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阿奇霉素 静脉炎 局部炎症
阿奇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传播性疾病。由于其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t1/2β)为35~48小时,并且有良好的抗菌效应。因而获得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SOS核糖体亚单位的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给药方法采用序贯疗法,静脉输液是静滴5天,停2天,再静滴5天。因为广泛应用也就要求广大的医务作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下就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讨论,以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多见,局部皮肤反应少见。本例病例与静脉炎相鉴别,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加强识别,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確处理。
病历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咳嗽,咳痰,入睡差,到门诊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门诊医嘱:5% GS 250ml门冬氨酸阿奇霉素0.5g,5% GS 250ml盐酸氨溴索30mg,静滴每分钟30滴。
患者手背静脉穿刺输液5分钟后,穿刺部位疼痛,30分钟后感觉前臂上肢奇痒难受,疼痛直达肩部。经查看,沿静脉走向呈现条索状红线,无畏寒和发热症状。
处置:立即停止静滴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更换输液装置,继续输注5% GS 250ml,盐酸氨溴索30mg,1小时后症状消失,无畏寒发热,及其他不适感。
讨 论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疗程较长,输注液体浓度较高,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可以造成浅表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候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
阿奇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常见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见如:腹痛、恶心、呕吐、胃肠痉挛和腹泻约9.6%。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皮肤反应:皮疹、瘙痒。
本例患者短时间内发生相似静脉炎症状可能为:①因为患者的特殊体质所致。②输入液体的浓度偏高,药物刺激性强。
建议:静脉输液操作时,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的药物更应谨慎。严格掌握输液适应证及禁忌证。输液反应与患者疾病、年龄、个体差异均有密切关系[3]。医务人员应正确认识药物的治疗和不良反应。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加强病房输液患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胡永福,张燕梅,梁丽萍.阿奇霉素制剂研究概况[J].河北医药,2009,31(16):2120-2122.
2 陆慧,由翠霞.浅谈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2):424.
3 曹双全.输液反应2326例原因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5):293.
阿奇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传播性疾病。由于其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t1/2β)为35~48小时,并且有良好的抗菌效应。因而获得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SOS核糖体亚单位的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给药方法采用序贯疗法,静脉输液是静滴5天,停2天,再静滴5天。因为广泛应用也就要求广大的医务作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下就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讨论,以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多见,局部皮肤反应少见。本例病例与静脉炎相鉴别,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加强识别,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確处理。
病历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咳嗽,咳痰,入睡差,到门诊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门诊医嘱:5% GS 250ml门冬氨酸阿奇霉素0.5g,5% GS 250ml盐酸氨溴索30mg,静滴每分钟30滴。
患者手背静脉穿刺输液5分钟后,穿刺部位疼痛,30分钟后感觉前臂上肢奇痒难受,疼痛直达肩部。经查看,沿静脉走向呈现条索状红线,无畏寒和发热症状。
处置:立即停止静滴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更换输液装置,继续输注5% GS 250ml,盐酸氨溴索30mg,1小时后症状消失,无畏寒发热,及其他不适感。
讨 论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疗程较长,输注液体浓度较高,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可以造成浅表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候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
阿奇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常见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见如:腹痛、恶心、呕吐、胃肠痉挛和腹泻约9.6%。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皮肤反应:皮疹、瘙痒。
本例患者短时间内发生相似静脉炎症状可能为:①因为患者的特殊体质所致。②输入液体的浓度偏高,药物刺激性强。
建议:静脉输液操作时,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的药物更应谨慎。严格掌握输液适应证及禁忌证。输液反应与患者疾病、年龄、个体差异均有密切关系[3]。医务人员应正确认识药物的治疗和不良反应。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加强病房输液患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胡永福,张燕梅,梁丽萍.阿奇霉素制剂研究概况[J].河北医药,2009,31(16):2120-2122.
2 陆慧,由翠霞.浅谈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2):424.
3 曹双全.输液反应2326例原因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