带教模式)与乙组(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60例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年龄在18-21岁,且平均年龄为20.03±1.11岁;女性38人,22人则为男性。统计学对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方法:
  甲组在带教方法上应用传统带教模式,乙组采用当前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具体如下:①学生进入科室进行实习期间,实施一对一带教模式,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并亲自带实习生到消化内科进行临床工作的参与并指导完成临床多种工作,同时带教老师在旁可及时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大程度上调动实习生的实操能力。②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按实习要求与临床的病例,带教老师于课前制定相关的问题,根据每个实习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带教,充分学习和了解介入治疗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指导实习学生在床边为患者真实的诊病,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不同的诊疗方案并进行初步诊断。组间成员讨论结果后与大家分享,带教老师对此给予指导,对于普遍问题加以解惑。
  1.3评估教学效果
  对于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与理论测试(综合能力为:对患者病程的书写、基本操作、病史情况、病人的相关检查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资料数据都行t值来进行检验,以(x±s)表示,所有考核数据都进行SPSS20.0软件数据包来计算,显示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医学本科生所有考核之间有明显差别,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2 结果
  通过此次研究数据显示,理论测试甲组81.84±8.52分、乙组83.37±7.14分,统计结果P>0.05 显现检验结果无意义。甲组综合测评69.14±9.58分比乙组75.44±10.58分显低,各项数据显示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带教模式,主要是以带教老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基础,单纯地向实习传授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无了解,让实习生无实践的机会,也缺乏更好地探索过程,极大程度上剥夺了实习生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更多为被动性的学习,而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之间没有一定的互动,不利于调动实习生的实习兴趣,学习热情大打折扣【3-4】。而采用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这两种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实习学生不再单纯面对书本知识,它需要实习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充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当中,了解消化内科的更多实际症状,而不再是只看着书本想象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对典型病例的了解和学习,再辅以临床式教学的指导,让实习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患者,有利于实习学生在将来真正地走向工作岗位以更好的适应环境。
  综上所述,一对一带教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促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值得在临床本科学生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宏蕊,李银雷.多元化教学在消化内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127-129.
  [2]白雪,李治,杨晓燕等.消化内科护理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2):12-14.
  [3]尤雯,刘爽,阮戈冲等.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科研带教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带教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11):1658-1661.
  [4]王瑞娟. 以問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165
  基金项目:温州医科大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20149)*通讯作者: 薛世航 副主任医师 Email:xueshihang@126.com
  作者介绍:黄芳,女,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系常见疾病的诊治,擅长炎症性肠病和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在消化内科长期从事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
其他文献
当我单击IE浏览器的“工具→Internet选项”时,系统弹出“由于该计算机受到限制,本次操作已被取消。请与您的系统管理员联系”的提示。请问,这该如何解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这对于医疗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也提出全新标准。特别是对于当前青年医务人员更为重要,由于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思想与行为方面并未成熟,所以需要对青年医务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其充分了解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保证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观念正能量,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青年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难见成果。本文对加强青年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麻杏二三唐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到2021年1月所收治的64例ACOS患者,并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麻杏二三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测试及慢阻肺疾病评估测试上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好
期刊
我的系统为Windows XP SP2,从网上下载并安装了最新版本的MediaPlayer11,安装后感觉英文界面不方便使用,想将其卸载掉并重新安装Media Player10,但在控制面板的“添加或删除程序”中找不到卸载项。请问,如何才能卸载Medis Player 11并重新安装Media Player10呢?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支气管哮喘寒哮型患者实施治疗时引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寒哮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将上述患者划入到实验组和常规组中,每组各36例患者。其中,常规组予以治疗,实验组予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经不同疗法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研究数据得出:实验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偏头痛(RM)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RM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氟桂利嗪+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IT-6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ES评分、SF-M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在RM患者治疗中可有
期刊
我通过朋友介绍的方法,将MSN、Yahoo、ICO中的联系人统统添加到了我的Google Talk中,由于人数很多,Google Talk又没有提供分类功能。请问,如何才能快速显示某类联系人?
期刊
我是一名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最近购买了一台电脑放在宿舍里,想给电脑设置BIOS开机密码,但是我按主板说名书设置后,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还询问密码,请问该如何解决?
期刊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TBL)在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任务驱动式教学(TBL)的方法概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任务驱动式教学(T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主张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完成一个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真实任务,构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1]。  1.任务驱动式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课本知识转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术前体位训练联合护理对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术后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行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与实验组(40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联合术前体位训练),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不适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