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感知类动词“使役”和“被动”语义接近之分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感知类动词“思う”“感じる”“言う”的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产生语义接近的实例,把产生语义接近的例句分为内容类和对象类,从而为更好地说明日语“使役态”和“被动态”在表达上的连续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感知类动词 使役被动 接近分类
  引言
  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是日语语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所表达的语义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在某些特殊语境下,我们既可以使用使役表达,又可以使用被动表达,比如下文。虽然例(1)使用了使役表达,例(2)使用了被动表达,但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所表达的语义是相近的。
  (1)私はあの人にそんなふうに思わせたくない。
  (2)私はあの人にそんなふうに思われたくない。
  本文把这种在同一语境下既可以使用使役表达又可以使用被动表达的现象称为“使役”和“被动”的语义接近。
  一、前人研究
  对于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的语义接近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寺村(1982),早津(1992)(2014)。寺村(1982)举出了“死なせるー死なれる”这一代表性的例子,对这一现象给予了如下说明。
  (3)息子をその戦場で死なせた。(“父母”对“儿子战死”感到自责)
  (4)息子にその戦場で死なれた。(“父母”从“儿子战死”中受到影响)
  早津(1992)(2014)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举出了大量例句,说明了这一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分类。早津(2014)认为除去上文中寺村所提出的情况之外,当使役者预见到使役事件的发生会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某种措施规避使役事件的发生时,使役表达也会与被动表达产生语义接近。
  综上,前人研究主要着重于对日语语言学本体的研究,对使役和被动的语义接近主要从语义角度进行阐述。
  二、本文立场
  通过前人研究,可以知道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产生的语义接近在很多动词上都能观察到,比如前文所举例句中的“思わせる·思われる”“死なせる·死なれる”,囿于篇幅有限,本篇无法对所有动词进行一一甄别。因此,本文将视点聚焦于“思わせる·思われる”这一类动词。
  根据寺村(1982:175),日语中表示人的感知作用的动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像“見る、感じる”这样的感觉动词;第二类是像“言う、告げる”这样的发话动词;第三类则是像“思う、疑う”这样的思考类动词。本文在每一类中选取一个代表性动词,将语料调查的范围限定在“感じる”“言う”“思う”这三个动词上。
  本文所选取的语料库是《现代日本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在检索时既检索该动词的使役表达又检索其被动表达,然后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筛选,选出其各自产生语义接近的例句,所收集的数据在笔者初步判断该例句能产生语义接近的基础上,又经过日语母语话者的判断,将最终收集的数据作为有效数据。
  三、感知类动词调查结果
  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可以将收集到的有效例句按照原有动词句的宾语内容分为两种,分别为内容类和对象类。
  (一)内容类
  (6)彼は、六十歳に近い老人と思わせない·思われない活発さで、いつも伸子
  を引き廻した。(『伸子』)
  (7)それはまた、いつも何か怯えている少女の震えを、女の表情で押し隠そうとする構えのようにも感じられた·感じさせた。(『北帰行』)
  在本文中我们用NP1表示使役/被动句的主语,NP2表示被使役者/施事,VP表示动词,()表示可以省略,【】和...表示思考、感觉的内容。
  观察例句(6)(7),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相同的句法结构,即:
  NP1は(NP2に)【NP1についてのこと】と/ように VP-(s)aseru/(r)areru
  因为这种类型的例句VP前一般接续的是と/ように,と/ように前是具体的感知类的内容,且通常是一个句子,所以我们将此类型的例句命名为内容类。
  (二)对象类
  (8)ほらね、あなたは、存在しているだけで、同性に反撥を感じさせる·感じられる何かがあるのよ。(『花芯』)
  (9)「あら、それを私今まで黙ってたの、分かる·女にこんなことを言わせる·言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らおしまいじゃないの。」(『雪国』)
  观察例句(8)(9),二者也具有相同的句法结构,即:
  (NP1は)NP2に...をVP-(s)aseru/-(r)areru
  像例句(8)(9)一样,NP1通常省略,VP前通常接续を格成分,我们把这一类型的例句命名为对象类。
  结语
  通过对“思う”“感じる”“言う”三个感知类动词的语料调查,把产生语义接近的例句分为“内容类”和“对象类”,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在此分类基础上探讨感知动词类的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是如何产生语义接近的,进而阐明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之间的语义接近关系背后的语义动因。
  参考文献:
  [1]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I』.くろしお出版,1982.
  [2]早津恵美子.「使役表現と受身表現の接近に関するおぼえがき」.『言語学研究』1号,1992:173-256.
  [3]早津恵美子.「日本語における使役文と受身文との似通い―使役文からの検射-」.日中対照言語学会第31回大会口頭発表資料,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写作教学是大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作为学生英语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既包括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理解,对英语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的掌握和运用,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又涉及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和分析能力。本文从实际英语教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大专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大专英语 写作教学 有效性  一、引言  英语写作能力是对信息的反馈和提
目的:研究数字化乳腺X线和MR扩散加权成像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与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要达到“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口语表达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以逐渐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提高班学生 口语能力 培养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7月颁布的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鄂薇1号’紫薇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杨彦伶研究员选育的优良紫薇新品种,2005年获湖北省林木良种证书。品种特征:‘鄂薇1号’花色玫瑰红,花序紧凑,平均花径4.4cm,平均花序
摘 要: 本文讨论了汉英对比理论,从动态与静态、意合与形合、话题句与主谓句、主动与被动四个方面对汉语和英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一些课文句子及习题的翻译。  关键词: 汉英对比 新视野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 对比应用  一、引言  对比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L.Whorf)把对比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的对立面提出来,在他的
摘 要: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自然轻松又有成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兴趣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爱之情,能唤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灵活的思维力
一、项目前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1. 项目研究的概况。  20世纪60年代,在发展终生学习能力与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者的争论中,自主学习的概念产生了。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近几年的扩招使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和信心不足。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英语教学中
摘 要: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适用于中小学课堂的同时,也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兼顾因材施教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效率。本文在论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实施翻转课堂所面临的挑战、如何设计课堂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二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应用复合型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商务英语口译人员在促进对外交流及贸易活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商务英语口译作为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新兴专业课程,其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然而,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出发,对商务口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