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同时,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逐渐变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根据权威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其中13%托付给亲戚、朋友,7.3%则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心理情感发育不健全已成为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另一项调查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留守儿童多半和年迈的祖辈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这使得留守儿童在良好的学校教育之余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对孩子的缺乏有效的管教,极少关注孩子心理发展状况,出现监管盲区,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亲情的关心和呵护。义务教育阶段本身是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较快,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留守儿童幼小离开父母,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无助感,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诱发自卑心理,有的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面对这些惊人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去想该怎么教育这些孩子?
  随着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方案的实施,作为新型办学模式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国西部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办学模式的实施不但解决了制约布局调整的瓶颈问题,也为留守儿童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从而进一步为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
  面对问题,我们必须强调寄宿制教育必须要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我校在2005年创办寄宿制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深有感触。现结合我校实践经验谈一下几点建议,以期更好的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
  在学校转变为寄宿制学校后,我校进行了如下改变:
  一、积极转变学校管理理念
  农村寄宿制小学与走读制小学具有许多不同点,因此在管理理念上要发生转变。走读制小学主要以教学为主,寄宿制小学则在教学的基础上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我们不再以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且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
  二、适度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我们针对寄宿制特点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增加学生乐于接受的自然,科技、劳动等课程内容;对低龄学生则开设生活常识课程,教会学生自我服务,适应集体环境;同时开展由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我校还实施多项课外措施:
  (1)加强少先队活动的主阵地。一是体育锻炼与心里辅导同步抓。寄宿小学生,自己很难寻求到生活的乐趣,学校少先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在学校里找到童年趣事,感受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利用晚饭后开展40分钟的体育活动,有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组织进行。这样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素质,又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疲劳的身体心理状态。二是开展“雏鹰大队”雏鹰争章评选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班级是学习章、创造章、科技发明章,纪律章、劳动章等;宿舍里设文明章、卫生章、叠被章、自律章、自理章等,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思想,从小树立了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思想意识。三是开展读书活动。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有生活指导教师组织读书,那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品质。
  (2)打造寄宿学生心里健康的平台。寄宿小学生离开父母,会产生恋家和想念亲人等情绪,出现心理不良状态时也无人倾诉。为此学校组织学生每周开一次宿舍会议,由生活教师组织进行,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加以疏导。通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情绪,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学校领导督促该措施的积极实施。
  (3)建立寄宿学生身体健康检查制度。由于小学生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处理身体的不适。为此学校建立了“晨检”与“晚上查床”制度。通过有效的晨检和晚上的查床,及时发现学生的身体不适,给予适时的处理。
  (4)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与儿童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定期为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强化父母的教育意识,培训父母的亲子沟通技巧,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亲子交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亲密有效的支持。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提高认识,全面渗透。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其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教育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空洞的说教往往苍白无力,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科学课中的各类动手实验等等,都能达到此目的。
  3.发挥好班主任的导师作用。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校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都能胜任这项工作,力求让每一个班主任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寄宿制教学在解决办学资源合理整合问题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突破,即寄宿制学校并非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更好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场所,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集体化管理,寄宿制办学已收到明显成效。相比之前的办学模式,寄宿制办学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明显跃升;规范的集体管理制度使学生道德品质明显提升;课外活动课程的开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不但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快乐与知识。
其他文献
目前,关于什么是“差生”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界定,一般说“差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主要是指那些学习不求上进,思想不求进步,品德不求提高的学生。差生的出现主要有家庭、学
在这几年的课改实验中,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学生比以往更加好学了,思维更加活跃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自主、合作和探究
做饭防溢三法1.烧稀饭时,只要往锅里滴几滴芝麻油,开锅后用中小火煮,就不外溢。2.用电饭煲煮饭,只要提前2至3小时把米洗净,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就能避免米汤外溢。 Three me
期刊
随着季节更替,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成为流感病毒中的主导病毒。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产物。其分数线低、收费高的特点决定学生群体中必然存在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欠佳而又想读书深造的考生,相对于家庭条件富裕的学生来说,经济、生
随着我国当代美术教育的繁荣和发展,高等美术教育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与不足,,本文从美术教育的现状针对目前美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使人们对高
学校教育的性质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的,而德育的内容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纵观古今中外历史,统治阶级无不以德育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德育始终为历代政治家和
“知识经济”的21世纪,高科技的蓬勃发展,引起各领域、各学科的巨变和创新。舞台灯光设计的现代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实例,它以现代化为其时代标志,令人耳目一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神奇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门诊常见病之一,多见于成年人,近年来青少年发病率也有增长的趋势.冬季,慢性咽炎常会急性发作.慢性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