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苏宁

来源 :东方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圣诞节开始,网友们在苏宁易购消费可以领取一种“云券”,这是一种能在苏宁易购和线下门店同时消费的优惠券,于是它有了特别的名字“双线云券”,每位注册用户可以得到180元。
  显然,上述促销计划是苏宁云商力图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尝试。对于这家“老”公司来说,刚刚到来的2014年是个契机,如果说2013年是O2O的元年,按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2014年显然会是O2O遍地开花的年份。原先苏宁不被看好的线下资源,那些代表重资产的门店,在O2O概念的推动下,翻身成为苏宁与其他电商差异化竞争的强大武器。
  这次由圣诞节延续到1月5日的“跨年促销”活动,苏宁号称整合了商品、价格、活动、体验、支付、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完全协同,全部促销商品价值达到百亿元。然而,年末促销仅是苏宁全年价格战从头打到尾的收官之作,2014年毫无疑问还得继续,只要苏宁一天没有与对手差异化,仗就得一天天继续下去。
  押注O2O
  从某种程度上,苏宁是愿意打仗的。2013年11月21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主题为“从苏宁发展看企业如何转型与创新”的讲演。在这场为时3个小时左右的演讲中,张近东回顾了20多年来的三次创业,包括一次创业时突破南京八大国有商场围攻;二次创业时期壮士断腕,砍掉半壁江山空调;三次创业时如何抢占电商三强等。
  所谓“创业”,实质就是与新竞争对手打上一仗。从前两次对垒看,张近东都笑到了最后。通过第一次对垒,苏宁确定了家电行业由专门电器连锁左右渠道的商业模式;通过第二次对垒,苏宁确立了后台运营能力驱动的,电器连锁之王的江湖地位。而第三次对垒则显得更为艰苦卓绝。
  这一难度来自几个层面,首先过往以线下零售为主的商业企业,几乎没有转型线上销售成功的先例,这里不仅存在人员结构差异、成本差异、管理差异,甚至还包括思维方式的差异。苏宁需要弥合完如此众多的鸿沟,才能实现线上、线下的真正联动;此外,至今仍无法回答的问题是,苏宁的线上线下联动究竟是左右手互搏还是左右手开弓,是自宫还是自修。
  不过,张近东仍旧在胸中谋划着苏宁的路线图。在斯坦福,他抛出了所谓“一体两翼”的概念,指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互联网零售,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未来要把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口袋里、客厅里去,并通过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将自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共赢的生态圈。
  在这次演讲中,张近东把O2O视为未来零售业的主流趋势,并认为这是苏宁引领零售业创新的重大机遇。在他看来,O2O消费潮的兴起说明,相比传统实体零售和传统电商,唯有O2O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好处,一旦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曾经被认为是巨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转瞬之间就能点石成金,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
  2010年1月,苏宁易购正式上线,在经过近4年线上发力后,张近东在电子商务界(1个4年前苏宁还完全陌生的领域)取得了B2C前三强的位置。曾几何时,O2O中的第一个O(online)是整个苏宁的核心,而现在苏宁开始回归第二个O(offline)——这家企业的本源。
  1990年12月,在南京湿冷的冬天里,在一个不可能卖空调的季节里,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在宁海路开出了他的第一个空调门店。23年过去,到了同样湿冷的季节,“门店”这个傻大笨粗的代名词却炙手可热起来,这位创始人似乎又得感叹造化弄人。
  反向操作
  回顾2013年,梳理众多电商的表现,动作最频繁者当数苏宁。
  这一年,苏宁的互联网战略转型驶入了快车道。2月,苏宁对外发布新模式、新组织和新形象,推出云商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团队,实现了组织融合;6月,在全国推行线上线下同价,实现了价格融合;9月份,推出了3.0版本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实现了商品融合;而最新的消息则是苏宁在全国重点城市推出了首批1.0版本互联网门店,实现了线下线上购物体验的融合。
  虽然,苏宁一系列动作给外界的印象颇为东一榔头西一棒,但善于布局、讲求大手笔的张近东显然很满意目前苏宁的状况。
  “智慧不在一个层次,较量就不在一个层次;格局不在一个层次,未来就不在一个层次。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张近东在斯坦福大学讲话时表示。
  然而,这个着力O2O的格局却让苏宁陷入了亏损。苏宁2013年第三季度净亏1.08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18%,这是苏宁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46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15.2%。销售费用为92亿元,同比增加7.09%。
  事实上,就在苏宁云商(002024.SH)公布第三季报亏损之后,股价一路从14.33元的巅峰跌至如今的9元附近,可以说自打年初积累起来的若干“概念”都不及财务数据来得硬碰硬。不过,就在一片不看好中,苏宁宣布了对PPTV的收购计划,略微挽回了股价下挫的颓势。
  作为目前市面上仅存的一家具备相当大投资价值,且自身也有被投资意愿的网络视频企业,PPTV聚力的命运,随着苏宁云商协同弘毅的战略性投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作为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最早、最大的企业,苏宁的互联网战略为实体商品、内容商品和服务商品,这是苏宁未来经营的三大块。实体商品是苏宁的长项,内容商品和服务商品这块,需要不断加以完善。本次投资PPTV,正是苏宁在这一块的布局。
  隐藏在其中的基本商业逻辑是,PPTV有自己的内容资源,而苏宁有大量的实体商品资源,尤其是电器,PPTV为苏宁经销的电视等设备提供预装内容,电视厂商从中参与分成,苏宁则扮演撮合的角色,处于这条食物链的顶端,通过整合模式实现其互联网战略中数字内容商品化经营的提升。
  对于传统纯互联网企业而言,这等于是抄了一条近路,是缺乏线下资源的他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场景。如果设想变为现实,苏宁作为传统零售企业的优势,则是被完全发挥出来了。因此,这次苏宁的并购动作也是一次O2O,反向O2O,将线下资源导入线上。   PPTV的CEO陶闯在收购发布会也谈到:“在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正在全面走向O2O”;线上虚拟和线下实体经济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对于O2O来说,早期行业人士强调的是“线上为线下导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建立互联网基因
  然而,线下与线上的整合谈何容易。苏宁第三季度业绩中,事关电商的部分却让人大跌眼镜。线上收入(含税)为55.6亿元,同比增长30%,但环比下降9.1%。毫无疑问,双线同价后,线下对线上造成了冲击。
  在张近东胸中,苏宁将以牺牲零售部分利润的方式,来换取数据、物流及金融三大服务的发展,向互联网企业转型作为改革路径。但是,打通上述三大服务板块好比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并非易事。
  从零售来看,苏宁的零售部分就是整个集团的根基,又由线下店面和线上苏宁易购组成。在线下,苏宁精减店面,调整结构一级市场增加店面功能,二、三级市场则完善店面布局。其中,一线城市苏宁店铺已经全面转向体验店。
  不过,苏宁面临最大的问题为线上线下过度依赖家电,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使用周期长更换频率低,来到线下体验产品的频次也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宁选择了线上来实现品类突破,再将客流导入到线下来。而目前的苏宁,除了收购红孩子在母婴市场分得一杯羹外,家电市场份额正被京东、易迅所吞噬。
  数据方面,苏宁原先有赖于线下渠道,建立了更为可靠、更具消费能力的用户群,这些数据目前并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苏宁易购的线上数据中去。围绕线上线下双平台用户数据、销售数据的开放展开,苏宁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除了数据外,在物流方面,苏宁规划的“物流云”项目主要由12个采购枢纽、12个自动化拣选中心、60个大型物流基地和5000个城市配送点组成,10000辆自有配送车辆与之配套。根据最新财报披露,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苏宁在 16 个城市建成的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另有15 个物流基地在建,12 个物流基地完成土地签约,其他项目已基本落实选址。大致完成“物流云”项目的三分之一。
  得益于线下连锁多年的积累,单纯从数字上来说苏宁的整体物流实力是很强的,但是之前苏宁的物流能力主要还是面向B2B,服务于实体店面,通常的流程是从供货商到仓储,从仓储到门店,而且主要的品类以大家电等大件商品为主。
  B2B物流,订单处理的波次,拣货的方式,货品在仓库中的摆放,物流人员的培训等等均与B2C不同。苏宁看似巨大的物流优势,其实在电商爆发性发展5年来,已经被京东、易迅、一号店们悄悄赶上。
  至于金融,目前苏宁已将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基金支付结算三张牌照收入囊中,正在申请银行牌照和保险代理销售牌照。如果申请通过,苏宁则会以“苏宁银行”和“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涉足线下金融业务。线上理财业务或将学习余额宝 与传统基金合作,小额贷款业务同阿里、京东一样针对开放平台供应商。
  但苏宁在金融业中面临的风险同样存在,这是一片张近东从未踏入的疆土,数十家民营机构正在摩拳擦掌要涌进来,如此激烈的竞争,多线作战的苏宁能否集中精神应对尚未可知。
  有趣的是苏宁的老竞争对手国美,在经历了2012年亏损后,在2013年已经获得盈利。国美的秘诀是做减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聚焦于自己擅长的大家电业务。而对于苏宁来说,昔日“手下败将”的经验已经没有太大借鉴意义。
  心高气傲的张近东甚至快速甩掉了早在1年前提出的概念“亚马逊+沃尔玛”,他如此强化O2O,实现在淘宝的C2C,京东的B2C之外,找到第三极。“亚马逊+沃尔玛”显然不具备如此深厚的符号意义。苏宁更愿意做没有人尝试过的事情,张近东在“拯救”自己两次后,终于要第三次出手了。
其他文献
2008年,青年熊剑明还是个首次把电子竞技搬上电视荧屏,试图用NBA模式打造电竞节目的理想青年。电竞类节目遭遇禁令之后,他重新选择了早教领域作为创业方向。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的熊剑明成了“熊爸”,创造出了卡通人物“小熊尼奥”,并将小熊尼奥一家和他的小伙伴做成了第一款产品当中的绝对主角。  将早教作为新一次创业的突破口,是熊剑明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他看来,早教领域绝对是一个大领域,动漫授权、早教玩具、
期刊
不过,张近东仍旧在胸中谋划着苏宁的路线图。在斯坦福,他抛出了所谓“一体两翼”的概念,指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互联网零售,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未来要把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口袋里、客厅里去,并通过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将自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共赢的生态圈。
期刊
2012年接受《东方企业家》专访时,季琦还是一身混搭着装,耐心地向外界解释“华住”是什么。虽然那时他已经勾画了多品牌战略的蓝图,但只是低调地表示,要“成为全球酒店业的中国服务代表。”  一年后华住交出成绩单,季琦一身单色布衣布鞋,颇显从容,但一时又有些咄咄逼人。在华住集团加盟商大会上,他淡定地宣布:全球酒店业争第一。  跟我上  此一时彼一时,经济型酒店市场眼看就没地可圈了。经过汉庭、如家、锦江之
期刊
他是家电零售业的先驱,也是国美之争的主角。2011年3月9日,陈晓最终离开国美,如今他的新身份是上海新沪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东企》:您进入新沪商集团的契机是什么?  陈晓:上海新沪商集团的前身,是上海某报业集团下属的一本杂志,这本杂志当时吸引了一批上海企业家成为杂志理事会成员,后来从该报业集团中脱离出来。上海本土在行业中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家不多,也许更加喜欢给人打工,而且缺少一种胸怀,
期刊
作为中概股互联网公司中的“老同志”,百度股价在2013年“狼性勃发”,累计涨幅达到70%。  2000年,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归国创建了百度公司。从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至今,员工人数超过20000人。在中国,打败称霸全球的搜索引擎google,成为中文搜索引擎使用者的首选品牌。如今百度占据着中国搜索市场70%~80%的市场份额,并拥有非常高的利润率
期刊
《财富》杂志揭晓2013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平安凭借2012年度稳健的业务增长和利润表现,荣登排行榜181位,较上年提升61位,再次蝉联大陆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中国平安集团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目前,
期刊
2013年“双十一”接着“双十二”密集轰炸,群众情绪稳定。套用运营唐狮电商业务的华尔思丹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戴成其的话说,这叫“从购物激情回归生活理性”。他的原话是点评华尔思丹成立五年以来的历程, “从创业激情回归商业理性”。  群众回归理性,唐狮电商却 “感觉终于赚到钱了”。今年光棍节日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毛利率达到45%~48%,是参加“双十一”以来战绩最好的一年。“说明我们找对方向了”。对
期刊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但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与这两个个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李嘉诚”。  作为李嘉诚的旗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而李嘉诚收购的英姿财团和记黄埔,则涉足医药、零售、电信等多个领域,业务遍布全球。  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有着复杂的股权关系,长实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占股49.97%。因此,谈到长实或和黄,往往离不开对整个
期刊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4G移动互联网虽然已是离弦之箭,但对于未来4G普及可能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目前业界仍在“摸着石头过河”,联通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辛克铎表示,4G在国内的市场需求还尚且模糊,与其说会全面迎来4G时代,不如说会率先迎来2G、3G、4G技术走向融合的时代。  韩国是通信行业的成熟市场, 5000万人口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08%,其中智能手机普及
期刊
1924年孙中山写信给老福特,邀请他访问华南,“某种意义上,您在美国的事业更具个人色彩,而在中国,您将有机会以一个新工业体系实现您的理想。”但福特办公室的一个助理回绝了孙的热情:“我们很愿意提供意见,但福特先生最近没有访华的计划。” 与之相比,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别克就取代八抬大轿成为中国政要的首选座驾之一。  沧海桑田,历史又重演了。这一次福特没有起晚,但最终还是落后了。改革开放以后,所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