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苷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討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31例,予谷维素口服结合心理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肌苷片口服,治疗12周末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48.4%,χ2 =9.18,P<0.00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肌苷片、谷维素同时口服结合心理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副作用少,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试验应用。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  心理治疗  肌苷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由于运动和(或)发声抽动常使患儿缺乏自尊,从而导致家庭生活以及学习和工作表现受损和环境适应困难[1]。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从2011年1月份开始将肌苷片等用于一些TD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儿童抽动障碍诊断标准,并除外风湿性舞蹈病、癫痫肌阵挛性发作、肝豆状核变性、药源性不自主抽动及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共63例。均为首次接受治疗。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配,奇数组为治疗组,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8.2岁,病程15天~2年;偶数组为对照组,共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8.3岁,病程20天~2年,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的轻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明确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均在门诊治疗。首先将疾病的性质和将来可能的转归向家长解释清楚,消除其过分紧张焦虑,同时教育家长降低对患儿过高的期望值,为患儿提供宽松的治疗环境,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辅导患儿掌握一些松驰训练的方法。
  在上述教育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谷维素口服,4-8岁,每次10mg,每日2次;9-13岁,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组予谷维素口服同时,加用肌苷片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诊,治疗12周末评价疗效。
  1.3疗效评价
  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使用耶鲁抽动严重度量表(YGTSS)评估其疗效。抽动的评估范围由抽动的部位数、频度、强度、复杂度、干扰度5个要素组成,每要素评分:0分表示无影响,5分表示严重影响。用药前后发作次数为评定指数,显效:抽动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发作次数减少49%以下或较前增多。随诊时由家长提供患儿的院外表现,由医生和家长共同来评判。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将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比较,表1显示两组治疗前症状基本相同,治疗后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总积分下降率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4.54,P<0.001)。
  _
  2.2两组患儿总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48.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9.18,P<0.005)。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x±s)
  表2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有效率比较   χ2=9.18   P<0.005
  3、讨论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慢性神经精神障碍[1]。为一组原因未明的运动障碍,目前认为[3],TD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提示TD属于器质性疾病,认为基底节和边缘系统的特殊部位发育异常可能是TD的原因;也有研究认为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抑制功能降低,而引起皮质谷氨酸能兴奋性增加所致。
  肌苷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体细胞,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类,从而使处于低能缺氧状态下的细胞能继续顺利进行代谢,并参与人体能量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活体内的肌苷主要来自腺苷脱氨降解,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帮助神经组织修复[4]。谷维素为镇静助眠类非处方药,具有加强GABA的抑制作用,从而减轻TD症状,两药合用,促进TD患儿脑功能障碍的恢复,消除过分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社会心理因素在T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儿童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中遇到各种心理事件或引起儿童紧张、焦虑情绪因素均可诱发抽动症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5]。
  目前儿童抽动障碍常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泰必剂治疗。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有效,但易出现肌张力增高及动作减慢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患儿常难于接受。泰必利不良反应较少,但疗效较差。本院采用肌苷片、谷维素口服结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两组比较,总积分下降率有极显著差异(t=4.54,P<0.001),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效果明显,治疗组中总有效率84.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9.18  P<0.005),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少,医疗费用较低,患儿及家属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试验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毅.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91-4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0-162
  [3]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6-941
  [4]郑清芬,赵德运,张古英等.硫必利和肌苷及赖氨肌醇维生素B12治疗儿童抽动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7):2666
  [5]孙锦华,杜亚松.儿童抽动障碍预防及预后[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506-5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66例卒中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度洛西汀,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评定对比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第2、4周的疼痛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妇产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护理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两个方面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的进展状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希冀能够为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护理;进展  【Summary 】this text mainly round after the gynecology belly cavity m
期刊
衡东县人民医院 421400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临床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骨愈合时间和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关节功能评分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6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手术室)32例和观察组(手术室)32例,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查对制度,并通过量表评价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展开回顾性统计,通过医院自拟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所有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结果:以相同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为前提,观察组患者接送、入室、输液、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产科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范围,总结妇产科疾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1年8月17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住院3~12天,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留置导尿管6~24小时。2例不孕症患者术后已足月分娩;1例阔韧带肌瘤因质地硬、包膜界限不清、剥离过程中出血多而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临床预防护理方法路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冠心病患者临床预防护理路径,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运用预防护理路径,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改善,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预防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规避病发率,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护理  【Abstract
期刊
摘要:目的 通過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消耗量,探索MS患者能量负平衡特点。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264例MS患者(男性138例、女性126例)身体成分,同时调查MS患者的能量摄入量及消耗量。以年龄每10岁为组距对研究对象在21-80岁范围内进行年龄分组,在每组中又根据性别分为2个亚组,对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对比。结果 各年龄组女性脂肪百分比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索研究老年牙周炎的患者采用护理的干预的效果。策略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11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的护理总有率为85.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作用(P<0.05)。結论 对老年牙周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护士绩效考核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2年份、2013年份的全体护理人员32名,每个年份均选取16名,主要从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核心制度落实和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均明显改善,且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士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诊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胃癌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收治的80例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住院天数11天。结论:护理工作者既要理解患者的痛苦,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执行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护理,为患者提供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温馨的人文关怀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胰腺炎  [A
期刊