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何振兴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给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主要针对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及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详细阐述如何多渠道提高学生数控技能的有效策略。真正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走得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早日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就业迫切性;实训问题;有效策略;实训基地
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技术人员的摇篮,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加工中心”。 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何振兴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目前,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具有初级或者中级的技术等级,却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下面我将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和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
如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来说,近年来,数控机床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成为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好的数控人才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技术和实际生产制作水平,还要学会组织生产,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员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沿用了几十年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普遍设置知识型的课程偏多,技术课较少;学时长、难度大的课程设置较多,“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课偏少;教学内容较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比较突出,这些严重制约了数控人才的培养。
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校内数控技能培训设备条件差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有相当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在实训硬件的选型上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一般学校培训以观摩为主,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也较差。
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此外,现有的数控技术教育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而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又非常有限,教學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三、多渠道提高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有效策略
强化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数控技能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做到:
(一)建立先进高效的数控技术基地
根据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其中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的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
(二)利用数控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有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就可以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而是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可以采取三方面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每—方面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种实训,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铣、磨、钻、车、刨)、模具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通过实训,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在实训中,应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创新实训形式
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1)初次上数控实习课时,实习指导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消除他们学不会的思想,以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数控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实习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要不断表扬操作较好及进步较大的学生,让这些“差生”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证明他们并不是社会的“弃儿”,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实习课的学习兴趣。
(3)对那些已完成实训课题的学生,实习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并鼓励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创意性作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机会。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每周实习中、后期可以采用:分组对抗、抽签表演技能、学生推选技能标兵、选作技能大赛试题等形式,不断循序善诱,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数控技术生产顶岗实训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联合,在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后半阶段可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双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数控技术是一门使用性很强的技术,应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技艺;同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点,促进核心能力、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养成。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走得出”,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学科,刘炎,等.高职计算机数控专业办学模式初探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34):20-22.
[2]袁晓洲.两年制数控技术人才的4阶段培养模式[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12.
[3]张健,杜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浅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
关键词:就业迫切性;实训问题;有效策略;实训基地
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技术人员的摇篮,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加工中心”。 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何振兴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目前,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具有初级或者中级的技术等级,却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下面我将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和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
如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来说,近年来,数控机床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成为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好的数控人才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技术和实际生产制作水平,还要学会组织生产,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员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沿用了几十年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普遍设置知识型的课程偏多,技术课较少;学时长、难度大的课程设置较多,“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课偏少;教学内容较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比较突出,这些严重制约了数控人才的培养。
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校内数控技能培训设备条件差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有相当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在实训硬件的选型上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一般学校培训以观摩为主,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也较差。
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此外,现有的数控技术教育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而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又非常有限,教學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三、多渠道提高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有效策略
强化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数控技能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做到:
(一)建立先进高效的数控技术基地
根据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其中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的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
(二)利用数控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有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就可以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而是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可以采取三方面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每—方面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种实训,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铣、磨、钻、车、刨)、模具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通过实训,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在实训中,应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创新实训形式
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1)初次上数控实习课时,实习指导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消除他们学不会的思想,以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数控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实习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要不断表扬操作较好及进步较大的学生,让这些“差生”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证明他们并不是社会的“弃儿”,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实习课的学习兴趣。
(3)对那些已完成实训课题的学生,实习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并鼓励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创意性作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机会。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每周实习中、后期可以采用:分组对抗、抽签表演技能、学生推选技能标兵、选作技能大赛试题等形式,不断循序善诱,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数控技术生产顶岗实训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联合,在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后半阶段可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双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数控技术是一门使用性很强的技术,应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技艺;同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点,促进核心能力、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养成。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走得出”,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学科,刘炎,等.高职计算机数控专业办学模式初探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34):20-22.
[2]袁晓洲.两年制数控技术人才的4阶段培养模式[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12.
[3]张健,杜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浅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