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乱象挥之不去问题多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氹仔新碼頭(下稱碼頭)作為一項公共工程,歷經七年尚未建成,期間一波多折,立法議員陳明金、吳在權透過議程前發言與質詢陸續揭示其中的種種亂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事源於今年5月底,陳明金、吳在權議員辦公室接到廣東石化工程(澳門)有限公司有關人員的求助,反映其在碼頭工作11個月,分文未收不說,還要落到被上判捷成顧問工程有限公司取消金額2.1億元的碼頭電力合同的后果,雙方正面臨官司糾紛;另外,又有市民投訴指,碼頭工地上可能有黑工,有人用大量木船,每天早上從珠海水域運人上岸工作,晚上下班再用船將他們運回內地,希望當局查明真相。
  透過有關個案和投訴,陳吳議員團隊發現碼頭工程自2005年建造以來,問題多多,亂象紛呈,作為民意代表,面對公共工程建造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陳明金、吳在權議員瞭解情況後,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一塌糊塗”。
  26億元工程款 太公分豬肉
  為緩解外港碼頭日趨緊張的運輸壓力,政府決定興建氹仔新碼頭,2005年將“碼頭建造承攬工程”判給華建——中國路橋——澳門地產建設聯營體,總造價4.998億元,原計劃在2005年和2006年分兩次支付,也就是說工程要在2006年完工。但是由於工程進度一直跟不上,未能如期按要求完工,半途而廢,拖到2008年,最後共獲得3.6億多元工程款。
  碼頭的地下停車場和商業區建造工程,2006年判給澳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總造價4.468億元,原計劃在2006、2007年分兩次支付,同理,要求2007年完工。但是其命運同樣是不斷延期,半途而廢。至去年5月26日之前,政府通過3個批示,將兩年的支付,改為分5年支付,最後一次的5300多萬元,在去年支付,5年間共支付3.74億元。
  2009年下半年,碼頭主體工程擴建公開招標,振華海灣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振華)中標,標價約15.8億元;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基礎設施,開支2.189億元;再加上工程監察、質量控制的開支3500萬元,目前,單是這個工程,總開支就已達到18.34億元。
  設計監理不分家
  監管缺失誰問責
  通過翻查2004至2010年,特區政府數以百計的政府批示發現:氹仔新碼頭工程的總設計,2004年判給保益亞洲顧問有限公司,2005年開始招標興建,設計公司換湯不換藥,變成同屬保益的PAL亞洲顧問有限公司。與此同時,承建公司數度更換,歷經PAL亞洲顧問有限公司以及其聯營公司、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等,不停變換角色,包攬氹仔新碼頭所有工程的協調及監察、質量控制、技術援助及品質控制等工作。但是,不論發生任何事,這些公司或機構總是只管收錢,毫無責任。更離譜的是,PAL亞洲顧問有限公司,既負責氹仔新碼頭的各項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又擔當工程的監察及協調,角色衝突,權責不清。
  工程延誤,推倒重來,出現重大失誤,負責協調及監察、質量控制、技術援助及品質控制的這些公司和機構,究竟有無發現、有無發聲;又或者只是面對公帑“袋袋平安”,天塌下來只當被冚?事件似乎反映出,特區政府部分主管官員“官本位”思想嚴重,習慣閉門造車,視公帑為草紙,更視特區政府威信為兒戲;更體現了政府作為監管者的角色缺失,官員全無問責。
  部分工程推倒重來
  拆卸費用500萬
  多少公帑掉落海
  碼頭各項工程的建造,在時序上出現明顯的時間差,2005、2006年分別開工的碼頭工程、地下停車場和商業區工程,原本應該在2006、2007年完工並投入使用,但是,政府既然在2006年就決定擴建碼頭主體工程,2008年決定投資,期間,為何又按原計劃進行工程?由此導致政府需額外斥資2.18億再建一個臨時碼頭以供暫時使用,以及為配合碼頭主體擴建工程的展開,需要拆掉部分已建成的設施,當局承認存在浪費,拆卸這些設施需要費用500萬元。
  公帑作為廣大市民的資產,合理善用才是原則。雖然承認浪費公帑,至於浪費的是大是小,卻無標準答案。500萬澳门元,對一些官員來講可能是少;但是,對於許多普通市民而言,卻不是個小數目。更重要的是,用500萬元拆除的建築物,其當初興建究竟花費了多少公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擺在面前:500萬元的拆卸費,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拆除不同價值的建築物。這500萬元如果買炸藥拆樓,可以拆除多少樓?
  分判糾紛黑工問題一團糟
  負責碼頭主體工程擴建的承建商振華中標後,將多項工程分判給二判,再由二判分判給三判。例如,振華將其中約5億元的機電工程判給了捷成顧問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再將其中的約2.1億電力安裝工程判給廣東石化(澳門)有限公司,如今該二、三判之間發生嚴重糾紛,面臨司法訴訟等一系列問題。
  有市民投訴,碼頭承建商知法犯法,利用木船從水路偷運黑工到工地作業。為此,7月27日早上,警方聯同勞工局到氹仔新客運碼頭地盤進行突擊檢查,拘捕35名黑工及1名過界勞工,他們均是內地人,在地盤負責泥水、紮鐵、雜工等工作,全部被帶返警署調查,以及扣留3艘懷疑偷運黑工的船隻及3名持內地漁民證的船主。
  政府答非所問亂上加亂
  在陳明金、吳在權議員的議程前發言及質詢的連番追問、窮追猛打下,建設發展辦公室終於作出了一些回應。但有關回應似乎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真是亂上加亂。
  例如,當局透過媒體表示,碼頭工程判給金額由7.5億元增加到18億元,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工程款只增加了10.5億元而已;7月21日,陳明金為此提出書面質詢,並列舉26億元開支的詳細情況。陳主任隨後的回應,將18億改為26億元。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作為主要負責該項工程的職能部門,為何先講18億元,後又改口為26億元?說白了,這只是個加減法的問題,但是卻造成了公眾疑惑。
  又例如,在具有總設計的前提下,工程“斬件”成為“碼頭建造”、“臨時碼頭”、“地下停車場和商業區”、“碼頭主體工程擴建”和“基礎施工”五大部分,當局在回應中卻將“斬件”理解成工程的監管機制,還認為此“斬件”,只是社會對有關內容誤解。簡直是答非所問!
  陳明金、吳在權兩位議員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部門主管,對公共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問題,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作出回應,結合七年來氹仔新碼頭初始工程、地下停車場和商業區建造、基礎設施、工程擴建以及工程的設計、協調監察、質量控制、技術支援和品質控制等等所有涉及公帑開支的問題,政府都不應該迴避。
其他文献
於5月13日至22日,一連十晚於大三巴牌坊前地舉行的“光影大三巴”公開演出掀起一片“光影熱潮”,吸引了大批市民與遊客前往欣賞(平均每日逾四千人次,累計觀眾達數萬人次),更成為網路熱捧節目。  這項由澳門文化局主辦的藝術節委約節目,是由西班牙Telenoika.Net錄影藝術團於去年受邀來澳進行實地考察,深入瞭解本澳的人文風情、歷史背景之後,耗時三個月為大三巴牌坊度身定造的藝術作品。長達20分鐘的表
期刊
特区政府公佈的今年五月份本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5.4%,六月份CPI更按年升5.65%,一月高过一月。说明在可预期的下半年中,通胀将持续徘徊在5%或以上的高位水平。与澳门相邻並有著紧密经贸关係的内地通胀亦不断升溫,内地已经公佈的今年六月份CPI指数,按年上升6.4%,渐近三年以来高位,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恰恰由於本澳的肉类、蔬菜、生果、食品以及大宗消费品的主要进
期刊
粵澳合作的一齣重頭戲近日揭幕。2011穗澳合作會議於7月18日在廣州南沙舉行,廣州市市長萬慶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分別率團出席會議並在會上致辭。兩地經濟、貿易、科技、旅遊、會展、文化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會議,就雙方合作的許多問題深入進行討論協商,達成了許多共識。  穗澳合作會議的收穫是相當豐富的。會議簽署了4項合作協議,分別是《廣州澳門加強會展業合作協議》、《穗澳加強旅遊合作備忘錄》、
期刊
月夜下的天空綻放色彩絢麗璀璨的煙花圖案,夾雜著駐足人群的歡呼喝彩聲……這是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浪漫溫馨的情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主辦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已成為澳門一項國際性盛事,在世界上同類型比賽匯演中極具規模及地位。  “第23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將於9月10日拉開序幕:  場地:旅遊塔對出海面  時間:21:00 ;22:00  日期:9月10日(星期六)
期刊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提到需要用到這句話來形容的情景,大多數人也許會聯想到內地偏遠山區、跋涉求學、砍柴做飯、貼補家用等元素充斥著的畫面。那麼,一個從16歲起就做食肆雜工、私人補習老师,如今課業之餘還要兼顧一間補習社、一間地產中介公司經營業務的大學生,是不是也屬於早早當家的“窮孩子”呢?而事實上,這位大學生的父母有固定職業,家裏有房有車,妹妹在女子中學就讀,自己是本澳某大學本科三年級学生。以
期刊
建於1995年的葡萄酒博物館是澳門獨一無二的介紹葡萄酒的場所。该館分為三個展區: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歷史资料區、酒窖區、酒展覽區。  走入博物館,可以參觀約百餘件與葡萄種植和釀酒相关的工具器皿及釀酒工廠模型,瞭解釀酒的工序及超过一千种全部入口自葡萄牙的葡萄酒品种。其中756種是銷售酒,另外359種為收藏酒,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1815年的波爾圖酒。   此外,參觀者可與駐場葡萄酒專家交流品酒心得,及
期刊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乃為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舉辦四十週年,而特別興建的以該項賽事為主題的博物館。自1993年開幕至今,已成為澳門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參觀大賽車博物館,可欣賞不同展區內有關格蘭披治大賽車的照片、說明文章、獎項,包括對葉德利、杜德斯、羅路、冼拿和約翰哥斯密等為大賽車作出貢獻的傑出人物介紹, 讓參觀者了解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悠久歷史。  大賽車博物館館內面積雖小 ,但收藏品卻十分豐富,
期刊
澳門地少人多,不到六十萬人口,卻擁有二十多萬架車輛,隨著有車一族續增,此消彼長,可供車輛停泊的車位日顯短缺。近年再買車位難是繼買樓難之後再一個令澳門人怨聲載道的生活必需品。在澳門半島,高士德區的車位閒閒地逾三百萬一個,而昔日的平民區黑沙環的車位也毫不失弱地直逼二百萬大關,連地產界人士亦大嘆:澳門車位沒有最貴,只有更貴!究竟澳門車位有多貴,不妨睇下數字:價格上升了50倍!呎價更逹12萬元每呎的天價。
期刊
澳門地少人多,所以澳門的房屋土地是寸金尺土的。承建商為加大樓宇實用的面積,會用盡每寸每尺的土地。在葡國殖民時代官員對城市規劃不作為,亦沒有想過要為澳門未來的城市規劃負責任。久而久之,澳門的樓宇佈局不僅毫無秩序,而且雜亂無章,有的區分更是名副其實的石屎森林。  “屏風”街景 無處不在  澳門半島各區隨處可見一些舊式五層高唐樓,偶爾一幢半幢超高層樓宇立於旁側,這些樓宇與樓宇間的佈局,都是一致的——多幢
期刊
澳门市民批评政府某些部门为了迎合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要求,操弄諮询民意,使其空洞无物,被市民批评为“假諮询”。任何諮询都应秉持负责、公开、透明的态度,否则,其结果只会误导社会。  策划:丁昌漫画:小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